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税务总局回应上市公司补税风波 专家 - 税收追缴期限一般为3至5年,但偷税、骗税等严重违法行为不受此限
【施正文】税务总局回应上市公司补税风波 专家 - 税收追缴期限一般为3至5年,但偷税、骗税等严重违法行为不受此限
浏览次数:【873】  发布日期:2024-6-18 22:26:49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施正文】 【税务机关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被要求“补税”的案例引发社会关注,甚至引起是否会有全国性的追缴欠缴税款安排等担忧。

  6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相关部门责任人答记者问表示,税务部门没有组织开展全国性、行业性、集中性的税务检查,更无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近期反映的有关查税补税,有的是对企业以前年度欠税按程序进行催缴,有的是对企业存在的税收政策适用风险按程序予以提示告知,均属税务部门例行的依法依规正常履职行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其实,上市公司补税其实不是今年才有,原因也比较复杂多样,而追缴期限也出现过超20年的情景。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税收追缴期限一般为3至5年,但对于偷税、骗税等严重犯法行为,追缴期限不受此限。

  针对偷税等严重税收犯法行为追缴期限不受限制

  今年以来,一些上市公司遭遇“补税”问题,对公司业绩发生一定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其实,上市公司补税其实不是今年才有,原因则多种多样,包含政策变化、少计税、未按规定申报、关联交易价格偏低、对税收政策理解有偏差等。例如2021年,格润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因违反税收征收规定,被要求补交2015年至2017年企业所得税等,并对公司少缴税款部分处以0.5倍罚款。

  另外,追缴期限也出现过超出20年的情景。例如2020年海南深海股份有限公司被责令要求将1994年10月1日至1994年10月31日的应缴纳税款,限2020年8月31日前缴纳,并从税款滞纳之日起至缴纳或解缴之日止与税款一并缴纳。

  我国关于税款追征期的期限规定是多久?施正文表示,对企业一般性的未缴或少缴税款的表现,税务机关有权在3至5年内进行追缴,超过此期限则无法再进行追缴。然而,针对偷税、骗税、抗税等严重税收犯法行为,追缴税款、滞纳金或所诈骗的税款时间限制其实不是3至5年,而是可以无限期追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所诈骗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制约。

  施正文表示,这意味着,即便偷税、抗税等犯法行为发生在多年前,若税务机关当前发现并掌握了证据,仍然可以进行追溯查处。

  为守法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营商环境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部门责任人答记者问表示,税企双方始终休戚与共。依法组织收入是税务部门的基本职责,支持企业发展是税务部门的应尽之责,广大经营主体好,国家税收才能好。税务部门一贯坚守保经营主体就是保经济税源的宗旨,坚决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严格防范和查处违规征税收费行为,积极助力各类经营主体健康规范发展。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是企业的义务,纳税人应尽纳税义务,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实现其职能,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相应的,政府对纳税人拥有的征税权。” 施正文表示。

  至于税收追缴后的分配问题,施正文表示,主要是根据追缴税款的税种来划分,假如是增值税,则为中央地方共享;假如是消费税则全部上缴中央;至于罚款部分,则归属地方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明确,税务机关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将征收的税款缴入国库。对审计机关、财政机关依法查出的税收犯法行为,税务机关应当根据有关机关的决定、意见书,依法将应收的税款、滞纳金根据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缴入国库,并将结果及时回复有关机关。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部门责任人表示,将持续优化税务执法方式,着力推进精准监管、精确执法,重点打击偷逃抗骗税等违法犯罪表现,为守法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营商环境。同时,也请广大纳税人对税务部门依法履职予以监督、理解、配合,对有关涉税争议,欢迎和支持纳税人通过法律途径积极妥当解决,切实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7【财务造假】最高法 - 全方位各环节打击财务造假行为
2024-6-27【上市公司】月内89家上市公司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2024-6-27【DaaS】DaaS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 上市公司布局蓝海市场
2024-6-27【财务造假】最高法发布五个财务造假典型案例 - 警示相关市场主体
2024-6-26【财务造假】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打击财务造假典型案例
2024-6-26【投资者】收盘价低于1元 - 多家上市公司提出回购或增持
2024-6-26【建筑业】探索盘活存量资产 - 建筑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有待开启
2024-6-26【上市公司】湖南 - 推动省内担保公司加强与中国证金等协作 支持上市公司发债
2024-6-26【投资者】公告精选 - *ST超华、ST联络将被终止上市;上市公司增持回购潮持续
2024-6-26【晚间公告】6月2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附名单)
 ● 相关资讯专题
财务造假】  【上市公司】  【挂牌公司】  【全方位】  【人民法院】  【提质增效】  【提质增效重回报】  【DaaS】  【凌雄科技】  【最高人民法院】  【投资者】  【2024】  【永泰能源】  【收盘价】  【建筑业】  【建筑行业】  【现金流】  【数据资产】  【并购重组】  【终止上市】  【晚间公告】  【豪江智能】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