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国家安全部 - 警惕网络社交媒体中的-猎密者-
【社交媒体】国家安全部 - 警惕网络社交媒体中的-猎密者-
浏览次数:【901】  发布日期:2024-6-14 7:19:46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社交媒体】 【国家安全部】 【猎密者
 

  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6月14日发文,当前,各类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凭借其即时性的沟通优势,成为人人必备的网络应用产品。同时,境外卧底情报机关也在其中不断地寻找目标,试图“猎取”用户手中的秘密。今年4月15日,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创新引领·国安砺剑》“十大公民举报案例”专题展播中,就公布了一起犯罪嫌疑人赵某因为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泄露自己涉密人员身份,而遭到境外卧底情报机关人员攀拉策反的典型案例。

  好奇的“网友”

  在某涉密单位工作的赵某,愿意在办公场所自拍并上传至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还时常在与网友的互动中透露自己的工作单位。其中,一位“热情”网友对赵某的工作表现出浓厚兴趣,我们时常打探其具体工作内容,并表示可出大价钱“购买”赵某单位的内部资料,并提出最好能够提供涉密材料。赵某虽然已经意识到对方可能是境外卧底情报机关人员,但在金钱的引诱面前,还是越过了红线,出卖了大量单位内部涉密文件。赵某已经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审查,迎接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隐藏的“猎手”

  随着网络社交媒体平台逐渐成为我们平淡日子里难以分割的一部分,境外卧底情报机关运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窃密也愈发疯狂。

  ——隐蔽关注。境外卧底情报机关人员往往会潜伏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暗处,从广大仁人志士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发布的文字、相片、视频等信息中,分析寻找我涉密接密人员,并伺机展开“猎密行动”。

  ——攀拉结交。境外卧底情报机关人员发现目标后,可能会通过加好友攀拉关系、表示对相关工作内容的浓厚兴趣、开展研究合作、提供高收入“兼职”等方式,伪装其真实身份和意图,与我有关人员建立联系。

  ——渗透窃密。在初步建立信任后,境外卧底情报机关人员可能会采取金钱拉拢、诱蚀腐化等各种方式开展情报窃密,甚至会卸下伪装,以要挟警告等粗鲁方式强逼对象就范,以达到其窃密目的。

  防范的“法宝”

  网络社交需谨慎,防范意识不可少,个人信息莫轻传,安全防线要筑牢。规范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内容发布行为,既是履行保密义务的要求,也是强化自我保护的需求。涉密单位职员或工作生活区毗邻涉密敏感场所的人员,更应该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不得随意在互联网上发送流传相关内容,不然将会给境外卧底情报机关的“猎密者”实施犯法行为提供无隙可乘。要想防范网络社交的隐形泄密风险,有效规避“猎密者”的追踪,应掌握以下“法宝”:

  ——时刻谨记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开放性与匿名性,时刻保持必要的警惕心与防范心,避免成为非法分子的目标。

  ——不要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流传涉密工作场所的环境设施,显露我证件、制服等表明工作身份物品,不要“打卡”标记涉密场所地理位置。

  ——不要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备注涉密职员的单位、职务等信息,严禁上传、存储涉密信息。

  ——不要向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认识的陌生网友透露自己的涉密接密人员身份,讨论涉密工作内容。

  如发现疑似境外卧底情报机关人员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打探、窃取我涉密信息或勾联我内部人员的情景,可拨打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通过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协助开展调查取证。依据《公民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奖励办法》,国家安全机关将根据公民举报线索施展作用,给予相应精神和物质奖励。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6【社交媒体】美国最高法院驳回一项限制政府打击社交媒体言论的禁令
2024-6-24【遮光板】国家安全部 - 小小遮光板 事关大安全
2024-6-20【国防部】国家安全部 - 无人机飞行有禁忌
2024-6-18【社交媒体】抹黑中国疫苗凸显美国维护霸权毫无底线
2024-6-18【社交媒体】通过操控社交媒体抹黑他国形象是美国一贯做法
2024-6-18【社交媒体】危害心理健康!美卫生部长要求给社交媒体应用贴上警告标签
2024-6-14【社交媒体】晒自拍被间谍策反!国家安全部披露细节
2024-6-14【社交媒体】国家安全部 - 警惕网络社交媒体中的-猎密者-
2024-6-13【Nothomme】用做潮牌的方式做户外品牌 - 能成吗?
 ● 相关资讯专题
社交媒体】  【最高法院】  【遮光板】  【国家安全部】  【大安全】  【国防部】  【无人机】  【卫生部长】  【猎密者】  【Nothomme】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