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从零跨越3万亿 - 胜负手在哪里?
【企业年金】从零跨越3万亿 - 胜负手在哪里?
浏览次数:【872】  发布日期:2024-6-17 17:14:09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企业年金】 【工银瑞信基金
 

  肇始于2004年的企业年金制度,于2024年迎来了发展20周年。20年间,企业年金制度实现了从早期探索到成熟运行转型发展,企业年金积累基金更是实现了从零到3万亿元的跨越性大发展,绝大部分年份保持了良好收益。企业年金20年蓬勃发展,不仅实现了年金资产保值目标,还完善了我国多条理、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同时也为我国资本市场输出了一批批卓越的基金经理。

  在债券利率长期趋于下行的环境下,权益资产在未来年金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有望不断提升。从截直到今天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基金公司甭管是管理规模还是投资业绩,均显现出了明显的“头部”效应。尤其是工银瑞信基金等公募,在单一计划含权类组合与集合计划含权类组合一季度业绩排名均列第壹。在年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趋势下,对基金公司而言,能否缔造全天候年金投资能力、施展平台支撑和人才梯队建设,将成为企业年金业务竞争中的关键“胜负手”。

  20年蓬勃发展历经三个阶段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政策法规框架,源于2004年5月颁发实施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以此为标志,企业年金制度开始全面推行,20年间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壮大。

  根据人社部公布的全国企业年金业务数据,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达到了3.29万亿元人民币,参加职工3193.36万人。人社部基金监管局原局长唐霁松近日在公共场所指出,2012至2023年间,我国企业年金的参保企业总户数从5.47万户增长至14.17万户,积累基金从不到5000亿元增长至近3.2万亿元人民币,领取人数超300万人,累计领取了超5000亿元的年金待遇。

  投资业绩方面,人社部数据显示,截直到今天年一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资产净值约为3.25万亿元人民币,建立组合数为5677个。今年一季度,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为294.35亿元人民币,加权平均收益率为0.96%。从完整年度看,2007年至2023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年均收益达到6.26%,除极个别年份出现亏损外,绝大部分年份保持了良好收益。

  数据显示,2007年至2023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年均收益达到6.26%,体现了年金资产保值增值的初心和使命。企业年金基金年均收益不仅跑赢了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上涨幅度2.43%,大幅战胜通货膨胀水平,还战胜了同期三年定存平均约4.2%的 利润,实现了年金资产争取保值的目标。

  企业年金20年间的蓬勃发展,其中存在着三个发展阶段。根据工银瑞信分析,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着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作的早期探索、专业化管理的快速发展、市场化发展的成熟运行。

  具体看,2004年—20十年是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规范发展的奠基阶段,运作水平逐步规范、提升。2011年—2018年,企业年金进入了专业化管理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监管环境进一步规范,投资政策密集出台。其中经历2008年、2011年行业负收益后,年金投资更加强调“以绝对收益为导向”,同时在管理人考核机制上的优化调整,推动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走向了更加专业化、多元化的管理道路,激励各管理机构充分施展专业能力,实现专业化分工,提升年金基金投资运作效率。

  而从2019年直到今天的第叁阶段,企业年金的监察管理体系、制度建设趋于成熟。市场在经历了多轮牛熊转换后,投资者更加理性客观,委托人和受托人对年金的认知和专业能力也在逐渐提高。随着经验积累和持续加剧的市场竞争,业绩持续卓越的投管人实现市场份额的快速增加,业绩欠安造成更换管理人的情景也屡见不鲜,企业年金优胜劣汰的生态格局逐渐形成。

  稳健可持续的业绩是行业不断发展的关键

  对全社会而言,企业年金的发展完善了我国多条理、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对于积极应对老龄化、强化社会保障功能,施展着重要的作用。对资管行业而言,企业年金20年的蓬勃发展,输出了一批批卓越的基金经理。

  2005年8月,第壹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名单出炉,南方、华夏、嘉实、博时、易方达、海富通、招商和富国基金拿到资质。包含工银瑞信在内的多家公司,随后在2007年成为第贰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人社部数据显示,截直到今天年一季度末,共有3家基金公司管理的组合资产金额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分别为易方达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和南方基金,并且在年金投资中,基金公司同样显现出了明显的投资优势。

  以工银瑞信为例,截直到今天年一季度末,其管理的企业年金组合数为267个,组合资产金额为2439.29亿元人民币。值得强调的是,工银瑞信管理的单一计划与集合计划旗下的含权类组合,一季度的加权平均收益率分别达到了2.73%和2.52%,在全市场20多家年金管理机构中均位居第壹。这两个指标一季度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0.94%和0.72%。

  据了解,工银瑞信在长期的年金管理经验中,缔造了自身“重视权益、高等信用”的投资风格,坚持配置高等级信用资产,坚守信用安全底线,通过权益资产追求获取逾额收益。自2008年管理企业年金以来,工银瑞信基金获得了有竞争力的长期收益和良好的短时间收益。人社部公布的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显示,工银瑞信基金在2022年、2023年企业年金单一含权组合业绩中,均排名同业前1/3分位数,获得了企业年金客户的广泛认可。

  在投资策略方面,工银瑞信表示,基于年金的长期投资属性及股票长期收益高于债券的规律,债券利率长期趋于下行,权益资产在未来年金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同一计划下不同组合的风格搭配和不同化管理也更为重要。

  和稳健业绩相对应的是,专业、稳定的团队是实现年金稳健可持续收益的又一关键因素。直到今天,工银瑞信基金的年金投资团队人员,平均金融从业年限在13年以上、平均司龄9年,依托公司超200人投研团队及研究平台的支持,开展年金组合的投资管理。

  持续缔造全天候年金投资能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比重达21.1%,我国进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企业年金对于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愈加凸显。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达到14.17万,较2007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3.2万家,增长幅度达342%,体现了企业对于年金制度的广泛认可。

  在工银瑞信基金看来,随着企业年金的深入与职业年金的全面展开,更多年的金计划将建立起来,年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将得到更好地成长与壮大,员工也将 共享经济 与企业发展的红利,体现在年金上,是缴费基数的上涨和缴费比例的提升。

  谈及未来发展时,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年金应最大限度淡化“体制”因素,如取消建立企业年金的三个门槛、取消企业缴费子账户和企业账户、取消企业缴费归属期和归属额限制、提高支取灵活性、引入“准自动加入”机制、有序逐渐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建立“合格默认投资工具”机制、平行引入TEE型税优政策等,提高企业和职工建立企业年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企业年金的发展还要充分结合市场行情变化。一个需要提及的背景是,近年来债券收益率中枢不断下行,固收资产能为年金组合提供的稳定收益不断降低。同时,市场对年金信用风险的容忍度较低,不接受通过信用下沉的形式获取更高的固收收益。那么,基金公司年金业务未来该如何保持竞争力?基于研究和实践,工银瑞信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缔造全天候年金投资能力,追求稳健可持续的投资业绩。从年金整体业绩稳健可持续的视角动身,通过多元化投资、偏离度控制和动态再平衡等机制的应用和升级,强化年金投资对于不同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在避免极端情况和全面承压的条件上,在有利时点争取逾额受益,提升企业年金客户获得感。

  二是施展平台支撑,提升投资过程管理效能。完善年金资产配置体系框架,提升决策科学性与市场适应性;强化投资过程管理,做好事前论证、事中监督及事后复盘;明晰投资经理风格定位并与管理账户匹配,提升长期收益获取能力。

  三是强化投研团队建设,持续充实年金投研能力。投管人应持续从投研部门引入投资经理加入年金管理,推进风格多元化,降低业绩系统性风险;做好人才梯队建设,逐步扩充年轻投资经理的管理能力,进一步优化账户及人员搭配。

  数据说明:

  1.“工银瑞信管理的单一计划与集合计划旗下的含权类组合,一季度的加权平均收益率分别达到了2.73%和2.52%,在全市场20多家年金管理机构中均位居第壹”来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2024年1季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

  风险提示:市场存在风险,投资须谨慎,投资管理人不保证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管理进程中本金不受损失,亦不保证一定盈利。投资管理人声明在合同、有关报告或文件中向投资者介绍的投资收益预期、业绩比较基准等仅供投资者参考。年金的过往业绩其实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管理人管理的其它产品的业绩其实不构成年金业绩表现的保障。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17【企业年金】从零跨越3万亿 - 胜负手在哪里?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