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统筹布局海岸发展与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统筹布局海岸发展与生态保护
浏览次数:【489】  发布日期:2024-6-14 3:58:44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生态修复】 【红树林】 【海洋生态修复】 【生态保护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武威

  2024年5月,“ 广州市 南沙区坦头村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科普行动项目”完美收官,两年时间内补种红树林约300棵,并建立红树林协同保护长效机制。

  广州正以红树林生态修复、海岸线整治修复等为重点,推动实现海洋空间生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构建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开发新格局,擦亮城市蔚蓝底色。

  优化海岸带保护利用格局兼顾生态保护与旅游产业

  广州地处南岭山地向珠江口的过渡地带,山海交接、三江汇流,蜿蜒密布的河涌水网和咸淡水交汇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其中红树林面积约300公顷,主要分布于南沙番禺两区。

  近年来,广州积极有序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圆满完成省下达广州“十四五”任务。截至2023年底,全市完成营造红树林45.27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166.78公顷,提前完成省下达 广州市 “十四五”期间营造红树林43公顷、修复红树林160公顷的任务。目前正加快实施南沙区红树林营造修复一体化项目,提升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助力绿美广州建设。

  这时,广州深入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塑造城海相融的亲海景观。完成了虎门大桥北偏重点海湾整治、海鸥岛红树林海岸升级改造与生态修复、南沙区大角山海滨公园生态海堤改造及提升项目一期等海洋生态修复项目,修复海岸线生态环境,有效提升广州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和海岸线生态减灾能力,也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多游览休闲的亲海空间。

  建设省级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擦亮宜居宜业的滨海城市名片。统筹大角山海岸线两侧陆海空间生态保护,优化海岸带保护利用格局,在周围布局有滨海公园、花园酒店、会议中心、天后宫、邮轮母港等公共服务旅游产业,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 实验室(广州)等海洋科研机构,在完成海岸带生态修复工作、美化人居环境的同时,提升南沙滨海旅游吸引力和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增进地方 海洋经济 高质量发展。

  广州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成果在国内外得到运用

  广州在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科研成果十分丰硕。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为例,其海洋生态修复科研方向主要涉及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三大领域。

  该所红树林生态修复团队先后出版了专著《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发布了团体标准《红树林抗低温修复技术规程》和《红树林抗污染生态修复技术规程》等,在国际上提出了红树林具有“四高”特性的新观点,建立了受损红树林湿地多维生态修复原理和“蓝碳”增汇策略,先后在广东湛江、浙江温州等地建立红树林生态修复和“蓝碳”增汇示范区19000多亩,并将技术成果推广至巴基斯坦。

  近年来,来自南海海洋所的一批批科学家潜入海底“植树造林”,在南海多个区域开展了珊瑚礁生态修复工作,包含近岸的三亚蜈支洲、西岛、东锣岛,广东沿岸的庙湾,西沙群岛与南沙群岛等地,在南海移植珊瑚超过30万株,提升修复区珊瑚覆盖率2—5倍。针对近岸珊瑚礁与离岸珊瑚礁的环境特点,南海海洋所研发出多种珊瑚礁生态修复技术,目前已经授权与珊瑚礁生态修复相关的专利24项。另外,南海海洋研究所牵头主导编制了珊瑚礁生态修复的国家标准《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第2部分:珊瑚礁生态修复》。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3【生态保护】我国探索建立生态保护监管协同机制
2024-6-18【生态保护】筑牢生态保护法治屏障
2024-6-17【生态补偿】海报观察 - 九年前启动立法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终施行 生态保护补偿工作进入法治阶段
2024-6-14【生态修复】统筹布局海岸发展与生态保护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