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海报时评 - 商业支教研学乱象当休矣
【大凉山】海报时评 - 商业支教研学乱象当休矣
浏览次数:【836】  发布日期:2024-6-15 20:28:15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大凉山
 

  据央视媒体报道,很多研学机构受商业利益驱使,将大凉山的小孩包装为“寻求支教老师的学生”,推出“7天收费万元就能拿到志愿者公益证书、乡村助学研学报告”的研学项目,还没到暑假,项目就早早售罄。

  这种打着公益旗帜售卖的商业研学活动,早已远离了支教的初衷。付上一定的款项,到乡村待几天,与孩子们举办几次活动,就能够拿到所谓的“公益证书”,满足增添支教经历的功利需求。走过场同样的到访和作秀,怎能算作公益支教?

  对于大凉山的小孩而言,他们经历着一批又一批“短时间支教”“研学夏令营”的出现和离开,被迫接受着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的“公益教育”,成了被商业研学消费的“道具”。孩子们被伤害的不仅是朴素的感情,如此流动性大的支教,课程无法顺畅衔接,孩子们也很难在其中学到真正系统性的知识。

  入行的技术、资金门槛低,全国范围内有很多从事商业支教研学的机构。志愿者或支教的人员团队未经选拔,也木有受过专业培训,甚至还有研学团“走马观花”发完物资、合完影就离开的现象。同时,在机构的宣传中,“大凉山的小孩们”皮肤黝黑,头发凌乱,渴求学习与知识的眼睛引得很多同情与怜爱,让志愿者们对大凉山“教育落伍”“缺老师”等情况深信不疑。然而,短视频平台上“大凉山孩子学习条件差”的短视频内容被逐渐打假,在真实的支教老师发出的视频中,有新建的乡村小学,也有教室中的新课桌、白板、投影……大凉山早已不是研学机构所宣传的“穷苦”模样,为何要“卖惨式”消费大凉山,以苦难营销博取公众同情?

  商业支教研学项目是该好好整治了。相关部门务必明令禁止带有形式化、表演形式的支教研学活动,规范商业研学机构支教项目的可靠性,禁止夸大宣传,杜绝形式主义公益,让真实的公益支教帮助到更多有需求的乡村儿童。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