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广东新高考改革迄今三年,首届考生回望 - 新高考让他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路
【张雅琪】广东新高考改革迄今三年,首届考生回望 - 新高考让他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路
浏览次数:【685】  发布日期:2024-6-7 7:05:47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张雅琪】 【高考改革
 

  羊城晚报记者孙唯实习生邱晨希

  广东于2021年举行新高考改革首考,迄今已三年。明年就要结业的首届新高考考生,将如何回望自己的新高考?

  “当时,在我的身边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他们在选科时就考虑好自己的未来方向,并且在之后的道路上也一直为之努力,最终慢慢走向了他们的理想。”谈及当年新高考选科一事,林纯感慨道。

  近年来,随着新高考改革不断深化,选科日渐成为广大高中生所关心的大事。“我应该如何选科?”“选什么科目更有助于我今后的人生发展?”毋庸置疑,改革后的新高考为高中生们造成了更多的“选择性”。一批大学生作为近几年新高考改革的先锋军,已经找寻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如何选择正确的方向,如何让自己不断地适应并前行,他们提供了自己的定论。

  选择商科,她填下全新的科目组合

  “专家建议新高考最好选科组合!”余嘉宜回忆,当年,看着手机屏幕上漫山遍野的选科指导信息,她悬在选科表上的手迟迟无法落下。

  那时,作为广东新高考首届考生,余嘉宜所能参考的,多是老师和家长口中的“选理科好就业”。而自己应该选择什么、为啥而选,她始终难以回答。在人生的路口,16岁的她不由得回想起中考结束的那个夏天——在长辈的支持下,她曾尝试开一家小店。

  准备材料、制作饮品、营销推广……这家名为“兜售故事馆”的小店,让余嘉宜的那个夏天变得甜蜜而有意义。“在烈日下奔走的日子虽然辛苦,可是经营起一家小店的满足感无可替代。”正是那段日子苦与乐的回忆,让纠结于选科的她逐渐有了明朗方向。这个女孩决定:读商科!

  新高考给了余嘉宜更多的自由度。明确了专业意向后,她得以选择自己擅长并喜欢的学科,最终填下了“历史+生物+地理”这个全新的组合。

  分班后的日子过得飞快,高考很快到来。高考誓师那天,晴空相伴,余嘉宜在簿子上写道:“不是每个梦想都能坚持到底,但每一个能坚持下来的人都是自己的人生赢家。”她的努力终换来了一纸市场营销精湛的录取通知。

  而在商科领域深入学习之后,余嘉宜愈发感谢当时早作规划的自己。近三年时间里,她参加了许多竞赛和活动:商业计划书的精心撰写;商科思维的逐渐形成;与不同人的思维碰撞……当身边朋友都逐渐确定将来的方向时,余嘉宜也启动了自己的第壹段实习。策划活动和商业营销的日子虽然忙碌,但有所成长的日子,总是令她感到更加充实。被问及对将来的向往,余嘉宜笑着回答:“我总是相信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不选化学,新高考下也能读工科

  近期,有学者发起了一项5万余份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新高考生源大同学的专业匹配度和专业兴趣明显高于传统高考生源大学生,高考综合改革有效提升了学生同所学专业之间的匹配水平,增进了大同学的专业兴趣发展。

  “你文科成绩那么好为啥要选理科?”“女孩何不选择一条更稳定的路?”“选了理科为啥又不选择理化生?”在决定选科之时,张雅琪曾遭到了很多疑问,但她并没有轻易动摇。“有的道路固然稳定,但人生还是需要有更多的决策,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未知性等着自己。”

  早在意向选科时,张雅琪就四处搜寻资料,期待能在更加深刻理解之后再决定。想读工科的她,化学成绩其实不理想,传统高考的理科离不开化学,而新高考正好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只需物理的选科要求,让张雅琪的工科之梦成了可触摸的一切。

  选择了自己擅长的科目之后,张雅琪的成绩一日千里,一下子从年级700名飞升到了年级200名。“如果还是文理分科的话,我可能无法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烧。”之后的事情如张雅琪所愿,高考后的志愿填报,她欣然选择了自己向往已久的车辆工程专业。

  步入大学,张雅琪很快融入了车辆工程的学习之中。在导师的指导下,如今的她已把人生计划的蓝图铺向了 无人驾驶 方向。这个热门赛道眼下站满了人,但“喜欢”和“可以做好”给了张雅琪走下去的勇气。

  重理轻文?突破限制奔赴心之所向

  “文科是不是真实的不再‘吃香’?”新高考“3+1+2”模式下,“重理轻文”趋势或被强化,这个问题萦绕在很多学生心头。而曾为此犹豫的陈妍,如今就读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周转在三个社团中不亦乐乎。比起无怨无悔被打上“传统文科生”的烙印,她更想在大学突破自我。“大伙都认为文科这条路不好走,认为我们只能去当老师和考公务员,其实其实不然,文科还有更多方向的就业途径。”

  被问及如果重来一次,会不会更换自己的决策,陈妍摇了摇头。近几年,因为新高考改革,全文组合选科比例大幅下降。可报专业比例低,就业前景欠安……无数的标签被贴在了全文组合上。大环境下大家对物理选科的推崇,让陈妍在选择成为一名“传统文科生”之时,遭受许多阻碍。

  但留存的文学之心,让陈妍无法割舍。比起复杂的理化方程,她更期待能用书写存照在自己脑海中的有意思的文化和故事。少年不做“烂尾”的诗篇,如今,陈妍在汉语言文学的路上越走越顺。在撰稿编稿的日子里,她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学科在文学中慢慢交融。至此,选科和就业已成一路。

  其实,新高考的改革还在探索中,仍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来自教育基础薄弱学校的学生在专业选择和专业兴趣发展方面仍然处于颓势。今年,回到高中母校的刘浩然从学弟学妹的口中了解到,迫于教学压力或其它原因,一些学校会取消人数较少的选科组合。这使得部分原本已做好职业规划的学生,无法选择意愿之中的科目组合。功利化选科等现象存在,需要引引关注。

  但不管咋样,新高考给了学子更多选择的可能。“新高考改革造成的最大改变?”面对这个问题,带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张雅琪笑言:“它让我努力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过好高考这一闭卷关,也更好找寻开卷人生的意义。”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30【职业技能】推动职校生与大学生享同等落户晋升待遇
2024-6-15【大学生】2024-设计河南·美丽乡村-创意设计大赛大学生实战训练营启动
2024-6-14【大学生】是创业机遇还是打扰他人? 宿舍直播渐成风潮 大学生该如何当-合格-主播?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