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分析人士 - 我国不存在量化宽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不必把央行买卖国债与量化宽松划等号
【中国人民银行】分析人士 - 我国不存在量化宽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不必把央行买卖国债与量化宽松划等号
浏览次数:【473】  发布日期:2024-6-19 14:56:49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中国人民银行】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张琼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6月19日在2024 陆家嘴 论坛上表示,把国债买卖并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它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分析人士表示,从国际经验看,发达经济体央行搞量化宽松往往有自身阶段背景。通常是在危机冲击下,持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直至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后,国债市场仍流动性较差,缺少买盘而抛售力量很强,价格渠道传导不畅,央行通常会诉诸于非传统货币政策,其中就包含量化宽松,也就是中央银行大规模购买国债、商业票据等。好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20年疫情冲击后,发达经济体央行普遍将宽松货币政策用到极致,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提供极度充裕的流动性。

  分析人士认为,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金融机构总体保持健康稳定,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尚未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国债市场认购和投资热情颇高,一定水平上还有“资产荒”迹象,不存在推出量化宽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不必把作为常规操作的国债买卖与量化宽松划等号。

  “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债的操作既有买也有卖,灵活性较大,其实不是单向操作。”分析人士表示,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提示,高度关注当前债券市场变化及潜在风险,必要时会进行卖出低风险债券包含国债操作。此次潘功胜进一步强调“既有买也有卖”,并以硅谷银行的案例提示了债券市场风险,再度彰显中国人民银行对长债收益率的关切。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强协调的重要体现,顺畅推动国债买卖并入货币政策工具箱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同步研究优化国债的发行节奏、期限结构和托管制度,预计整个过程将渐进式稳妥推进。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8【香港交易所】香港交易所拟下调最低上落价位 - 有助提升市场流动性
2024-6-29【香港交易所】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流动性 - 港交所又出大招!
2024-6-28【逆回购】债市收盘-央行净投放400亿呵护跨季流动性 30年期活跃券交易量近1500笔
2024-6-28【2023】深陷流动性风波 - 地方AMC国厚资产再现债券展期
2024-6-27【基金份额】债券ETF-壕-分红引关注 需警惕流动性和规模风险
2024-6-26【中国证券网】6月27日十大利好公告 - 乐鑫科技前5月净利润同比预增123.51%
2024-6-26【中国证券网】王蓓被查
2024-6-26【摩根大通】摩根大通 - 美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好于交易员担心的水平
2024-6-26【逆回购】央行连续逆回购操作护航季末流动性
2024-6-24【可转债】流动性危机?转债市场频现20%跌停 - 何时才能见底?
 ● 相关资讯专题
香港交易所】  【流动性】  【港交所】  【逆回购】  【主力合约】  【净投放】  【2023】  【19国厚01】  【22国厚01】  【地方AMC】  【基金份额】  【ETF】  【中国证券网】  【浙商银行】  【净利润】  【乐鑫科技】  【陕西省】  【委员会】  【中央纪委】  【摩根大通】  【MSCI中国指数】  【中国股市】  【美国国债】  【资金面】  【可转债】  【投资者】  【转债市场】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