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斯坦福两学生抄袭清华系大模型 - 是如何被发现的?对话打假者
【Llama】斯坦福两学生抄袭清华系大模型 - 是如何被发现的?对话打假者
浏览次数:【777】  发布日期:2024-6-5 12:43:16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Llama】 【MiniCPM
 

  一则斯坦福大学Llama3-V团队剽窃清华系大模型的消息,近日在海内外引发烧议。北京时间4日凌晨,该团队的两名成员Siddharth Sharma和Aksh Garg在社交媒体X上对这一学术不端行为公开致歉,并表示会将Llama3-V模型悉数撤下。

  据了解,两人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精湛的本科生,自称在团队中的角色是模型推广,而负责该项目代码编写的是结业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Mustafa Aljadery。事发后,他们要求Mustafa提供原创性证明和训练代码,但未取得任何铁证。

  4日,南都记者尝试联系率先发现清华系模型被套壳的网友,他表示只是做了一名开源社区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此次Llama3-V的剽窃行为,“相当于把可口可乐换成可日可乐就说是自己的项目”。

  针对此事,面壁智能总裁李大海也作出回应,称技术创新不容易,呼吁共建开放、合作、有信任的社区环境。

用不到500美元训练出超越SOTA水平的大模型?

  事情起源于5月29日,斯坦福大学AI团队发布Llama3-V开源模型,称它比当前开源SOTA视觉语言模型LLaVA的性能提高了10%-20%,不仅尺寸比GPT-4V小近100倍,而且性能比肩GPT-4V、Gemini Ultra与Claude Opus。 图片

  Llama3-V团队声称训练出一个超越SOTA(意为“最新技术”的最佳状态)水平的多模态大型模型,性能比肩多家。

  更关键的是,该大模型的练习成本仅不到500美元。这一惊艳的成果,再加上三位作者出色的专业和技术研发背景,让Llama3-V一经发布就引发各方关注,并一度登上全球最大的开源大模型社区HuggingFace趋势榜第五位。

  不过很快,疑问声便出现。6月2日下午,网友Magic Yang称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Llama3-V项目中有大量疑似剽窃MiniCPM-Llama3-V 2.5的内容,同时晒出了多项Llama3-V涉嫌剽窃的证据。

  好比在模型结构和配置文件上,二者高度雷同,只是变量名不同。Llama3-V的代码也几乎完全照抄MiniCPM-Llama3-V 2.5,仅做了一点重新格式化和变量重命名,包含但不限于图像切片、分词器、重采样器、数据加载等变量。 图片

  网友晒出Llama3-V涉嫌剽窃的证据。

  GitHub项目信息显示,MiniCPM-Llama3-V2.5共有8B个参数,整体性能超越GPT-4V-1106、Gemini Pro、Qwen-VL-Max和Claude3等专有模型,配备了增强的OCR和指令跟踪能力,还可以支持英语、中文、法语等30多种语言的多模态对话。这款端测多模态开源模型,由清华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与面壁智能合作开发,于今年5月20日推出。

  南都记者尝试联系这位揭露Llama3-V涉嫌剽窃的网友Magic Yang(知乎网名“社恐患者杨老师”),他向南都记者回顾了这场打假的过程。杨老师表示,最近正在帮助一名博士生做有关运动处方的项目,想选择一个质量较好的开源模型作为微调的基座。此前他曾测试了MiniCPM-Llama3-V2.5,因此对MiniCPM的模型架构和代码都相对熟悉。

  后来他注意到,Llama3-V项目在HuggingFace上排名也非常靠前,且获得了相关站长推荐,于是想进一步做测试。但在这进程中,他发现二者在模型架构和代码上存在高度相似的情景,就此询问了Llama3-V作者。结果对方避重就轻,其实不正面回应,随后更是将疑问帖子删除,且隐藏了MiniCPM-Llama3-V 2.5的项目主页。

  这全面的操作,令人生疑。6月2日下午,杨老师把所知的证据发到MiniCPM-V的Github项目主页,并提醒面壁智能团队关注。相关对话截图显示,Llama3-V项目作者最初否认剽窃,并称他们的项目开始时间更早,只是使用了MiniCPM-V2的分词器。

  杨老师告诉南都记者,身为一个有大模型经验的开发者,发现(剽窃行为)不难,但要证实不容易。此事最终一锤定音,还是因为面壁智能团队使用内部数据集“清华简”做了对照测试。

“连错的都完全一样”,确信是套壳

  南都记者了解到,6月2日深夜,面壁智能团队证实了剽窃行为的存在。经核对,除了社区网友列出的证据外,还发现Llama3-V项目与MiniCP-Llama3-V 2.5一样,可以识别出“清华简”战国古文字,“不仅对的完全一样,连错的都完全一样”。

  据面壁智能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刘知远介绍,“清华简”的识别能力,是MiniCPM-Llama3-V 2.5研发时内置了一个彩蛋。这是该团队花费数月从清华简逐字扫描,人工标注而来的数据集,并未公开,由此“已经比较确信Llama3-V是对MiniCPM-Llama3-V2.5套壳。” 图片

  刘知远的回应。

  针对此事,面壁智能总裁李大海也发文称,深表遗憾。“技术创新不容易,好的成果希望被更多人关注和认可,但不是以这种方式。”李大海呼吁,大家共建开放、合作、有信任的社区环境。

  刘知远也表示, 人工智能 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全球算法、数据与模型的开源共享,让人们始终可以站在SOTA(意为“最新技术”的最佳状态)的肩上持续前进。这次开源的MiniCPM-Llama3-V 2.5就用到了最新的Llama3作为语言模型基座。

  “开源共享的基石是对开源协议的遵守,对其它贡献者的信任,对前人成果的尊重和致敬,Llama3-V团队无疑严重破坏了这一点。”同时他提到,Llama3-V团队的三位作者中,有两位是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如果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北京时间4日凌晨,卷入此次风波的两名斯坦福大学本科生Siddharth Sharma和Aksh Garg在社交平台上解释,称该项目由三人发布,他们只在其中帮助推广模型,负责代码编写的是Mustafa Aljadery。事发后,他们曾尝试联系Mustafa发布原创性声明,并提供训练代码,但到目前为止还未看到任何铁证。在这份联合声明中,两人再次向原作者道歉,并称对未尽职尽责确保Llama3-V的独创性而感到失望,现已将所有对Llama3-V的引用都删除了。 图片

  两人联合发文道歉。

  被推为主要责任方的Mustafa,是团队中唯一的全职成员。其本硕结业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主攻深度学习和数学,是一名软件工程师。直到今天,Mustafa尚未发声。

  两名作者的解释,尚不能平息疑问。斯坦福 人工智能 实验室主任Christopher David Manning公开发文谴责这一剽窃行为,称两人借口推脱,是拒不认错的表现。

  此番随着原创者也下场打假,这场大模型剽窃风波将暂告一段落。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