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同笑同流泪,我们的感受如此相似
【纪录片】同笑同流泪,我们的感受如此相似
浏览次数:【496】  发布日期:2024-6-12 5:53:16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纪录片】 【《再会长江》
 

  本站记者洪俊杰

  对竹内亮的专访,是在他位于南京秦淮区公司的二楼一角进行的。留着卷发、小麦色皮肤的竹内亮走了进来。

  “有些人觉得我是网红,有些人觉得我是纪录片导演,有些人觉得我是国际友人,(这些评价)都能。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我是纪录片导演,我装不了自己。如果自己都不真实的话,就没有人看我的片子。”或许听到过一些不一样的声音,竹内亮直言,“不想被贴标签”。

  竹内亮如今再度走入公众视线,是电影《再会长江》。

  6300公里路,四个人一辆车,足足开了两个多月,《再会长江》记录下长江沿岸十多年间的变化和进步。这是竹内亮20十年拍摄《长江天地大纪行》的续篇。那次拍摄给他留下一些遗憾,好比时间有限,当时媒体签证只能在华停留两个星期,因此不得不往返屡次;再如,没能真正走到长江源头拍到“第壹滴水”。这些不合意,成为竹内亮重走长江的动力。

  《再会长江》在日本公映时,台上竹内亮旁边站着藏族女孩茨姆。在《长江天地大纪行》中,她是大凉山深处抱着小羊羔的腼腆女孩,到了《再会长江》竹内亮再去找她时,她已经成了当地民宿的老板。

  “我邀约她来日本,她也很想了解日本的民宿管理经验,于是答应了。”竹内亮很感慨,“算是缘分。我改变了她的一生,她也改变了我的一生,改变是互相的。”

  竹内亮说,日本普通民众通过媒体了解中国,由于受西方媒体影响,当地对我国报道以负面为主。在中国则会有人问他:“高仓健还好么?山口百惠还好么?”这让竹内亮很惊讶,这些都是上一代的影星,中国百姓对日本的理解仍停留在他们身上。

  “信息无法‘更新’,这样太可惜了。”竹内亮注意到,《再会长江》在日本上映之初七成观众是华人,之后慢慢变成七成观众是日我,那些不关注中国、但爱看电影的日我也走进了剧院。“他们把电影中的故事当作身边故事看。两国观众会为同一片段发笑、在同一片段流泪。原来我们的感受竟如此相似。”

  记录在日中国人、在中国日我生活的《我住在这里的理由》、走进中国企业《华为的100张面孔》、寻访中方脱贫成就的《走近大凉山》……这些年,竹内亮团队拍摄了很多关于我国的纪录片。

  2015年,他执镜的《我住在这里的理由》上网播出。这一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达5.04亿,被视作“新媒体纪录片的井喷年”。这部网络短片的若干集中,导演竹内亮一家成为主角,生活中甜酸苦辣全部显现给观众。

  半是被动半是主动,竹内亮就这样“拥抱”了中国互联网。他承认,开始接触时有点像完成任务,之后越做粉丝越多,越做越上瘾。他甚至会在南京街头挂块牌子宣传新片,相关视频被传到网上。深谙互联网营销之道的他,已将社交网络视作流传作品、维持人气、粉丝互动、流量导入的重要途径。

  即便如此,这些年来纪录片市场低迷,竹内亮无法置身事外。他将“好玩、有意思”视作拍下去的动力。“我做纪录片20多年了,拍过两三百个人了,相当于体验了两三百段人生,这么丰富的工作,怎么可能放弃呢?”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4【白海豚】遨游于海神之域!央视重磅纪录片-雷生万物-第1集就大热
2024-6-24【白玉兰】玉兰飘香 - 人民的节日走进万户千家
2024-6-18【兴证全球基金】公募发力公益纪录片,用心传递-财富-!让ESG理念融入实践
2024-6-12【纪录片】同笑同流泪,我们的感受如此相似
 ● 相关资讯专题
白海豚】  【《雷生万物》】  【纪录片】  【白玉兰】  【万户千家】  【兴证全球基金】  【公募基金】  【ESG】  【《再会长江》】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