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中小银行如何写好-五篇大文章-
【中小银行】中小银行如何写好-五篇大文章-
浏览次数:【854】  发布日期:2024-7-4 0:00:09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中小银行】 【数字化转型】 【五篇大文章
 

  编者案:

  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银行对于支持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银行业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小银行面临的经营挑战也随之上升。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小银行如何写好“五篇大文章”提升核心竞争力,如何通过严格的风控实现自身的稳健发展,如何提高服务品质来赢得更多客户信任,已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

  基于此,即日起,我们将深入一线,走访各大金融机构,并与专家学者进行对话,全面探讨中小银行在新时代环境下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以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简介:

  杨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金融投资报专家智库成员

  长期从事金融理论、政策与实务研究,重视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信息技术等跨学科交叉研究。近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主编出版了一系列重要报告与著作、主持了众多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积极面向行业和公众分析热点问题。

  曾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决策信息对策研究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课题一等奖;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优秀论文等各类奖项。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目标,其中能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 养老金 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成为服务金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对于广大中小银行而言,要写好这五篇大文章,既需要深入了解其“中心思想”,又需要结合自身天赋来‘着墨’。

  ■杨涛

  深刻理解五篇大文章的战略定位

  中小银行要做好五篇大文章,首先需要更好地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总体来看,应该以数字金融为切入点,尽快推动科技金融、 养老金 融的增量提质,促使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的优化升级。

  一则,数字金融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主线。因为随同着数字化与新技术的演进与冲击,金融机构、市场、产品、制度等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众多金融功能与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数字化的加持,因此,数字金融贯穿戴完成其它四篇大文章的全流程。

  二则,科技金融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抓手。因为诸多领域的特色金融创新,都是为了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就需要不断加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以科技自立自强来应对复杂的国内外新挑战,从而服务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多个“强国”建设。

  三则,普惠金融和 养老金 融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落脚点。因为金融强国建设是否成功,不仅看金融业自身的发展绩效,更要看能否补上金融服务短板,给客户造成真实的价值,从而实现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

  四则,绿色金融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补充。因为从绿色金融到转型金融的探索,既能够增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山清水秀就是金山银山”,也是较少能够在全球形成国家共识的着力点。

  以数字金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中小银行应该抓住重点,积极拥抱数字金融和稳步推动数字化转型。

  一是优化战略布局。中小银行应该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确立数字化战略的“一把手”工程,结合国家政策方向、行业发展规律、自身天赋与特点,强化数字化统筹与规划。一方面,对于适合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的中小银行而言,应该坚定信心并落实步骤,把数字化融入管理、业务、信息技术等各项具体规划中,并且充分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不同化道路;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其实不是灵丹妙药,不应该促使所有中小银行都陷入“运动式发展”。对于某些基础能力不足、业务经营艰难的中小银行机构而言,或许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风险整治和优化管理上,为将来可能的数字化转型做好准备。

  二是创新组织架构。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战略决定方向,其成败则决定于组织能力。长远来看,银行数字化目标不仅是具体的技术应用或产品发布,而是全面改造现有的经营模式、系统架构、数据管理、业务创新,在数字化时代面向新经济、 新产业 、新主体,重新定位间接金融类中介组织的价值。客观来看,如果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银行数字化转型则如同汽车缺少了发动机。相较大银行,中小银行的组织灵活性较强,更应该对标顶尖的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积极优化管理组织、人事架构等,努力缔造全新的敏捷组织。

  三是夯实数据基础。在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数据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中小银行应该努力运用顶尖的数据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优化自身数据管理能力,持续完善数据管理组织、程序和制度。一方面,努力优化业务活动中的数据质量与标准缺失问题,整合并解决各条线、各部门数据的分布零散化,明确数据治理架构,建立数据控制机制,强化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努力尝试挖掘数据价值、搭建数据应用场景;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应该缔造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线,重视数据质量检核、数据治理自检自查等,有效保障 数据安全

  四是提升技术能力。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核心技术的应用攻关。人民银行也强调要聚焦金融科技应用前沿问题和主要瓶颈,实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加大关键软硬件技术金融应用的前瞻性与战略性研究攻关。虽然多数中小银行不具备独立的技术创新能力,但可以通过积极参与行业组织、孵化平台、专项合作等方式,既能及时锻炼队伍、跟上行业技术前沿,又有助于利用外部力量缔造具有竞争力、可商业化运营的科技产品,更好地服务于业务发展。

  五是要改善业务场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牢牢抓住客户需求特点,真正实现对客户的价值贡献,围绕客户需求来缔造服务体系、提升有效供给。整体上看,中小银行需要运用新技术、新宗旨,全面重构原有业务模式,真正将数字化、新技术融入到各类应用场景中,使金融“无感化”且“有温度”,从而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便捷性、普惠性。具体而言,一是积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尤其是结合区域经济、产业特色,缔造特色化金融科技应用,更好地支持地方的产业数字化发展。二是大力推进个人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优化零售金融服务的质量与可得性,并且推动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六是加强风险控制。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危险包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集中度风险等,而这些风险在数字化环境下变得更加复杂。与大银行相比,多数中小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的精度、广度、深度都有所不足。为了增进数字化转型的良性推动,中小银行务必以风险管理体系的升级为前提,如重点关注关联交易、数据产权、个人隐私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风险,和在信息科技外包服务中的合规风险问题。

  七是要巩固发展生态。一方面,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一就是充分的人才保障。对此,数字化人才资源管理关键要做好“选、用、育、留”。尤其需要谨防的是,中小银行依靠外部招聘人才其实不简单,更应偏重于内部培育复合型数字化人才,长期关注和发掘技术、业务能力较好,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员工,探索建立有针对性的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也不能“单打独斗”,需要着力构建有效的外部生态,努力与客户、金融科技企业、同业机构、政府等共建多维度的金融科技合作圈。同时,只有对各类资源和渠道进行场景化配置,与不同合作伙伴通过共建生态圈相互赋能,才能使得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获得更持久的动力。

  以科技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的新使命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开脱增长困境的核心环节,金融支持科创也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的重要“蓝海”。目前,商业银行已经成为科技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尤其是大型银行普遍进行了体制机制、产品服务的创新探索,如成立各类科技支行以强化专项服务能力等。相比来看,中小银行在此领域的探索相对有限,但对于诸多中小科技企业而言,中小银行仍然有许多创新的空间。

  首先,致力于做好科技金融服务大文章的中小银行,需要在授信策略、服务机制、产品创新、营销模式、外部合作、风险分担等方面进行系统变革,不断改善内在发展能力。尤其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结合当地的产业特色、企业特点、科技创新状况等,有针对性地抓住部分科技企业,为其在不同发展阶段尽量提供全生命周期、定制化的创新产品。从价格上尽可能减费让利,从环节上探索开辟授信绿色通道,加速全流程业务开展并降低时间耗费,从而帮助中小企业降低科技创新成本,进而随同企业科技能力提升,逐渐扩大业务共赢的潜力与空间。

  其次,应持续探索科技金融服务的组织架构和服务模式创新。中小银行也可以缔造特色科技支行等专营组织,集中优势力量,结合掌握的地方企业、科技人才等“软信息”,努力优化授信模式,并更好地匹配地方科技企业的估值特征,探索“授信+非授信”“金融+非金融”“融资+融智”等多种组合,尽可能做 深科技 金融服务。同时,尝试建立涵盖不同化授信和贷后管理的专班服务机制,强化内审部门、授信部门、计财部门等全行协同,保障科技金融服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再次,需要强化人才团队建设与改善激励约束机制,做好科技金融服务离不开专业人才的保障。考量到中小银行普遍缺乏充分的人才资源,可以重点针对涉农产业的特定科技创新领域,着力培养和引进能掌握科技应用特点的专业人才,把科技金融团队“做精做尖”。同时,还应该依托自身科技金融业务特征,设置专门的激励约束机制,围绕总体目标设计来落实相关激励措施,并适度提高科技信贷的不良容忍度,支持和鼓励地方科技企业敢贷、愿贷、易贷。

  另外,还需要高效的危险管理制度作为基础。科技企业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危险比较特殊,金融机构只有更好地识别和管理风险,才能使得科技金融服务更可持续。中小银行需要不断探索完善具体领域的风控模型,避免多做多错。其实,当前各方都在大力探索数据驱动的科技企业“信用贷”风控模型,也有许多成熟经验可供中小银行借鉴。同时,中小银行也可与其它各类机构加强合作,创新科技金融的危险分担机制。例如与资质良好、实力较强的信用担保公司展开合作,通过创新担保方式为客户提供融资支持等。

  最后,中小银行要做好科技金融,也应该尽快围绕“朋友圈”缔造良好生态。例如,强化地方的政银合作,既争取为科技企业获得更多“信用增级”,又助力地方中小科技企业拓展市场,深入到区域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医疗教育的智能化场景改造中。再如,可以与地方各类园区展开充分合作,引导项目、平台等创新要素向中小科技企业集聚,推动资金流、信息流与创新流的融合。还有,利用中小银行科技金融产品的影响力,引导中小科技企业拓展市场和产业合作空间,推动各方共赢与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转化等。

  以其它三篇大文章作为提质增效重点

  首先,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已经获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据统计,2023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9.4万亿元人民币,余额同比增长23.5%,增速比上年末低0.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多增1.03万亿元人民币。其实,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迫切需要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真正激发中小微企业等特定主体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能力,而不只是“运动式”地扩大相关指标,更要避免给金融市场机制造成不适当的扭曲。长远来看,中小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更要跳出数量思维,真正基于自身能力、区域特征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品质。

  其次,绿色金融更多是指精准支持符合绿色低碳发展方向的行业或部门,目前发展规模鹤立鸡群。据统计,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8%,居全球首位;同期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1.98万亿元人民币,居全球第贰。应该说,未来中小银行应该着重关注从绿色金融到转型金融的演变,后者是指金融支持从高碳产业向低碳产业的转变,从而缓解气候变化的矛盾;从广义来看,则指对于高污染、高能耗、高碳,和不可持续的各类“非绿色”“棕色”甚至于“黑色”领域进行正确的金融支持,并促使其“转绿”和走向可持续发展。相比绿色金融而言,当前诸多非绿领域都迫切需要更多的转型金融支持,从而避免“运动式一刀切”的不良影响。对此,中小银行应该深耕区域产业与项目特点,充分探索现有业务与转型金融相结合的切入点。

  再次, 养老金 融通常是指为了应对老龄化挑战,围绕社会成员的各种 养老金 融需求所开展的金融活动的总称,可以包含 养老金 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养老资金的管理和服务、养老产业的投资和融资等。随着我国老龄化水平的快速深化, 养老金 融这篇大文章迫切需要做好做优。当然,中小银行受制于资源与能力的约束,通常难以在 养老金 融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可是,如果中小银行着力于面向特定群体的财富管理业务创新,也能间接为 养老金 融作出贡献。因为我国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金融资产配置都还存在严重缺失,如果能够真正激活区域财富管理市场,也能为中年人群即将到来的老龄时代做好金融保障。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7-4【数据要素】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 广州这场研讨会干货满满
2024-7-3【数字金融】2023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1.8亿元!数字金融加速推进中
2024-7-1【数字金融】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孙峰 - 数字金融需重视法律风险防范
2024-6-30【金融科技】专家献策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
2024-6-28【数字人民币】农行深圳分行 -红色引擎-为数字金融注入澎湃动力
2024-6-27【交易银行】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互联网银行发力交易银行业务 - 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2024-6-23【兴业银行】息差压力下兴业银行金融科技-布阵-谋变 - 引入两位大咖重塑条线架构 高层冀望-尽快显效-
2024-6-21【数字金融】广州互联网法院构建-四位一体-数字金融纠纷诉源治理新模式
2024-6-21【数字金融】-财经分析-数字发展助力金融服务提升质效 行业创新仍需监管-保驾护航-
2024-6-21【数字金融】如何平衡数字金融创新与监管?浦发银行董事长张为忠 - 监管要对整体创新持支持、包容的态度
 ● 相关资讯专题
数据要素】  【数据交易】  【数字金融】  【金融服务】  【研讨会】  【金融监管】  【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  【增加值】  【共和律师事务所】  【金融科技】  【粤港澳大湾区】  【国际金融】  【数字人民币】  【农行深圳分行】  【数字货币】  【跨境支付】  【红色引擎】  【交易银行】  【资金管理】  【互联网】  【兴业银行】  【朱玉红】  【互联网金融】  【金融纠纷】  【保驾护航】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