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五沙村西江入海去 - 游子归家来
【蔡瑞鸿】五沙村西江入海去 - 游子归家来
浏览次数:【263】  发布日期:2024-6-7 10:10:20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蔡瑞鸿】 【横栏镇
 

  西江润万物,水乡两岸生。站在中顺大围横栏段干堤上临江眺望,入夏后的西海水道雾气迷蒙,江水茫茫。这片中山、江门的交汇水域,数百年来曾见证无数远行船只顺流而下,向海而生。

  西江边,小小的五沙村承载着游子对故土的眷恋,书写代代青年离家闯荡奋斗、归家建设家乡的故事。30年前,在澳门读小学的蔡瑞鸿远程跋涉回到外婆家过暑假,曾在五沙村内撑船划到西江边,感受到空前绝后的辽阔:“很远很大,以为已经出了海了。”

  江上清风耳得之而成声,是似有若无的乡愁呼唤。多年后,蔡瑞鸿从澳门返乡创业,就像洄游的西江鱼。花木种植、照明灯饰产业随着改革春风崛起。“我本身就是拥有这方水土血脉的年轻人,我应该回到这里,这是我梦开启的地方。”蔡瑞鸿说。

  西江入海去,游子归家来。风景不似当年,却无妨返乡游子看着西江花海忆往昔、奔前程。

  水田沙洲少年梦

  西江出海口东岸,泱泱江水冲积出中山西北部肥沃的平原沙田地带,横栏镇就从这个地带上生长起来。

  横栏之名,本就由“沙”肇始:宋末元初,横栏镇所在海域淤浅成陆,由于横栏沙形似横放于海中木栏,故名横栏。

  沿着中顺大围西干堤横栏段自北向南,三沙、五沙、六沙等村依次排开,演绎着横栏曾为沧海的历史。五沙即为明朝香山县西海门第五个沙洲,明末清初已经有先民在此围沙造田,繁衍生息。

  五沙村地处 中山市 横栏镇偏西,东连宝裕村,西临西江。历史上,五沙村地理经历了三次大演变,从清末时期完整的大沙洲,逐渐演变为利于 农业种植 的沃土。时直到今天日,五沙村仍较好地保存了沙田水乡的特色,村内有咸水歌、醒狮队、曲艺社等,直到今天还保存了扒龙舟、醒狮表演等文化习俗,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村头水门口之水闸右侧横堤坝上,立着一座“金鸡福神均宁社”。村民介绍,逢年过节、婚嫁喜庆、添丁丰收、外出求学等,五沙村人都要到此祭奉一番,260年来不间断,也是五沙游子的乡情寄托。

  从五沙村寄出的乡愁,还有村里的两棵古树——分别为西大街一巷的古木棉和三沥河口交汇处河边的大榕树。史料记载,两棵古树均在1900年前后,见证五沙120多年风雨,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也见证了五沙村一步步的发展。每逢阳春三月,古木棉花开浓情似火,是西江岸上沃土育林的见证。

  西江水滋润下,土地成为横栏人的饭碗,农业也成为五沙村的安居乐业之本。

  20世纪90年代,横栏镇农业总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1/10,是全国有名的“三高”农业典型,五沙村数千亩水乡沙田,是横栏镇现代化农业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五沙村超过80%的农用土地转型改造成花木种植,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与三沙、六沙等花木基地形成万亩花木产业片区,年产值约8亿元人民币,是 中山市 较有名的花木种植基地之一。

  以侨为桥通世界

  走进五沙村,河沥纵横交错、蜿蜒弯曲。多年以后,已是 中山市 侨界青年联合会副会长的蔡瑞鸿仍然记得童年时水中戏水的情景:“外公把我往河里扔,让我学游泳,来回10遍就差不多学会了。”

  蔡瑞鸿的妈妈是五沙村人。过去,为生计,有很多村民选择外出务工,或到港澳定居,形成了华侨及港澳同胞群体。据蔡瑞鸿介绍,爸妈在其诞生前就已经移居澳门。但由于爸爸工作原因,他曾在中山与澳门之间辗转就学,对家乡的一切有别样感受。

  “小学时在澳门读书时,每逢暑假,我就和弟弟收拾行李,从澳门搭车到中山富华车站,再从富华坐7路公交车去横栏。”蔡瑞鸿对小时候返乡的情景记忆深刻。

  清风拂过一河两岸稻田,一群小孩跑过田埂,鱼塘抓鱼,稻田嬉戏,跳河抓青蛙。跟在大人身后,在节节长高的甘蔗前比画自己的身高。长大后,这些孩子大多离开家乡外出打拼,但30年前的水乡稻田始终留在他们心中。

  “傍晚时,外婆会带我去河边洗澡。”临近傍晚,在微凉的江风中,晒了一天的河水却是温暖的。这种暖意留在了蔡瑞鸿心中。11年前,结业后在澳门当老师的他决定返乡创业,回到横栏开始他人生的下一段旅程。

  2013年,蔡瑞鸿返乡创业,将目光放在了照明灯饰上。“当时在中山有关于照明行业期望的一切配套,吸引着各方人士来此创业。”蔡瑞鸿说。他从灯珠封装这一高技术含量的环节做起,逐渐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生产户外 太阳能 灯具等灯具成品,获得了海外市场的肯定。

  受中山西北片区灯饰产业的兴起,来自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的客商纷纷南下珠三角创业。在横栏,他们找到了奋斗的方向。

  “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感觉这里对外来客商非常和蔼,受到很多尊重,所以很多企业家都留了下来。” 中山市 爱的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横栏镇侨联常务委员李凌燕是浙江人,20多年前来到中山。“我们希望组织侨胞、创二代,搭建照明灯饰产业走向世界的桥梁。”李凌燕认为,侨务可以成为横栏镇链接世界的资源。

  “我们努力通过‘侨’的作用增进全镇的产业发展。”横栏镇副镇长陈子慰说,近年来,横栏镇进行了许多链接侨界青年的新尝试,如邀约港澳大学生暑假到横栏进行社会实践等,希望增进青年一代对横栏、对家乡的了解,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源来到横栏、来到五沙。

  花木流芳新水乡

  开放包容的横栏镇吸收接纳了不着边际的新横栏人,也为五沙造成了 新动力 。尤其是古神公路通车后,连片的花木基地在古神公路两侧崛起,五沙花木基地成为横栏万亩连片产销一体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

  五沙村党委书记梁汝顺介绍,曾是全镇外来人口最少的五沙村,吸引了许多外来技术人才和投资人的到来,花木产业带动了近85%的村民就业创业。2020年,五沙村被定性为省级花卉苗木专业村。

  河道贯通,鱼跃蛙鸣。围绕着5000亩错落有致的花木种植基地,漫步在五沙村呈“田”字形分布于花田间的硬地村道上,人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产业振兴对于实现美丽乡村图景的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努力,五沙村的土地租金由1600元/亩上升到9600元/亩,集体和村民收入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摘掉多年贫困村的帽子,并在花木市场上打响了五沙花木的品牌。”梁汝顺介绍。

  目前,五沙村拥有1000多个花木场,吸引了包含侨胞在内的很多五沙人返乡就业。村民蔡女士在多年前通过跨国婚姻到美国定居。在外漂泊多年后,她选择了回到五沙村生活,也在村里种起了花。“现在村里的环境条件都很好,比在外面时更有归属感了。”蔡女士表示。

  2023年,五沙村花木销售达到约8亿元人民币,不仅远销广西、海南、江西、四川、贵州等省份,也出口到香港、澳门,外销至韩国、泰国、新加坡等。今年上半年,花木业发展势头更盛,有些花木场甚至卖断了货。花木产业为村民造成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年分红可以达到8000元。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五沙村,不仅是创业定居,也包含旅游观光。五沙村也正在进行农文旅融合的新尝试。2021年,五沙村成为 中山市 特色精品示范村。 乡村振兴 的东风与农文旅融合的 势头,推动五沙村迎来新的蝶变。

  围绕“水乡”和“花木”两个关键,五沙村瞄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前景,建设了一河两岸生态长廊、十里水乡花田绿道等一批特色景点。这些景色,成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绵延3.7公里的西江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21年起,升级为“国字号”的中国(中山)花木产业大会,在西江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举办,五沙村迎来了许多远道而来的客商;2022年,横栏“水乡花田农业观光游”成为广东唯一入选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精品景点推介的线路,五沙村作为线路核心部分,又迎来了更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一辆辆观光车途经五沙村,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了这里的水乡风情。“我相信我的故乡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蔡瑞鸿说。

  梁汝顺希望将文旅作为五沙村将来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他设想与有成熟运营经验的企业进行合作,对五沙村现有资源及闲置用地进行开发,引进文旅项目和餐饮业,并开发团建、研学游、课外劳作等多种项目形式。

  侨乡文化的传承铺成了五沙村的过去,产业发展与 乡村振兴 促进了五沙村的现在。未来,人们对五沙村有更多期待:一河两岸生态长廊风景如画、十里水乡花田绿道游人如织、文旅项目发展如村口的古木棉般红火……

  正如五沙村在文旅规划时的美好愿景:至美浑厚水乡情,花木流芳五沙调。这是五沙村的发展愿景,更是五沙人的情感寄托。

  特写

  五沙蔡李佛:

  以武为媒增进湾区人文交流

  五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广场上,常会看到来自周围各村的学徒集中“习武”的身影。横栏五沙是岭南拳术中重要流派——蔡李佛拳在中山的重要流传区域,自1941年横栏五沙设立六邑振武武术分会以来,蔡李佛拳在五沙村甚至横栏镇广泛流传,一度出现了“全民习武”的盛况。

  黄开胜是“横栏五沙蔡李佛拳”的代表性传承人,几十年间坚持开办公益武术培训班,组织学员参加各类传统武术竞赛。黄开胜对蔡李佛拳进行了创新与发展,对其擅长的“十形拳”“五形拳”拳法套路进行改良,并开创了“五沙九步拳”套路,形成了既有蔡李佛拳共性又兼具五沙地域特色的蔡李佛拳。

  “横栏五沙蔡李佛拳与传统蔡李佛拳一脉相承,拳法多变灵活,招式快速凌厉,具有刚柔并济、变幻莫测的特点。”黄开胜说。同时,横栏五沙蔡李佛拳还继续传承着以往的器械功夫套路,以锄头、耙为器械,这些与大沙田地区农民原生态生产、生活用具心心相印的器械功夫,体现了横栏五沙蔡李佛拳的地域特色。

  作为侨乡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文化的交流也是侨乡对外进行文化流传的重要方式之一。

  五沙村委相关责任人介绍,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黄开胜在横栏镇五沙村开展大规模的教习传授,习练弟子超千人,既包含中山各镇街,也有广西、澳门、香港弟子前来拜师学艺,搭建人文交流纽带。习练五沙蔡李佛拳的弟子们我们时常外出交流展演,参加各类武术交流会和武术竞赛,在交流中实现更进一步的更新发展。

  2023年,五沙村蔡李佛拳成功入选 中山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横栏镇开展武术“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推动更多居民、青少年接触、学习蔡李佛拳,扩大了蔡李佛拳的流传范围和流传途径。这一传统体育文化在横栏五沙得到了活态传承。

  声音

  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张应龙:

  凝聚侨心侨力拓展侨乡新路

  “五沙村背靠西江,通往外部世界的通道一直很通畅,所以很早以来就不断有乡亲走出五沙村,到世界各地去定居和发展。”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张应龙认为,五沙村作为中山传统侨乡,既有包含咸水歌、蔡李佛拳在内的珠江三角洲侨乡重要文化特色,也有独特的地理环境造成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横栏镇吸引了来自国内各地的人到此创业、就业,在农业和工业两个方面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成为“中国花木之乡”和“中国照明灯饰制造基地”。张应龙认为,作为横栏花木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沙村很好地体现了侨乡重要的文化特质:进取和包容。

  “五沙村甚至横栏镇,在发扬侨乡进取包容的文化这一方面做得十分突出,所以能够开门喜迎八方来客。”张应龙表示,五沙村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其实不优越,但来自国内外的企业老总却选择在横栏投资创业,并长期扎根于横栏镇发展自己的企业,这一切都离不开侨乡进取包容文化造成的归属感。五沙村和横栏镇坚持“大侨务”的发展格局,善于突破发展的瓶颈,因而时直到今天日仍然产业兴旺。“因而可知,五沙村的发展走出了侨乡发展的新路。”张应龙说。

  足迹

  五沙村地处 中山市 横栏镇偏西,古称均宁社,后改为五沙村。目前以花木种植为主导产业,花木种植面积约5000亩。五沙村民风浑厚、文风厚重,五沙村“蔡李佛拳”入选 中山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廖瀚张培发通讯员董菁菁李利新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

  策划:张培发统筹:罗丽娟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