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复星医药在估值底部整合全球资产 - 开启下一轮周期
【复星医药】复星医药在估值底部整合全球资产 - 开启下一轮周期
浏览次数:【828】  发布日期:2024-6-28 15:32:51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复星医药】 【复宏汉霖】 【创新药】 【2023
 


K图 600196_0


K图 02196_0

  2023年,随同“新冠红利”的消失、生物医药行业的资本热情大幅降温、地域风险等多种原因影响,医药行业显现下行趋势,医疗企业普遍面临挑战,进入估值底部区间。

  不过,所谓“莫道春寒尚料峭,危中有机天地宽”。中国 创新药 的全球化仍然是大势所趋。优质的医疗创新资产在目前如同大浪淘沙后的沧海遗珠,而此时此刻,正是拾遗的好时机。在投行Centerview Partners联席总裁Eric Tokat看来,2024年将是全球医疗行业并购整合的大年,并将为生物医药行业造成一个布满希望的前景,“生物技术行业正在经历向战略合作和并购的转变,重点领域是ADC、AI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和细胞和基因疗法。”

  据相关统计,2023年全球医药领域前10名并购事件总金额达1152亿美元,单笔交易金额均在35亿美元以上。包含辉瑞、阿斯利康、赛诺菲等跨国药企均有落子。

  而在国内,头部药企 复星医药 已经伺机而动,近30天之内频繁出手,加速其全球资产的全面整合,先是计划分拆旗下医疗健康服务板块子公司复星健康IPO,而后将印度仿制药子公司Gland Pharma的6.01%股权出售给长线基金,在维持控股权的同时回笼了2.11亿美元,再到近期宣布54亿港元私有化创新生物药子公司复宏汉霖,其聚焦制药,深耕 创新药 领域的决心显而易见,而或许这正是其厘清自身业务脉络,创新转型,迎接下一轮周期的开始。

  54亿港元私有化复宏汉霖

  6月24日晚间, 复星医药 (600196.SH;02196.HK)发布公告,拟通过吸收合并的形式私有化子公司复宏汉霖(02696.HK)。

  公告显示,本次吸收合并交易的资 金对价港币24.6元/股,对复宏汉霖H股不受干扰日收盘价的溢价为36.67%;对不受干扰日前30个交易日的溢价为52.04%。本次吸收合并现金对价合计不高于约54.07亿港元或等值人民币。

  该消息一出,随即刺激股票价格飙升,6月25日,复宏汉霖(02696.HK)复盘后高开超过22%,尔后股票价格始终在高位盘旋,当日上涨幅度接近20%,可见对于私有化,市场正面情绪居多。

  54.07亿港元,超三成的溢价,在国内生物医药资本寒冬大环境下, 复星医药 果断出手,拿下国内“biopharma一哥”。通过私有化复宏汉霖, 复星医药 或能够进一步整合调整其 创新药 领域的产业链疆土,拓宽其在全球医药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毫无疑问,复宏汉霖从建立之初便是 复星医药 的核心创新资产,已发展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创新生物制药公司。2023年,复宏汉霖第壹次实现全年盈利,总收入约人民币53.9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67.8%,盈利总额约人民币5.46亿元人民币,成为港股18A生物医药上市企业中第壹家靠产品销售实现盈利的企业。

  年报显示,复宏汉霖目前已经上市的5款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合计约45.54亿元人民币。其中生物类似药汉曲优(曲妥珠单抗)和其首款生物 创新药 汉斯状(斯鲁利单抗)为其最主要的营业收入来源,这两款药同样也是 复星医药 抗肿瘤管线中的排头兵。

  复宏汉霖此前采取生物类似药和 创新药 “两条腿走路”、有序推进、互为辅助模式,此推进节奏下复宏汉霖正在持续发生稳定资金流。

  以汉曲优为例,作为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曲妥珠单抗,于2020年8月开始在国内市场商业化上市,2023年,汉曲优销售收入超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19%。出海方面,以汉曲优为突破口,擦亮了 复星医药 “生物类似药国际化”的招牌。今年4月26日,汉曲优在美国获批上市,成为首个中、欧、美三地获批的国产单抗生物类似药。作为国发生物药“出海”代表,汉曲优已经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生物 创新药 方面,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靶向PD-1单抗汉斯状(斯鲁利单抗)2023年首个完整销售年收入便突破了10亿,为11.2亿,同比增长了230.2%。

  不过,在低迷的资本环境下,复宏汉霖的市值似乎并未完全体现其创新价值。

  2019年9月,复宏汉霖在港交所上市,IPO募集资金30.96亿港元,以当时收盘价计算,复宏汉霖的市值为267亿港元。截至复宏汉霖停牌日,公司股票价格为18.84港元,市值为102亿港元。较2019年上市之初,公司市值蒸发超过60%。

  对于此次私有化复宏汉霖的原因, 复星医药 对蓝鲸表示,复宏汉霖2019年上市以来尚未通过股权融资筹集任何资金,反而造成额外成本。同时,其H股股票价格长期低迷,未能充分反映公司的核心价值。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复宏汉霖和 复星医药 的估值都在底部区间,其中 复星医药 A股仅约24倍PE(P/E),H股更是只有13倍。复宏汉霖的的全面私有化无疑能增强 复星医药 的创新管线厚度和 创新药 战略的灵活性。对复宏汉霖而言,将有益于其未来更好地利用集团资源,与 复星医药 旗下其它创新资产协同发展;

  复宏汉霖私有化完成后, 复星医药 有何进一步举措更是令人期待。

  加速调仓,整合式创新

   复星医药 老总吴以芳曾向蓝鲸财经表示, 复星医药 目前创新研发聚焦的治疗领域包含肿瘤及免疫、中枢神经系统等;其中肿瘤管线是重中之重,占据50%的比重,除了生物药、小分子药物的多款产品已落地外、还有细胞治疗、手术 机器人 、ADC药物方面的布局,整体已经形成一个“生态圈”,让 复星医药 更具优势和活力, 复星医药 对于任何合作模式始终抱有开放的态度。

  根据业务板块来看,制药业务是 复星医药 核心业务板块,2023年,营业收入为302.22亿,占整体营业收入的73%。目前,制药板块细分为 创新药 、成熟产品及疫苗三个业务单元,“ 创新药 的营业收入目前还在爬坡阶段,目标是收入能尽快跨过百亿门槛,未来 创新药 的收入贡献占比肯定会越来越高的。”吴以芳曾表示。

  不难发现,“创新转型”是近年来本土生物医药企业聚焦的核心逻辑, 复星医药 无疑是其中“整合式创新”的标杆,望文生义,整合全球优质资产,聚焦新质生产力。而在经历了2023年新冠疫情产品收入大幅下降的影响之后, 复星医药 已经逐渐走出阴霾,今年更是其资产调仓的好时机。

  除了此次私有化复宏汉霖,其实近期 复星医药 动作频繁,就在不久前的6月19日晚间, 复星医药 公告,出售所持有约6.01%的Gland Pharma股份。此笔交易让 复星医药 回笼资金2.11亿美元,买方多为长线基金,同时继续对Gland Pharma保持控股地位(持股51.83%)。Gland Pharma是印度可靠的仿制药企, 复星医药 则强调了Gland Pharma在其全球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 复星医药 对于Gland Pharma的减持时机合适、价位合理,不仅增加了 复星医药 自身的钱财厚度,也表明了其未来在创新转型方面有更大投入的决心。

  另外,在手术 机器人 领域, 复星医药 和直观医疗的合作更加紧密,今年6月份,投资7亿的直观复星总部产业基地在上海浦东正式启动,这也是直观医疗在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生产和培训一体化基地,新总部基地启用早期将聚焦于达芬奇手术 机器人 及Ion系统部分配件的生产。

  随着政策助推市场的逐渐扩容、叠加达芬奇手术 机器人 国产化后造成的产业链和价格优势,其在我国的装机量有望在国内快速爬坡推开。

  在细胞治疗领域,上市三周年的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已累计惠及超过700位淋巴瘤患者。过去的三年间,这款全球可靠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在中国不断取得新进展,目前已拓展至二线适应症,并在国内率先推出按疗效价值支付的创新方案,预计将能覆盖更多中国淋巴瘤患者。

  创新转型,难而正确

  2023年的 复星医药 营业收入和净收入双降,股票价格也持续低迷。

  尽管业绩承压,2024年的 复星医药 仍然坚持在“做难而正确”的事,聚焦创新,放大核心制药板块的优势,持续优化非核心资产。而除了上述的资产调仓整合,研发投入方面, 复星医药 更是投入重金。

  近十年来, 复星医药 的研发投入保持稳健增长,从2013年的5.03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59.37亿元人民币,十年十倍,占总营业收入比例从5.1%逐年提升至14.34%,打破了资本市场对其的刻板印象,已成为 中国医药 行业创新的领军企业之一。

  从投入金额来看,2023年A股上市医药公司中, 复星医药 的研发投入位列第叁,同属 创新药 企第壹梯队。在创新驱动下,2023年 复星医药 核心制药业务营业收入302.22亿元人民币,销售金额过亿的产品共50 个,比2022年增加了3个,过5亿产品9个。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其抗肿瘤核心产品快速增长,创新研发的持续推进,有望对冲新冠相关产品所引发的不利影响。2023年,其制药业务收入 302.22亿元人民币,不含新冠产品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50%,主要源于新品和次新品的收入快速增长,分板块来看,其抗肿瘤及免疫调理核心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加37.99%。

  有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几年,很多转型升级中的中国大公司都在受到资本市场和自身发展阵痛的“双杀”。从各个角度看,随着 复星医药 全球创新资产整合的全面加速,创新研发的持续投入和落地, 复星医药 似乎正在进入下一轮周期,估值正在走出底部区间。

   复星医药 重估正当时。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7-1【健友股份】健友股份回复年报工作函 - 境外资产披露前后差异系错误解读
2024-7-1【泰金新能】泰金新能IPO - 业绩增长承压 资产负债率远高于行业均值
2024-6-30【*ST左江】突发-归零-!股民人均亏38万
2024-6-30【观典防务】上半年44股遭立案!ST股占比近四成 - 7股已收罚单
2024-6-30【新诺威】新诺威公布研发进展 - 恩朗苏拜单抗注射液获附条件批准上市
2024-6-30【麦德龙供应链】麦德龙供应链递表港交所 - 近三年营收均超200亿元
2024-6-30【ETF】聚焦ETF通两周年!成交量大幅增加
2024-6-30【普利制药】未完成核查、信息失真 - 这些A股拒交年报将面临什么后果
2024-6-30【酉立智能】酉立智能闯关北交所 - 大客户收入占比近95% 应收账款大增
2024-6-30【周六福】IPO雷达 - 周六福三闯A股后改道港交所 依赖加盟商遭质疑 频繁更换保荐机构
 ● 相关资讯专题
健友股份】  【2023】  【资本化】  【泰金新能】  【分别为】  【报告期】  【资产负债率】  【IPO】  【*ST左江】  【财务造假】  【左江科技】  【证监会】  【观典防务】  【上半年】  【ST股】  【新诺威】  【生物医药】  【创新药】  【注射液】  【麦德龙供应链】  【解决方案】  【港交所】  【ETF】  【大数据】  【食品饮料】  【华夏上证50ETF】  【投资者】  【成交量】  【普利制药】  【威创股份】  【东旭蓝天】  【酉立智能】  【光伏支架】  【应收账款】  【北交所】  【周六福】  【保荐机构】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