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赛生药业退市 - 医药私有化浪潮来袭
【赛生药业】赛生药业退市 - 医药私有化浪潮来袭
浏览次数:【886】  发布日期:2024-7-10 0:56:24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赛生药业】 【私有化】 【复宏汉霖
 

  继复宏汉霖后,又一家港股 创新药 企选择退市。根据赛生药业日前发布的公告,公司已完成私有化交易流程,正式从香港联合交易所退市。本次交易的估值约为118亿港元(约合110亿元人民币),是过去十年香港资本市场医疗领域已完成的最大私有化交易。本次交易也是过去三年大中华区最大的由私募基金牵头完成的医疗并购交易。

  股票价格长期低迷

  根据赛生药业披露的信息,赛生药业控股股东德福资本于2024年3月28日作为要约人发出私有化要约,提出以每股18.8港元的价钱对赛生药业进行私有化。该私有化交易在2024年6月19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上获得了超过99%的赞成票数。

  赛生药业1992年就在美股上市,2017年接受了中国财团的6.05亿美元(约合46.9亿港元)私有化收购,私有化退市。2021年3月,赛生药业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18.8港元,发行1.16亿股,募资21.8亿港元,新股公开发售获认购1068倍,由摩根士丹利、中金、瑞信担任联席保荐人。以发行价计算,赛生药业市值约127亿港元。

  赛生药业的核心单品是“日达仙”,该药物临床上常应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感染、肿瘤及免疫缺陷病人的辅助治疗。2023年,赛生药业营业收入为31.56亿元人民币,其中“日达仙”就贡献了26.31亿元的营业收入。

  在“日达仙”这一核心产品之外,赛生药业的其它收入来自业务合作伙伴销售推广产品和授权引入产品,前者包含2023年加深与辉瑞的合作中加入开普拓、索坦及多泽润三款新产品。

  肿瘤及重症感染是赛生药业重点治疗领域。赛生药业方面表示,私有化交易完成后,公司预期将大幅减少维持上市地位所需的行政及管理资源,而要约人将在集团管理中聚焦集团的战略方向与业务营运,未来将持续聚焦业务发展、服务全球广大病友。

  从业绩表现来看,赛生药业的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17.0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1.56亿元人民币。2023年的净收入达11.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1.2%,每股基本盈利约为1.83元。

  在研发管线方面,赛生药业目前在研管线包含10种在研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组合。其中,6种在海外处于三期或后期阶段,并将在中国采取快速上市策略。

  赛生药业港股股票价格长期低迷,维持上市地位却无法融资被视为此次私有化的原因。今年3月,赛生药业在提出私有化方案的同时,也表达出公司股票价格流动性不如预期,资本市场不能再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充分资金,低迷的股票价格会损害公司的业务重心和雇员士气。

  根据当时的公告,赛生药业控股股东德福资本于2024年3月28日作为要约人发出私有化要约,退市注销价为18.8港元,与2021年3月3日上市的发行价相同。

  医药行业投资人士李顼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赛生药业现金充分并已实现盈利,港股平台估值体现不了公司实际价值是公司选择私有化的原因。

  规避市场淘汰赛

  今年以来,选择从港股私有化退市的 创新药 企不只有赛生药业。今年2月,中国中药发布公告称,国药集团拟以每股4.6港元的价钱将中国中药控股私有化。公司解释称,如果私有化建议成功实施,有益于精简公司治理、企业和股权结构,提高管理效率。

  6月24日,复宏汉霖发布公告称, 复星医药 控股子公司复星新药(作为要约人暨合并方)拟以现金、换股等方式,收购并注销复宏汉霖其它现有股东持有的全部复宏汉霖股份(包含H股及非上市股份)并私有化复宏汉霖。交易的资 金对价金额不高于54.07亿港元。2019年,复宏汉霖在港股上市,并于2023年实现盈利。

  直到今天,业内普遍认为,公司股票价格长期低迷和交易量过低是医药公司选择私有化的主要因素。根据《2024年香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报告》的数据显示,2018—2023年,港股上市的63家生物科技公司中只有9家的股票价格高于上市发行价。从上市至2023年12月31日,所有公司的平均股票价格变动幅度为下跌53%。

  这也被认为是医药企业规避市场淘汰赛的又一机制。分析人士指出,生物医药行业的市场阵痛也是市场繁华了几年后某种意义上的理性回归。经历了一路狂飙的资本推动下的行业繁华之后,行业的宏观环境越发规范,生物医药行业还是需要一段时期来纠正高速成长中出现的一些过于乐观倾向,医药行业还是会以未解决的重大临床需求为核心,资本更多意义上是加速满足这些重大临床需求的产品技术临床转化的催化剂。

  谈及当前市场环境,赛生药业老总李振福在2023年财报中提到,“自2021年7月香港股市大幅下跌后,市场进入了长期低迷状态。尽管赛生药业上市以来持续创造稳定的业绩增长,但公司的股票价格表现长期以来未能充分反映公司的业绩表现和基本面情况。不理想的股票价格一方面限制了公司在资本市场再融资或并购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一定水平上影响了公司的业务运营和长期战略的实施”。

  北京商报记者姚倩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