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银行密集发行绿色金融债 - 信息披露亟待强化
【绿色债券】银行密集发行绿色金融债 - 信息披露亟待强化
浏览次数:【296】  发布日期:2024-6-14 20:17:51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绿色债券】 【信息披露】 【金融债券
 

  在“双碳”目标环境下,企业对绿色信贷需求提升,越来越多的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今年以来, 交通银行 (601328.SH)、 重庆银行 (601963.SH)、 郑州银行 (002936.SZ)逐渐发行了绿色金融债券。

  总体来看,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鹏元”)指出,截至5月末,今年绿色金融债券发行金额498亿元人民币,发行数量和规模相较于去年有所下降。随着绿色金融政策的持续深化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未来发行数量及规模有望扩大。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投资需求持续增强,金融机构还需提升绿色金融债券信息披露透明度,强化对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募集资金使用的监察管理,确保债券支持绿色领域取得效果。

  绿色债券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最近, 重庆银行 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2024年第壹期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50亿元人民币,期限3年,债券评级AAA,票面利率2.27%。

   郑州银行 公告称,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 郑州银行 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为人民币20亿元人民币,品种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利率为2.25%。

  总体来看,中证鹏元绿融顶级分析师吴彦指出,截至5月末,在发行利率方面,3年期绿色金融债券加权平均利率为2.28%,相比同期限一般金融债券加权平均利率低16BP,具有相应的发行成本优势;在发行数量和规模方面,相较于去年有所下降,主要因素是绿色债券监管日益严格和绿色项目存量减少。

   中国银行 (601988.SH)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分析,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稳中有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银行面临较大资本补充压力,金融债券发行更多聚焦于满足资本及总损失能力(TLAC)要求,综合考虑资本市场承接能力,绿色金融债券发行有所下降;二是净息差持续下行给银行盈利能力造成挑战,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收入同比增长0.7%,较2023年降低了2.6个百分点,银行将进一步强化对绿色金融债券等一般债券的发行成本要求,并高度重视择时问题,再加上绿色金融债相关管理、信息披露等成本相对较高,影响银行的发行动力;三是近几年来银行大力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快速增长,还需时间去挖掘新的优质绿色项目储蓄。

  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下,绿色债券市场快速扩容,吸引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积极参与。

  联合咨信发布的《2023年度绿色债券运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我国绿色债券相关制度体系和自律规则建设将不断完善,绿色债券信息披露透明度有望进一步提高。随着《绿色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指南》等政策的发布,我国绿色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标准逐步统一。未来,监管职能部门将进一步完善绿色债券标准体系建设,绿色债券市场信息披露将更加及时和充分,能够有效引导资金切实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夯实绿色债券发展基础。绿色债券第叁方评估认证市场更趋规范。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在召开的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座谈会中指出,将持续加强自律管理,维护绿色债券市场秩序,正向引导第叁方评估认证机构做好“看门人”职责。

  从投资端来看,《报告》显示,2023年,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关注度持续上升,绿色债券交易量明显增长,在政策的引领下,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投资需求将持续增强,有望从投资端推动绿色债券的发行。未来,我国绿色债券指数体系将进一步丰富,提高我国绿色债券的投资吸引力,进而推动我国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资金如何更好匹配绿色项目?

  业内人士指出,募集资金如何更好匹配绿色项目是当前绿色债券市排场临的挑战之一。

  “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募集绿色项目资金来向特定项目发放绿色贷款,但这些绿色项目是否有完整可追踪的ESG相关信息和数据,和如何评价贷款项目对碳减排目标的贡献,是一个大的挑战。近期相关政策也聚焦在提升金融机构对贷款人的ESG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披露,这也有助于提升这方面信息的透明度和完整度。”惠誉常青ESG研究组联席董事贾菁薇指出。

  贾菁薇也提到,中国绿色项目名录与目前国际上的一些主流绿色分类目录存在不同,这使得本身对绿色资产和绿色债券有需求的国际投资人在分析境内外绿色债券符合标准的进程中造成一定的困难。

  在强化信息披露方面,邵科建议,坚持“可测度、可核查、可验证”等原则,提升信息透明度,强化资金使用的管控,提升绿色金融债的权威,银行应真实、准确、全面量化绿色金融债券项目的环境效益,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避免低效项目;坚持募集资金的专款专用,严格保证真实投向绿色产业项目,通过专门账户及时追踪资金流向,强化绿色项目的存续期管理;强化监管和公众的多维度监督作用,明确内外部责任主体的职责范围,坚决杜绝“漂绿”行为。

  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持续优化我国绿色债券标准,统一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信息披露和监管要求,完善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标准;研究制定《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低碳项目推荐性指引、绿色债券碳核算方法和披露标准,要求债券发行人核算并披露募集资金所支持项目的碳减排量和碳排放量;完善绿色债券统计,逐步构建可衡量碳减排效果的绿色金融统计体系,全面反映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加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将符合基本条件的工业绿色发展项目等并入支持范围,明确转型活动目录、披露要求、产品体系和激励机制等核心要素。

  在实际操作中,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任玉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债券政策保障体系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方面绿色债券发行奖励机制不健全在一定水平上影响了绿色债券市场的扩展,当前部分地区按绿色债券募集金额给予一定比例的一次性资金奖励、补助认证费用等,但实际效果欠佳,市场新增绿色债券数量及规模未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信息披露体系的不完善也无益于绿色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地方财政部门应针对当地产业结构明确需重点支持的绿色发展行业,并针对不同行业的生产特点、不同发行人主体性质及发行人资产规模不同化设定财政补助办法,提高资金支持绿色发展的效率;推进‘鼓励、半强制、强制’化的信息披露机制,规范信息披露框架,针对信息披露优质、募集资金流向环境效益明显的项目给予阶梯化财政奖励。”任玉洁补充道。

  《报告》也建议,监管职能部门将逐渐完善评估认证制度,规范第叁方评估认证市场,进一步强化对绿色债券第叁方认证机构的管理,有效提高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质量,推动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高标准发展。

  就金融机构而言,任玉洁指出,当前金融机构还存在绿色债券业务流程较为烦琐、识绿及风险鉴别能力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为此,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加强与第叁方评估认证机构的合作,细化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要求,客观分析绿色债券发行的条件因素,并借助金融科技手段简化非必要的绿色债券发行流程;另一方面,要加快设立绿色金融专门业务条线,加大绿色金融专项人才储蓄,全面认识绿色债券所面临的政策、技术等新兴风险类型,降低绿色债券“漂绿”风险和违约率。

  在吴彦看来,金融机构应提升绿色金融债券信息披露透明度,强化对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募集资金使用的监察管理,努力确保债券支持绿色领域取得效果;加大对绿色金融债券投资支援力度,强化投资者绿色金融投资理念培育,持续扩大绿色金融债券的市场规模;加强对绿色金融人才引进及培养的注意,增进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发展中施展更大作用,提高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6【郑州银行】连续4年不分红 面对-股东质询函- 这家银行回复了!
2024-6-26【思美传媒】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 思美传媒控股股东被立案
2024-6-25【商用密码】-固收+-周报(第107期) - 15只已清盘 个人养老基金陷规模困局;资管业将迎-强信披-
2024-6-25【郑州银行】连续4年盈利为何不分红?这家银行回复股东质询
2024-6-25【郑州银行】未现金分红 郑州银行收到投服中心-股东质询函-
2024-6-25【郑州银行】连续四年盈利但未进行现金分红收股东质询函 - 郑州银行回应给出三大理由
2024-6-25【郑州银行】为何连续四年0分红?郑州银行三大理由回应质询
2024-6-25【郑州银行】再不分红将被ST?郑州银行回应投服中心质询函 - 三大原因所致 留存利润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2024-6-25【信息披露】监管层就新规征求意见 资管业将迎-强信披-
2024-6-24【思美传媒】思美传媒 - 控股股东等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遭证监会立案
 ● 相关资讯专题
郑州银行】  【现金分红】  【会计年度】  【股东质询函】  【思美传媒】  【朱明虬】  【首创投资】  【控股股东】  【商用密码】  【证券投资基金】  【信息披露】  【2023】  【《股东质询函》】  【投资者】  【一级资本】  【资管产品】  【强信披】  【中国证监会】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