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引领全球心血管人再铸健康-心-世界
【心血管】引领全球心血管人再铸健康-心-世界
浏览次数:【660】  发布日期:2024-7-3 6:13:11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心血管】 【心血管疾病
 

  今日仰望星空明日逐梦星辰

  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于2024年6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成功召开。作为此次大会的主席,我对能够在中国举办这一引领全球心血管疾病防治发展的重要学术盛会而感到骄傲。

  在董承琅、吴英恺、陈灏珠等历代先驱的引领下,在无数心血管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已成为全球心血管病治理的重要力量。通过此次会议,我们向世界传递了心血管病治理的“中国声音”。这也将成为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发展引领全球心脏健康事业取得新突破的契机。

  在全球卫生领域合作不断密切的形势下,以新理念、新体系、新技术推动全球心脏健康进程,也为中国展现大国负担负责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一份力量。

  新理念

  目前,心血管疾病是我国甚至全世界病发率、去世率最高的疾病。在中国,平均每5例去世病例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在既往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进程中,一些医师缺乏把人当成整体来诊治的认知,使得心血管疾病防治事倍功半。

  泛血管医学改变了以“以疾病为方向”和“以临床事件为方向”的传统防治模式,坚持“以患者为方向”和“以增进健康为方向”的全方位、全周期管理策略。在“十四五”课题的支持下,我们开展基础医学研究,揭示泛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增进多效性药物开发。同时,建立泛血管疾病数据库和综合评估模型,开发泛血管健康指数自动评估系统,为患者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全程管理。

  与泛血管医学理论殊途同归的,还有“三高”共管理念。这一理念也是预防为主和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三高”共管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去世总危险。为此,应通过早期筛查和评估“三高”患病情况,结合分析其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合并疾病,对患者进行心血管总体风险的评估和分层,并个体化地选择管理目标。

  实践证明,构建与完善“三高”共管上下级联动体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有助于推动规范“三高”全程管理和分层管理。

  新体系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主要涵盖两大方面:一是心血管病急症的救治,二是心血管病慢病的管理。要真正改变全球心血管病高病发率、高去世率现状,务必在这两个方面做好文章。

  近年来,中国在心血管病医疗体系方面获得了积极成效。其中,以胸痛中心为代表的学科中心建设铺设了一张全生命周期的防救治康网络,保障心血管病患者获得高效、实用的一体化治疗服务。为了与“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治疗方针紧密融合,胸痛中心提出并实行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的“三全模式”,在很大水平上破解了心血管急症救治困境。

  相对于心血管病急症救治,心血管病慢病管理涵盖范围更加广泛。从危险因素筛查与控制、疾病的院内治疗到病患的院外二级预防和康复,每一个环节都影响心血管病慢病的管理成效。心血管病慢病管理是对泛血管医学、“三高”共管甚至中医学理念的延伸。得益于高血压达标、房颤、心衰、康复等学科中心建设和 大数据 、电子病历、 人工智能 、可穿戴设备等先进科技应用,中国心血管病慢病管理能力获得了长足进步。

  新技术

  先进技术是对理念和体系的有力支撑,是心血管病防治的硬件。21世纪以来,中国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升级日新月异,主要体现在检查设备、手术器械、手术术式等许多方面。尤其在号称为“心血管疾病未来20年新阵地”的瓣膜病治疗领域,中国在经皮主动脉瓣、二尖瓣、肺动脉瓣和三尖瓣等多个领域已展现赶超之势。具有自主产权的Venus PValve、LUX-Valve系统、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全面的相继研发和问世,更为中国瓣膜病治疗注入了强大信心。

  展望未来,甭管是 机器人 远程手术,还是基于 元宇宙概念 发展的 数字孪生 技术,都将对传统医疗技术展开全方面冲击。对我们而言,这种冲击应该是正向的、积极的。其中, 人工智能 技术的积极应用,有望帮助医师完成数据获取、证据判断、策略制订、器械置入甚至患者随访等工作。这对心血管病防治领域的新理念发生、新体系完善将发生长远影响。

  今日仰望星空,明日逐梦星辰。眼下,我们正走在一条增进全民心血管健康事业腾飞式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未来,我们要努力引领全球心血管人再铸健康“心”世界!

  全球心血管病治理掀开新篇章

  2024年6月27日至30日,第十八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4)与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 2024)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从1950年直到今天,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始终与世界心脏联盟(WHF)全球会员国一道,关注与引领世界心脏病领域治理发展。每次大会都会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心脏病学专家,深入交流全球心血管健康的最新动态。历经70多年的发展,如今WCC已经成为联合政府、民间组织、行业开展学术分享、学习和探讨心血管病防治策略的重要会议。

  近年来,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已经成为世界心脏联盟(WHF)全球心血管疾病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执行WHF制定的高血压、烟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胆固醇、数字医疗等多项路线图的具体方案,增进新兴领导者能力建设培训计划落地,推动世界心脏联盟(WHF)公布的“2030全球工作计划”实施。

  这是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第贰次来到中国,也是第壹次与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实现携手举办。在开放、创新、合作的理念感召与引领下,OCC-WCC 2024深入研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内涵及价值,多角度、全方位探讨保障“ 健康中国 2030”顺畅实施,是集聚全球心血管医师、提升全球心血管健康防治能力的高质量对话平台。

  借OCC-WCC 2024东风,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的知名心血管专家汇聚于上海,包含世界心脏联盟(WHF)主席Daniel Pieiro教授、候任主席Jagat Narula教授、科学委员会主席Thomas Gaziano教授,美国心脏病学会主席Cathleen Dalton Biga教授、副主席Christopher Kramer教授、前主席Richard Chazal教授和Dipti Itchhaporia教授,《欧洲心脏杂志》主编Filippo Crea教授,《循环》杂志主编Joseph Hill教授,德国波恩大学心脏病创新介入中心Eberhard Grube教授,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主任林延龄教授,美国华裔心脏协会开创主席姜楞教授等。

  作为东道主,大会主席葛均波院士与王建安院士、韩雅玲院士、张运院士、陈义汉院士等组成中国心血管领域顶尖专家团,与各国专家学者紧密围绕WHF 2030全球工作计划开展交流,为增进全球心血管健康一体化宏伟目标建言献策。

  在开幕式上,葛均波院士发表主旨讲话,抒发了对医学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感慨,表达了医学科学工作者要心存远大理想、敢于拥抱将来的核心理念。他认为,整体医学概念下推进泛血管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积极利用顶尖的 人工智能 技术提升心血管疾病治疗能力。尤其是,通过 人工智能 技术的应用,有望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更精确地制定治疗方案,为患者造成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届大会议题涵盖房颤、冠状动脉疾病、心血管疾病与女性、 人工智能 、环境健康、固定剂量联合疗法和复方药片、心脏衰竭、高血压、多病发率与代谢风湿性心脏病、结构性心脏病等交叉学科领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国内外心血管病学领域的新理念和新进展,探讨心血管病学领域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增进心血管病防、救、治、康全周期生命链条的形成。

  大会的举办获得大会联合主席Daniel Pieiro教授和Thomas Gaziano教授的赞许和支持。

  Daniel Pieiro教授说道,随着中国在心血管防治领域的视野日益拓宽,中国在预防、治疗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不仅为中国人民造成了福音,也为全世界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和启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医师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在OCC-WCC 2024的平台上,全球心血管医师积极探索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不断深化跨越国界的紧密联系,为实现到2030年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减少1/3的宏伟目标奠基了基石。

  Thomas Gaziano教授说道, 人工智能 技术有望弥补相关医疗资源的不足,尤其是通过远程AI应用,医师可以更有效地服务患者,提升医疗服务的触达范围和效率。在OCC-WCC 2024举办期间,我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医者的学术热情和大家对医学发展的不懈追求。开放、创新、合作的办会宗旨,将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心血管病治理的新纽带。

  那些引领世界的“中国方案”

  近20年,中国在持续提升心血管疾病治疗能力的同时,也为全球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了更多新的行径。从研究到技术再到体系,“中国方案”正引领世界心血管病患者走上“心”健康之路。

  【研究篇】

  预防脑卒中的“中国处方”

  北京大学第壹医院霍勇教授公布CSPPT研究结果,依那普利+叶酸可使脑卒中风险降低21%。这为更加经济、有效开展脑卒中预防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

  中医药赢得 国际医学 界认可

  2023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团队发布CTS-AMI研究结果。在指南推荐治疗的条件上,加用中药通心络可明显改善STEMI病患的30天及1年临床预后。

  【技术篇】

  原创技术让RDN迎来新曙光

  2023年5月,EuroPCR公布中国RDN领域的重磅研究——SMART研究证实了中国原创研发的治疗高血压的msRDN系统具有明显的临床获益,为全球RDN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和实践树立了新的标杆。

  用原创策略支撑和引发技术革新

  通过中国原创的定量血流分数(QFR)指导PCI病变选择的策略,是否可以改善临床结局?2021年11月4日,FAVOR ⅢChina研究成果正式亮相并同步发表在《柳叶刀》。与血管造影指导PCI相比,QFR指导PCI可明显降低患者1年MACE事件发生率。

  “中国理念”引领世界瓣膜病治疗发展

  2015年,多位专家学者结合中国TAVR临床应用经验及数据,撰写《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在国际上率先将二叶瓣列入TAVR适应证。在此基础上,王建安院士团队根据国人主动脉瓣钙化较重、二叶瓣畸形比例相对较高等特点,探索出基于瓣上结构选择瓣膜的“杭州方案”。

  【体系篇】

  发布“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

  2017年,《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在第十一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国家级高度立体扫描心血管疾病防控的综合性指数——“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宣告诞生。

  2018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在提案中呼吁“ 健康中国 需要刻度化管理”,建议以心血管健康指数为抓手,助力 健康中国 建设。

  2018年10月,“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摘要于《柳叶刀》在线发表。

  提出泛血管疾病理论和模式

  2015年,葛均波院士提出泛血管医学理论,从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整体角度动身,强调跨学科合作和整合,为患者提供全面管理,包含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

  基于泛血管医学理论开展的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体系建设,通过多学科合作,开展早筛、早诊,将高危人群和ASCVD患者并入统一筛查路径,围绕泛血管病变,为患者提供一条龙筛查和全景式评估,计算泛血管衰老指数或健康指数,整合综合性治疗策略和专科转诊流程,重视长期随访,逐渐完善覆盖泛血管疾病全周期的科学管理模式和体系。

  探索中国心血管急症救治路径

  2013年,中国发布胸痛中心自主认证标准,成为继美国和德国后第叁个完成胸痛中心自主认证的国家。随后几年,国家卫健委出台推进胸痛中心建设等指导文件,引领胸痛中心建设,成功探索出一条政府领导、行业推动、医疗机构参与、社会支持的实施路径。

  2018年开始,中国胸痛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走出国门。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 一带一路 ”国家先后引进“中国标准”,明显提升当地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7-3【心血管】引领全球心血管人再铸健康-心-世界
 ● 相关资讯专题
心血管】  【心血管疾病】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