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兽药龙头海利生物欲进军口腔市场!业绩由盈转亏 - 斥资超8亿元跨界收购钱从何而来?
【海利生物】兽药龙头海利生物欲进军口腔市场!业绩由盈转亏 - 斥资超8亿元跨界收购钱从何而来?
浏览次数:【226】  发布日期:2024-6-15 6:38:02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海利生物】 【净利润
 

K图 603718_0

  最近,兽用生物制品公司 海利生物 (603718.SH)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规画以支付现金的形式向美伦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美伦管理”)购买其持有的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瑞盛生物”)55%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瑞盛生物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在该消息的刺激下,公揭发布次日, 海利生物 一字涨停,报涨停价7.7元/股,上涨幅度为10%。然而,好景不长,在接着的两个交易日, 海利生物 股票价格接连下挫。截至6月14日收盘,其最新股票价格为6.95元/股,日内下跌幅度3.87%。

  针对本次收购案相关细节,《华夏时报》记者屡次致电 海利生物 ,但始终未能接通。

  拟超8亿元跨界收购

  根据公告,瑞盛生物建立于2008年,致力于口腔再生医学领域的科学发展,主要产品包含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口腔可吸收生物膜、脱细胞肛瘘修复基质。

   海利生物 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拟采用现金方式,不涉及上市公司发行股份,不构成关联交易,也不会造成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交易预估值为8.8亿元至9.6亿元人民币。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 海利生物 现金及其等价物余额为1.37亿元人民币,2024年第壹季度末这一数字再跌至5661.83万元。

  记者了解到,在披露该交易的同一天, 海利生物 还发布公告称,拟向银行申请授信,总额不高于6亿元人民币。授信业务范围包含但不限于流动资金贷款、并购贷款、委托贷款、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

   海利生物 表示,公司取得该项授信额度有益于增进公司现有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新业务的拓展和新项目的推进,通过银行授信的融资方式补充公司资金需求,有益于改善公司的财务情况,增强公司实力,对公司的经营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不会对公司发生不利影响。公司制定了严格的审批权限和程序,能够有效预防风险。

  对此,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跨界收购存在一定的危险。新业务领域的竞争状况和市场接受度可能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公司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进行市场开拓。另外,整合新业务与现有业务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情况和运营效率发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上市公司跨界收购通常会对公司的财务情况、管理能力和战略规划等方面发生影响,需要公司充分评估和准备。

  郑磊进一步表示,在本次收购中,预估值将近10亿,但公司账上货币资金不足以支付预估的并购价款。在这种情景下,公司可能需要寻求额外的融资渠道,如银行借款等,以支付并购价款。然而,这也有可能会增加公司的财务压力和财务风险,并对公司的钱财流动性发生影响。如果收购未能如期完成,可能会对公司的业绩发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公司需要小心谨慎评估并购的可行性和风险性,并制定相应的融资和风险管理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设置了为期三年的业绩承诺。2024年至2026年,美伦管理对瑞盛生物的净收入承诺数分别暂定为1.25亿元、1.375亿元、1.5125亿元人民币。业绩承诺期内瑞盛生物累计净收入承诺数暂定为很多于41375万元。承诺净收入数系瑞盛生物扣除非我们时常性损益后的净收入数。需要强调的是,本次公告尚未披露瑞盛生物近期的财务情况。

   海利生物 称,本次收购旨在拓展战略新兴产业、优化公司资产结构,预计交易完成后将提升公司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同时, 海利生物 也指出,本次交易尚处于初步规画阶段,交易方案仍需进一步论证和沟通商量,尚需履行公司、标的企业及交易对方必要的内外部相关决策、审批程序,本次交易存在未能通过决策审议而终止的危险。

  七弦琴(上海)医学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周树然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口腔业务高速增长阶段已经过去,行业竞争加剧,并且口腔业务受终端消费市场影响较大,目前经济疲软状态会对企业的管理、营销及研发提出新的挑战。

  业绩持续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 海利生物 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公司建立于1981年,其前身为上海松江生物药品厂。2015年5月公司成功登陆国内A股主板市场。

  近年来, 海利生物 的业绩连年承压。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47亿元、3亿元、2.41亿元;同期归母净收入分别为5385.67万元、1.22亿元、6287.02万元。今年一季度, 海利生物 更是出现了亏损,当期实现营业收入约为703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1%;对应实现的归属净收入约为-371.9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6.13%。

  针对业绩的止盈转亏, 海利生物 表示,公司净利下滑主要系计提 股权激励 费用所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今年一季度计提 股权激励 费用1429.56万元人民币,造成净收入降低1151.8万元。

  业务方面,目前, 海利生物 拥有动保和人保两大业务板块。其中,“动保”业务是指动物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以猪用疫苗为主。“人保”方面,2018年6月, 海利生物 全资收购人用IVD( 体外诊断 )公司——上海捷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始布局人保业务。

  2023年,公司动保和IVD板块营业收入分别为1.23亿元、1.08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变动-35.61%、7.40%,在公司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51.22%、44.80%;毛利率分别为39.73%、62.34%,分别同比减少13.77个百分点、8.16个百分点。

  值得强调的是, 海利生物 此前还因为算错了业绩而备受关注。2023年10月27日晚间, 海利生物 发布公告称,发现前期披露的定期报告存在部分会计过失,现根据有关规定,对2023年半年度报告及以前部分年度中的相关财务信息进行更正。更正后, 海利生物 上半年的净收入从4467.91万元增至超8000万元。除会计过失外, 海利生物 主要客户销售数据也出现了错误。

  今年4月17日, 海利生物 发布公告称,已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公告显示, 海利生物 在其2023年半年报及以前的多份财报中存在明显的会计和信息披露错误。 海利生物 当时担任老总张海明、当时担任总经理陈晓和当时担任财务总监林群,均因未能勤勉尽责确保信息准确性而被通报批判。另外, 海利生物 当时担任老总张悦也被上海证交所予以监管警示。

  在业绩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下, 海利生物 本次的跨界收购,或许也是其自救之法。科方得智库研究责任人张新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跨界收购反映了公司在现今业务发展面临压力的情景下,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市场空间的战略决策。

  “通过收购口腔企业, 海利生物 有望进入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领域,这可能为公司造成新的收入来源和增长动力。然而,这种跨界收购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和挑战。”张新原说。

  张新原表示,从当前的情景来看, 海利生物 业绩持续承压,但本次收购是否将有益于公司业绩的改善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如果收购成功, 海利生物 将获得口腔再生医学领域的业务,这可能为公司造成新的收入来源和市场机会。同时,通过整合新业务与现有业务,公司可以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改善业绩。然而,这需要公司在收购后进行有效地整合和管理,确保新旧业务的协同发展。因此,本次收购是否有益于公司业绩的改善还需要考虑其它因素,如整合难度、市场环境等。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9【山鹰国际】山鹰国际-自救-
2024-6-28【曲江文旅】预告净利千万 - 年报亏损过亿!曲江文旅业绩大变脸被罚
2024-6-28【新元科技】低价甩卖清投智能后 - 新元科技仍面临困境
2024-6-28【闻泰科技】此前未披露一致行动人 - 闻泰科技股东收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2024-6-28【海航控股】400亿海航控股股价逼近1元 - 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大增
2024-6-28【净利润】晚间公告 - 6月28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2024-6-28【歌尔股份】歌尔股份拟调整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 - 业绩考核指标新增-净利增速目标-
2024-6-27【美邦服饰】千万债务豁免难救股价 美邦服饰盘中再度跌破-1元警戒线-
2024-6-27【完美世界】裁员风波中的完美世界 - 去年花了3成收入搞研发,-会更加专注于修炼内功-
2024-6-27【广汇汽车】连吃5个跌停市值缩水1270亿 广汇汽车-面值退市-风险增加
 ● 相关资讯专题
山鹰国际】  【净利润】  【净亏损】  【曲江文旅】  【2023】  【上交所】  【新元科技】  【清投智能】  【闻泰科技】  【张学政】  【半导体】  【行政处罚】  【海航控股】  【提质增效】  【歌尔股份】  【考核指标】  【员工持股计划】  【美邦服饰】  【周成建】  【1元警戒线】  【完美世界】  【会更加专注于修炼内功】  【广汇汽车】  【面值退市】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