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取款需派出所同意 - 如此反诈实属因噎废食
【私募产品】取款需派出所同意 - 如此反诈实属因噎废食
浏览次数:【570】  发布日期:2024-6-13 15:32:18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私募产品】 【理财产品】 【派出所】 【因噎废食
 

  6月11日,有网友反映,在 吉林省 长春市 的一家吉林银行取款,被告知需要辖区派出所同意才行。12日,吉林银行涉事支行和所属辖区派出所职员均表示,此举是为了防范电信诈骗,防止居民被电诈。

  不到十万元的银行存款,想取出来却异常折腾,银行审完派出所审,如此复杂的审批流程,不仅储户我费解,广大仁人志士也是倍感无缘无故。储户自己的钱财不能正常自由存取,银行方面回应称,此举是为了防范电信诈骗,这一初衷当然是好的。

  电信诈骗社会危害性大,而在相关犯罪链条中,银行转账是关键一环。银行与警方联手设立取款审核机制,核对资金去向,可以助推一些挨坑被骗的储户及时止损,构建更加牢固的反诈防线。

  2022年3月发布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也明确提到,超过5万元人民币的资 金存取业务,“应当识别并核对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用途”。

  但这一反洗钱、反诈骗的规定,有两个重要前提。其一,存取款超过5万元;其二,对储户存取款的尽职调查,仅限于金融机构登记来源或用途。

  在此次事件中,涉事银行方面表示,“取款2万元以上,需要支行职员向派出所报备”。它不仅降低了尽职调查的门槛,还在取款进程中,增加了派出所审核报备的环节。初衷是为了储户好,在实际操作中,却给储户造成了不便和困惑。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承担着保护储户资金安全的责任。但就像不能因为交通事故存在,就禁止汽车上路一样,也不能因为电信诈骗的存在,就因噎废食到每一笔小额资金,也要层层审批。

  储户在银行的银行存款,银行只是代为保管,所有权在储户。其实,取款自由是存款人的基本权利——《储蓄管理条例》第五条明确规定,储蓄机构办理储蓄业务,务必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准则。

  既然取款自由是法定权利,那么打击电信诈骗,就不应过犹不及,给储户制造不便。试想一下,如果有储户急需资金,但取款流程繁冗,造成损失谁来承担?

  换个角度看,取款超2万元就要上报派出所审核,在增加储户的时间成本之外,也会大幅加重银行和派出所职员的担子。他们务必抽出大量时间,来核对小额的存取款资金来源和去向,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大大降低,这也未必有益于反诈工作的进行。

  取款需派出所同意,之所以引发巨大的争议,不是因为民众不愿配合反诈,而是这种因噎废食的举措,滑向了折腾储户的另一端,它涉嫌侵犯存款人合法权益,且和银行作为服务机构的定位相悖。

  银行与执法机构的合作,当然是必要的,面对日益疯狂的电信诈骗,我们务必高度警惕、严防死守。但打击电信诈骗,不能从一个极端滑向另外一个极端,在保障金融安全与维护个人权利之间,找到一个合适平衡点,银行的反诈工作,才能得到客户的支持和认同。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9【银行理财】近千只银行理财-退场- 含-权-产品发行提速
2024-6-28【理财业务】剑指理财业务信息披露不规范 - 招行及5家理财子合计被罚3250万元
2024-6-28【理财业务】多家银行理财 - 被重罚!
2024-6-28【理财业务】因理财业务违规 - 多家理财公司及银行合计被罚3250万元
2024-6-28【理财业务】罚!6张罚单剑指理财业务多项问题
2024-6-28【理财业务】罚!6张罚单剑指理财业务多项问题
2024-6-27【现金管理】余额宝收益率跌破1.5% -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为啥依然能有1.8%?
2024-6-27【理财公司】委外资产去嵌套去通道加速 银行理财-低波稳健-还行得通吗
2024-6-26【理财产品】罚单频现!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持续加强
2024-6-24【理财产品】渝农商理财被罚110万 - 因理财产品宣传推介材料审查不到位等
 ● 相关资讯专题
银行理财】  【理财产品】  【理财业务】  【到期日】  【理财公司】  【底层资产】  【违法违规】  【违规行为】  【现金管理】  【余额宝】  【收益率】  【货币基金】  【现金管理类】  【信托公司】  【低波稳健】  【110万】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