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魏教授-被打假,骗子唱戏有人搭台吗?
【魏新河】-魏教授-被打假,骗子唱戏有人搭台吗?
浏览次数:【501】  发布日期:2024-7-5 12:46:45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魏新河】 【魏教授
 

  最近,“辽宁理工大学教授魏新河”引发舆论关注。据新京报报道,7月4日, 辽宁省 锦州市 林业和草原局就该局职员魏新河以“辽宁理工大学教授”等身份参加学术会议一事发布通报,目前,魏新河已经被停止工作,因涉嫌坑蒙拐骗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一所压根不存在的“大学”,一个没做过学术的“教授”,居 然能在全国多地的十余场活动中,把一群专业人士骗得团团转。其行为固然荒诞,但其能够屡屡得手,更应该令人警醒。这件事自发酵以来,公众在冷笑、痛恨骗子教授的同时,也每每发出灵魂追问:一个手段其实不高明的诈骗分子,居 然能一路过关斩将,作案两年才意外“翻车”,怎能不让这些涉事高校感到尴尬?

  据媒体透露,某学术会议一名会务对记者说,活动不会支付参与者费用,也不用参与者交费,不会严格审核参与者的身份,只要论文合适就会被允许参加。因而可知,时下一些学术会议的组织实在太过潦草。这无疑给了“魏教授”坑蒙拐骗的机会。在互联网时代,要查实一名学者的身份、单位与职衔,其实不用费多大的力气。如果一所高校在组织学术活动时,连魏新河这样的诈骗分子都识别不出,恐怕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职员压根没对审核流程上心。

  近年来,类似“魏教授”现象其实不鲜见。据媒体透露,以前就有人假冒“北大教授”四处参加会议并讲话,也有人冒充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项目专家,对外发送名片。形形色色的冒牌货四处混脸熟、搞关系,给学术会议注水,把学术环境搞得乌烟瘴气。

  “魏教授”现象袒露了相关学术活动存在的审核不严、规则失守、形式主义等诸多问题。学术活动若想保护自身的权威与严肃性,需要考虑各种极端情况,拿出相应防范措施,如此方能取信于人。对此,学术界不能仅仅将“魏教授”视为笑谈,而应有所反思、抛砖引玉。

  针对该类冒牌学者和学术不端行为,应建立起有效且通顺的投诉、受理和惩戒机制。据媒体透露,这两年,不止一个人,也不止一家单位发现“魏新河”有问题,但结果要么是激不起波澜,要么只是取消其参加资格,最终渺无回应。如果有成熟的投诉和受理机制,相信这样的荒诞事儿不会持续两年多才意外“翻车”。另外,一些学术活动组织方为其提供诈骗舞台,是对参会者身份审核不严,还是来者不拒、大家各取所需?魏新河参加的学术会议有多大“泡沫”,举办价值几何,同样值得追问。

  学术交流不能急功近利。浮躁盲目、敷衍塞责只会令学术会议沦为坑蒙拐骗者的名利场。维护学术界的清正之风,要让会议回归学术交流的本质与初衷。强化相关审查措施,严格审核参会人员的资格,评估论文的质量,才能真正增进学术进步与知识共享。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