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异宠-升温,哪些物种不能养? 多为商家营销策略,但需警惕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造成威胁
【生鲜电商】-异宠-升温,哪些物种不能养? 多为商家营销策略,但需警惕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造成威胁
浏览次数:【690】  发布日期:2024-6-11 6:18:29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生鲜电商
 

  不久前,某生鲜电商平台上线了一系列非典型宠物,包含取名“相守蟹”的小螃蟹、戏称为“i牛”的白玉蜗牛等。由于每个配送站点备货有限,部分消费者蹲点“秒杀”,市场很是火热。

  记者搜索发现,最近相关平台上的非典型宠物更多了,包含谐音“摸会儿鱼”的鲜活婚纱鱼、取名“泼天富龟”的草龟等。从评价看,很受消费者欢迎,更有人留言,希望类似的非典型宠物更多些。

  在宠物市场,用我们老家的话说叫“异宠”的非典型宠物还有很多。但要谨防的是,不是所有的“异宠”都能养。

  “谐音梗”造成新“异宠”

  严格而言,生鲜电商销售的“异宠”其实不“异”。在售的螃蟹、蜗牛、鱼、乌龟等都不稀奇,只不过把它们当作“宠物”销售,引发了消费者的重视。

  深入调查可见,这些“异宠”都是常见品种,有的还是食材。好比“相守蟹”的产品说明中表示,除了可以饲养观赏外,也可以作为食材,油炸食用。同样,在售蜗牛为白玉蜗牛品种,正是餐饮界蜗牛餐品的主要食材。至于婚纱鱼,是观赏鱼斗鱼的商品名,也不稀奇;而“泼天富龟”,实际就是草龟,只不过穿上了谐音梗的“马甲”。

  可见,生鲜电商平台的“异宠”,只是商家的营销策略,十几元、二十几元一份的定价,比较接地气,因而受到市场欢迎。

  部分“异宠”养不得

  但要谨防的是,其实不是所有的“异宠”都适合饲养。

  首先,要警惕外来物种及外来入侵物种。以乌龟为例,草龟是我国龟类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而巴西龟在野生环境中竞争力极强,会侵占本土物种栖息地,造成本土龟类濒危或灭绝,被列为“最具要挟的外来物种之一”。

  鳄雀鳝也是强烈不推荐饲养的“异宠”。鳄雀鳝原产于美洲,体型怪异,幼时看似“可爱”,被作为观赏鱼引入国内。可它的生长速度极快,很多人发现无法继续养殖后,用“放生”的形式弃养。殊不知,鳄雀鳝在中国基本没有天敌,一旦放入内河或公园湖泊,会对水体原有水生生物造成极大要挟。一段时期以来,全国多个城市的内河和公园湖泊都发现过这一性格凶狠的外来物种。

  一些不起眼的甲虫,同样有很大的危险。被作为宠物的甲虫品种通常外形新颖,但它们中不乏外来物种,一旦弃养放生,会对本地的甲虫造成影响,严峻的还会影响农林畜牧业。近年来,国内多地海关查获过日本锯锹,部分采购者的目的正是将它们作为“宠物”。

  其次,要谨防“异宠”的寄生虫和伤人风险。

  蜥蜴、蛇等爬行动物也是常见的“异宠”。在一家爬行动物商店里,记者看到各种各样的待售“宠物”,有鬃狮蜥、豹纹守宫、玉米蛇等,色彩不一,脸色冷峻,是“异宠”爱好者眼里独特的风景。在花鸟市场,蜜袋鼯、仓鼠等于样是这些年流行起来的“异宠”。

  但在专业人士看来,该类“异宠”大多携带病毒和寄生虫,有相应的危险。在某宠物医院工作的刘禹城介绍:“极为常见的有蜱虫、沙门氏菌等,如果饲养时接触到它们的排泄物却没有及时清洁,较易被感染。”

  他还提醒,除了卫生风险,该类“异宠”也有相应的安全风险。好比,蜥蜴是冷血动物,不认主人,饲养时有被咬伤和抓伤的危险;而蛇具有相应的攻击性,即便宠物蛇性格温顺、不具毒性,但也有可能咬人。与之相类似,蜜袋鼯、仓鼠看似温和,但也有咬人的危险。

  “因此,如果饲养该类‘异宠’,务必要谨防个人卫生。在与宠物互动时,要做好安全防范,不要过于亲密。”刘禹城提醒。

  最后,不要将濒危动物作为宠物。我国刑法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事情严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极其严峻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本站记者任翀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9【消费者权益保护】三部门明确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安排
2024-6-28【消费者权益保护】事关每一个金融消费投资者,金融监管总局、人民银行和证监会一起发公告
2024-6-28【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监管总局、央行、证监会发布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安排
2024-6-28【金融消费者】三部门发文明确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分工
2024-6-28【金融监管】最新!金融监管总局、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
2024-6-28【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如何分工?三部门发文明确
2024-6-28【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总局、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
2024-6-28【金融消费者】证监会等三部门发文 -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分工明确
2024-6-28【消费者权益保护】三部门发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安排
2024-6-28【消费者权益保护】刚刚,金融监管总局、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