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金报深观察 - 价格战重塑产业格局 新能源汽车优胜劣汰-未完待续-
【新能源汽车】金报深观察 - 价格战重塑产业格局 新能源汽车优胜劣汰-未完待续-
浏览次数:【32】  发布日期:2024-7-8 18:02:42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 【价格战】 【优胜劣汰】 【未完待续
 

  本期关注:“价格战”背后,汽车产业格局已悄然生变。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市场渗透率也持续走高。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未来还将在持续上行。

  本文约3800字

  阅读完约9分钟

金融投资报记者林珂

  6月26日, 成都市 5000万元“焕新出行智驾蓉城”汽车消费奖励活动开启以来,直到今天过去已经有十多天了。在此期间,消费刺激政策是否为各大车企造成了区域销量的提升?金融投资报记者通过走访调查,从多家车企销售人员口中得到的定论是肯定的。另外,形式各样的优惠措施在更大水平上提振了消费热情,例如各种购车权益,和直接在价格上“砍一刀”。

  “砍一刀”作为最直观的举措,各家车企都主动或被动参与其中。汽车销售“价格战”在2023年年初打响后,直到今天仍在延续。新能源汽车卷配置、狂堆料、加量不加钱。油车阵营则大幅降价力图推动销售。“价格战”背后,汽车产业格局已悄然生变。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市场渗透率也持续走高。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未来还将在持续上行。

制图文宛

1

压力给到了传统车企

  2023年年初, 比亚迪 推出大量的冠军版车型低价入市,一场引发汽车产业格局变化的“价格战”由此拉开序幕。随同着时间的推进, 特斯拉 等一众 新能源车 企纷纷加入降价行列。传统汽车厂商也蜂拥而至,加入这场价格混战当中。

  和过去传统车企的4S店有所不同,如今的 新能源车 企更愿意把展厅放在人流量更大的商场里。金融投资报记者在成都的龙湖天街、凯德广场、万达广场等许多家商业综合体发现,目前主流 新能源车 企均设有展厅,旗下主流车型也纷纷摆放在显眼的位置。

  就金融投资报记者走访的多家汽车销售展厅来看,各个品牌均有不同样的优惠。极氪汽车销售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自从成都给出金银财宝的优惠后,我们店单周的销量较之前有所提升。许多潜在消费者在咨询品牌自身优惠政策时,格外关注政府消费券的使用方法等许多问题。刨开政府补助,目前极氪001售价还是26.9万元起,但要赠送6000元外观颜色,和35000元的终身智能驾驶。”就极氪品牌来看,属于加量不加钱,产品力较上代提升的同时,售价区间还在下探。

  蔚来汽车销售对金融投资报记者表示:“目前蔚来各车型有一定幅度现金优惠,再送30000至50000积分,和蔚来手机一部,还可以赠送30次至60次免费换电。额外还可以通过政府优惠券直接节约5000元。”

  “在市场充分竞争格局中,‘价格战’仍然是主要的竞争手段之一。”资深产业观察家杨志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大品牌通过降价、推出优惠活动等措施争夺市场份额。这时,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品牌影响力等各方面的竞争也在持续加大。对于车企而言,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强化创新和品牌建设,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迭代,价格区间持续下移,市场认可度明显提升,这一点从渗透率快速走高便能看出端倪。”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走高,压力最终给到了传统车企。不仅中低价合资车型纷纷大幅降价,一线与二线品牌部分走量车型也在“打骨折”销售。金融投资报记者了解到,奔驰GLC已经有10万元上下的优惠,宝马X3优惠达到12万元人民币,奥迪A4L、Q5等车型优惠也超过10万元。

  汽车产业竞争格局的加剧,为消费者造成的是更多的决策,和金银财宝的实惠。在极氪汽车销售展厅,一位消费者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前我还在油车还是电车的决策上纠结,目前已经决定就选择电车。一来在20万价格区间已经能买到100千瓦时电池、800V架构的电车,日常使用基本没有续航焦虑;二来在产品持续迭代后,智能化水平更高,科技感也明显优于油车。经过综合考虑,最终还是选择购入电车。”

  “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迭代给车企造成更多的探索空间。虽然‘价格战’还将持续,但可能会通过更灵活的形式来提振销量。”杨志表示,“这场‘价格战’持续时间较长,但短时间难言结束。未来,车企可通过技术降本和加强供应链管理等行径来获得更大的成本优势,同时辅以配置调整、权益优惠等灵活方式来提振销量。单纯地大幅降价,牺牲利润空间甚至造成行业恶性竞争其实其实不长久。”

2

优胜劣汰仍将持续

  今年前五月,我 国新能源 汽车发展延续良好态势。根据中汽协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92.6万辆和38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7%和32.5%。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的比率为33.9%。单从5月份来看,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4万辆和95.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9%和33.3%。市场占有率达到39.5%,显现出持续上升态势。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正在明显提高。

  相比官方数据,各车企则在月初就迅速发布了6月份的靓丽成绩单。从各车企交出的成绩单来看, 比亚迪 的王者地位短时间无法撼动。今年上半年, 比亚迪 累计销量为161.3万辆,同比增长28%。除 比亚迪 外,多家 新能源车 企亦有不错的表现。 赛力斯 、极氪、蔚来、小鹏累计交付20.09万辆、8.78万辆、8.74万辆、5.2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348%、106%、60%、26%。

上半年多家 新能源车 企交出靓丽成绩单

   新能源车 产销两旺,渗透率持续上扬,为车企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浦银国际分析师沈岱表示,预计中国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1136万辆,同比增长26%,对应全年渗透率为39.7%。随着新能源汽车优质供给的增加,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和产品力的提升,将有力刺激消费者需求的增长。中 国新能源 汽车行业渗透率依旧处于上扬阶段,月度渗透率有望维持环比逐步爬升的态势。预计到2026年,中 国新能源 乘用车渗透率将超过50%,达到52.4%。

  智能化和自主化是产业资本寻求突破的重要方向。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智驾功能体验越来越成为用户购车的核心考量要素之一,驱动车企加速布局相关业务。其中,以华为鸿蒙智行作为代表的“玩家”,在城市智驾无图化方面开拓较为领先;另一方面,新能源乘用车月度出口销量攀升,自主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也纷纷寻求“出海”,积极探索本地化适应性开发,反向合资与技术合作成为“出海”新模式。

  几家欢乐几家愁。虽然中国市场规模庞大,消费能力也很强,但在行业充分竞争的背后,车企的日子却各不相同。近年来,威马、高合等车企已破产退场。同时有多家“造车新势力”奋斗在扭亏的路上。 比亚迪长安汽车赛力斯 等车企则保持着不错的 利润。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路上继续“洗牌”。往后看,创新能力不足、市场销量欠安、业绩连续亏损的车企或将在这轮洗牌中被淘汰。

3

最后的短板正在补齐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多年的发展,曾经争议最多的续航焦虑也在逐步消解。目前,搭载90千瓦时、100千瓦时等大容量电池的车型价格明显下探。同时,搭载800V高压平台的车型也明显增多。续航里程的增加和充电效率的提升,在一定水平上可满足大部分消费者日常所需。就目前来看,最后的 充电桩 短板也在补齐。

  数据显示,2024年1至3月,国内新增公共 充电桩 18.3万台,同比增长12.96%。其中,新增公共直流桩7.5万台,同比增长22.95%。充电运营端方面,2024年一季度国内整体充电量达到11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72%。虽然一季度往往是 充电桩 需求的淡季,但 充电桩 新增数量和充电量同比均稳健增长,行业需求的韧性凸显。

  车桩比一直是市场关注的重要数据。从国家层面提出的目标来看,2025年实现车桩比为2:1,到2030年实现车桩比为1:1。经过几年的加速建设之后,目前车桩比已经快速向2025年的目标靠近。数据显示,截直到今天年5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的总量已达到992万台,同比增长56%。具体来看,公共充电设施和私人充电设施的数量分别达到了305万台和687万台,增长率分别为46%和61%。截至2023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000万辆。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持续加速,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后短板正在补齐。”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汽车行业分析师高云逸表示:“2023年以来,国家频繁推出 充电桩 的消息利好政策,对 充电桩 产业造成积极影响。2023年4月,高层会议提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 充电桩 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在政策的持续引导下,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加大了 充电桩 投资。除政策护航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 充电桩 需求也在明显增加。双轮驱动环境下,进一步推动了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记者手记

“价格战”给消费者造成实惠

也将促使车企不断自我革新

  近两年,汽车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成为消费者购车的本质利好。然而,这场“价格战”所造成的影响,远不止表面上的价钱下降那么容易,它深刻地改变了整个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对广大消费者而言,汽车“价格战”无疑是一大福音。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汽车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断降低售价,并提供更多的优惠和折扣。这使得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钱买到性能更好、配置更高的汽车,大大降低了购车成本,增加了消费者的购车欲望和消费满意度。

  然而从汽车行业来看,“价格战”却是一把“双刃剑”,它造成了销量的增长,同时也造成了不小的挑战和压力。降价作为最直接的营销手段,对销量的刺激有目共睹,而长期的“价格战”会造成市场上出现恶性竞争的格局,车企为了求生存而大幅降价,可能会损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过度的价钱竞争还可能造成企业的 利润空间被挤压,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产品质量。

  车企在利润被大幅挤压的环境下,为求不出现亏损,不得不选择在某些材料、部件、配置上进行简配,从而降低成本。虽然此举其实其实不是普遍现象,但也真实存在。

  抛开价格因素,口碑和质量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在记者采访中,一位准备购车的谭先生就表示,虽然现在很多汽车的价钱很诱人,但还是会综合考虑品牌、口碑、质量等许多问题,不会因为暂时的降价而盲目出手。

  “价格战”背后,是汽车厂商面临的巨大挑战和转型压力。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原材料成本剧烈波动,和产业格局大变革的环境下,经历短时间价格刺激后,长远来看, 新能源车 企仍需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服务提升等方面下足功夫。

  这场“价格战”何时才能平息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仅给消费者造成了实惠,也将促使汽车产业不断自我革新和技术进步。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