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咪奎-冒充-咪喹- 药名岂能混进-李鬼-
【消费者】-咪奎-冒充-咪喹- 药名岂能混进-李鬼-
浏览次数:【386】  发布日期:2024-6-6 7:01:35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消费者
 

  □冯海宁

  “咪喹莫特”变“咪奎莫特”,产品名称一字之差,却是天堂与地狱之别——前者是正规药品,而后者只是一般的消字号产品。难以鉴别区分的名称,让很多患者用错了“药”。最近,北京消费者陆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就买到了这种打“擦边球”的产品。(6月5日工人日报)

  “蹭名人”“傍名牌”之类的现象,此前已经被舆论屡次曝光,有的受到市场监管职能部门查处,有的被司法机关依法判决。如今,又出现商品名“碰瓷”药品通用名,这种新的“搭便车”“走捷径”现象,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还干扰了药品和其它消费品的市场秩序。

  以陆先生为例,原本是要买外用药品“咪喹莫特乳膏”,却被外包装和名称所误导,买了消字号产品“咪奎莫特乳膏”。前者主要成分为咪喹莫特,后者不含咪喹莫特成分。虽然陆先生或视力不好,或没有仔细识别,造成买错了“药”,但主要责任在于商家恶意“碰瓷”。

  因为这两种产品名称只有一字之差,即“奎”与“喹”,很多消费者都有可能认错,继而买错产品。起因是网购药品时,消费者无法接触实物,只能通过电子屏幕识别、下单,容易受到商品名“碰瓷”药品通用名的误导。而不良商家大概就利用这种“碰瓷”来诈骗销量。

  对商家而言,产品销量越大,利润就越高。按说,应该通过缔造品牌、提升品质、完善售后服务来扩大产品销量。但这么做成本相当高,就采取了打“擦边球”的玩法。所以说,这就是一种主观恶意行为,目标是通过“蹭”名称、诱导消费者,来诈骗销量,获取不法利益。

  从消费者角度而言,不仅花了冤枉钱,买了不用的东西,还由于用错“药”延误了治疗。另外,被商家如此坑骗、戏耍,消费者还可能受到情绪伤害。从监管角度而言,对于药品和其它商品,中国实行的是不一样的管理制度,对药品生产销售管理,显然要严于其它商品。

  药品管理法第贰十九条规定,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物名称为药品通用名称。已经作为药品通用名称的,该名称不得作为药品商标使用。专家指出,咪喹莫特属于药品通用名,把药品通用名打上商标标识显然不符合规定,这种乳膏和药品一字之差,涉嫌误导患者。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第叁十一条规定,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务必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反观上述消字号产品“咪奎莫特乳膏”,却在适用范围上标注“对皮肤疣体有抑制功效”,这造成很多患者将其当成药品,进而购买和使用。

  说白了,不良商家既通过“碰瓷”药品通用名诈骗销量,还通过非法标注诱导消费者诈骗销量。针对这种商家,既要依据药品管理法、消毒管理办法进行惩办,还应考虑以涉嫌诈骗犯罪进行追究责任,因为其诈骗销量的实质,是使用坑骗方法诈骗总额较大的财物。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7-4【消费者】酒旅文创赛道 - 酒企C端新抓手
2024-7-5【消费者】酒业消费面面观 新-智造-链未来
2024-7-4【消费者】追踪-变质的飞天鲜奶
2024-7-4【苹果公司】苹果提出上诉 -消费者诉苹果垄断案-打到最高院
2024-7-4【经营者】广东集中查办违规-自动续费-等网络消费侵权行为
2024-7-4【市场监管】网购商品来自全国各地,消费者该向谁投诉?
2024-7-4【消费者】广州开展-落实条例 依法护权-专项行动,加大对合同格式条款监管力度 向-霸王条款-说-不-
2024-7-4【中老年】卖货岂能成-卖惨-
2024-7-4【市场监管】向-霸王条款-说-不-
2024-7-4【经营者】广东即日起开展专项行动 严打-大数据杀熟-等行为
 ● 相关资讯专题
消费者】  【面面观】  【苹果公司】  【最高院】  【消费者诉苹果垄断案】  【经营者】  【市场监管】  【电子商务】  【霸王条款】  【中老年】  【虚假宣传】  【市场监管局】  【《条例》】  【大数据杀熟】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