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5月金融数据有喜有忧 金融-挤水分-影响或仍在持续
【社会融资规模】5月金融数据有喜有忧 金融-挤水分-影响或仍在持续
浏览次数:【860】  发布日期:2024-6-14 21:17:32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社会融资规模】 【实体经济】 【挤水分】 【金融数据
 

  6月14日,央行公布5月金融数据显示,5月新增贷款同比大幅少增,但受政府债券融资拉动,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大幅多增,另外,5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下降4.2%。

  市场人士指出,未来降息降准都有空间,其中降息的存在性高于降准。

  M1余额同比下降4.2%,前五个月净投放现金3618亿元

  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64.6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2%。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7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前五个月净投放现金3618亿元人民币。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5月末M1增速为-4.2%,较上月末大幅下行2.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快速下行且处于同比负增长状态,为有历史记录以来第壹次。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受金融“挤水分”影响,近两个月企业贷款数据同比大幅少增,这会直接造成企业活期存款减少;二是当前楼市仍不振和市场主体经营和投资活跃度不足,也会对企业存款“活化”造成不利影响。

  5月末M2和M1增速的“剪刀差”扩大至11.2个百分点,为2022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近期M2与M1增速“剪刀差”持续处于高位,主要因素是居民购房需求下降,居民存款向房企活期存款转移受阻;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经营投资活跃度偏弱,资金“活化”比重下降。明显偏高的M2与M1增速“剪刀差”表明,当前亟须通过有效刺激内需、提振实体经济活跃度,尤其是推动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等方式,激发经济内生增长动能。

   民生银行 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5月以来,叫停存款“手工补息”的影响仍在发酵,除居民存款在价差优势下继续向非银存款转移外,部分对公存款也有脱媒倾向。随同增量信用扩张从表内转向表外,对应的货币派生节奏趋缓,M2增长延续承压;5月政府债发行提速和集中税收缴款推升财政存款,也对M2有所拖累。同时,随着协定、通知等对公“类活期”存款付息率出现明显下行,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虚增部分正逐步压降,这一过程也对M1增长形成较大扰动。

  而部分资金从存款分流到理财后,虽不再并入M2统计,但实体经济的钱财供给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且当前“挤水分”的效应也使得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更实、效率更高。

  对此,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当日发文称,业内人士认为,上半年,在金融业“挤水分”、财政发力较慢等原因综合影响下,M1增速下行,这一现象其实不是企业预期偏弱单一原因影响。更深层面来看,M1统计口径不包含居民活期存款,使得M1对企业活期存款变动尤为敏感。往后看,随着财政支出的发力与房地产政策效果的显现,M1增速有望开脱负增长,出现反弹。

  表内信贷增长总体偏弱

  数据显示,5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53.3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48.7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

  前五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人民币。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8891亿元人民币,其中,短时间贷款增加293亿元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增加859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3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短时间贷款增加2.44万亿元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增加7.11万亿元人民币,票据融资减少304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5306亿元人民币。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指出,从历年经验看,1、3、6、9等月是新增信贷和社融较多的月份,5月处于相对中位,但好于4、7等月份。今年5月人民币贷款新增9500亿元人民币,尽管比上月的7300亿元有所恢复,但相比于2021-2023年同期的15000亿元、18900亿元和13600亿元明显偏低。这其中固然有信贷“挤水分”的因素,但也折射当前企业和居民信贷需求硬是不足。

  分部门看,5月居民贷款仅增加757亿元人民币,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672亿元人民币。其中,短时间贷款增加243亿元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增加514亿元人民币。居民短时间和中长期贷款同时大幅下滑,表明居民购房及消费意愿仍有待进一步激发。企业贷款增加7400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的8558亿元相差不大,其中,短时间贷款减少1200亿元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增加5000亿元人民币,票据融资增加3572亿元人民币。企业短时间贷款减少表明企业经营用流动资金需求不足;但中长期贷款保持适度增长,有可能与设备更新等政策推动相关。

  对于5月信贷情况,王青认为,整体上看,5月新增信贷延续低位,票据冲量现象明显,表明在“信贷均衡投放”效应反转后,当前银行信贷额度充裕,信贷下拉因素主要来自市场主体融资需求不足和金融“挤水分”。

  展望未来,6月新增信贷和社融环比都会季节性大规模上升,而且随同“贷款均衡投放”效应反转,6月银行信贷额度仍然会比较充裕,但市场主体融资需求不足和金融“挤水分”影响还会持续存在,6月新增贷款可能会继续受到一定影响。

  温彬认为,当前在“挤水分、防空转”的政策导向下,金融机构正逐步摒弃规模情结,增进信贷供需更加匹配;禁止手工补息和资金空转套利,企业信贷还款和不续作增多;叠加实体有效融资需求仍不足(尤其是传统行业和个人领域),项目储蓄减少、早偿压力抬头,信贷投放强度向历史同期均值水平回归。另外,部分企业加大发债力度替换贷款和年中票据融资面临集中到期压力,也对5月新增信贷造成扰动。

  后续看,在低利率环境和稳地产、促消费等政策组合拉动下,居民消费和信贷倾向或延续平稳修复态势,但力度和可连续性仍主要受就业、收入等长期变量影响。

  社融大增,政府债供给放量是关键

  央行数据显示,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0648亿元人民币,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8197亿元人民币,政府债券增加12266亿元人民币。初步统计,前五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8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少2.52万亿元人民币。

  刘涛分析指出,5月政府债券融资大幅增加主要是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启动超常规靠前。二是地方专项债发行加快。

  温彬认为,近期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对社融增速形成稳定支撑,一定水平上也反应出财政政策正加快落地,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不断优化。后续,随同专项债继续放量提速、超长期特别国债延续发行、表内贷款投放企稳,年内社融增速或显现先升后降的振荡走势。

  对于后期社会融资规模,王青指出,在政府债券发行继续保持较快节奏推动下,6月新增社融有望继续保持同比多增。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4【实体经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2024-6-24【财务公司】立足集团产业 - 财务公司加力服务实体经济
2024-6-22【ESG】ESG标准化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建议—— - 推动符合ESG标准导向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2024-6-21【实体经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
2024-6-19【东吴证券】东吴证券薛臻 - 努力以专业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024-6-19【东吴证券】东吴证券总裁薛臻 - 以专业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2024-6-19【中泰期货】中泰期货 - 以创新驱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金融强国战略
2024-6-18【房贷利率】-财经分析-基本面环境依旧友好 -债牛-行情短期延续
2024-6-18【活期存款】M1增速放缓并非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
2024-6-17【贵州茅台】巨丰微策略 -股王-探底回升!A股的反弹已经在路上!
 ● 相关资讯专题
实体经济】  【财务公司】  【上市公司】  【金融服务】  【企业集团】  【ESG】  【G标准】  【证券时报】  【标准化】  【五篇大文章】  【东吴证券】  【资本市场】  【证券公司】  【中泰期货】  【金融科技】  【期货公司】  【房贷利率】  【金融数据】  【基本面】  【活期存款】  【金融业】  【贵州茅台】  【探底回升】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