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人工智能与电影的双向赋能 - 需要打破科学与艺术的壁垒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电影的双向赋能 - 需要打破科学与艺术的壁垒
浏览次数:【654】  发布日期:2024-6-19 20:02:30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人工智能
 

  科幻电影史上, 人工智能 一直是创作者痴迷的主题。不同时代的电影人都对这一议题展现出超越时代的思考,许多影片中关于未来世界的描摹、人机交互的幻想已逐渐成为现实。

  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科幻电影周展映单元汇集的经典作品中,甭管是诞生于1927年殿堂级的科幻默片《大都会》、迷人而惊悚的《2001太空漫游》、赛博朋克动画巅峰之作《攻壳机动队》,还是在上海取景拍摄的《她》,皆将 人工智能 作为表现对象之一,折射着电影人对科技、文明和伦理的思考。

  今天, 人工智能 不再只是科幻电影的表现对象,而是开始辅助或参与影视作品的创作流程。未来,它也有可能存在发展成智慧生命,成为创意的主体。

  6月17日,在上海松江举办的科幻电影周系列活动上,来自国内外的导演、编剧、视觉艺术家、科学家、科幻作家,分享了他们对于 人工智能 的最新思考。此刻,打破圈层,跨行业之间坦诚的交流显得弥足珍贵。

  导演黄建新早在1986年就拍出探讨机器与人博弈关系的科幻电影《错位》,他对 人工智能 的议题仍抱有巨大热情。在他看来,不必过早对AI下定义,局限它的前景,“艺术源于人类的想象和探索,而AI是计算、统计和规律,今天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应当站在一起,以一种拥抱、开放的态度,去迎接人类的未来和现实”。

  AI作曲很好听,但还不能写剧本

  《年会不能停》导演、编剧董润年自幼就是科幻迷,执导过科幻电影《被光抓走的人》。去年上影节期间,他参与了科幻电影周主旨论坛的讨论,今年再次来到这里,从Chat GPT到Sora, 人工智能 这一年的迅速迭代给他造成震撼,“的确没有想到通用 人工智能 已经近在眼前”。

  科幻电影周期间,董润年在接受第壹财经采访时谈道,从去年开始,他和团队始终在试验,将 人工智能 作为工具来辅助创作,获得了一定成果,也有暂时无法突破的瓶颈。

  “我们去年拍剧的进程中,直接用剧本里的语言喂给Midjourney(AI绘画工具),让它来生成画面,其中很多对前期概念设计、场景设计甚至后面的拍摄都很有启发。”根据过去的流程,剧本创作完成之后,需邀约专业人士进行概念图的设计,花许多时间沟通和参考,生成的过程会很漫长,有了 人工智能 的辅助,可以在两三个小时内生成上百幅图像,创作者从中找到最接近想象的图像,再进一步沟通推进,效率提高了很多。

  在剧集制作进程中,他们还试图使用 人工智能 制作片头,包含片头曲的写作和配音等。董润年发现,AI作曲的水平很高,“虽然还不能写出经典歌曲,但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实验当中就没有难听的歌,至少和现在互联网流行歌曲的水平是差不多的,创作效率极高,给它一些关键词就能写出好听的歌。”他补充道,AI另外一个表现比较优秀之处是写功能性的文案,好比讲话稿、论文等,“好比我们的片子希望突出主角在某个专业领域的能力,那这些文案都能直接使用,看起来天衣无缝”。

  不过,基于当前的生成机制,从创造力的视角来看,好比撰写对话和台词,AI的表现相对一般。“我们创作中很多有特点的、个性化的东西,未必符合我们总结出来的创作规律,甚至有时候,根据以往的观念没有做对的地方,反而成了艺术上的新探索形式,这是目前我在使用生成式 人工智能 时不太简单得到的。”在董润年看来,当前的AI更像是一个拥有极丰富的知识、很有逻辑,但只有人类平均智商和创造力的存在。

  科幻作家王晋康认为,在电影创作方面,AI取代人类,做得比人类更好,只是时间问题,他唯一不明确的是,AI没有作为个体在社会中鲜活的生活经历,这种经历的确可能会阻碍AI创作。“这其实不是压根没有补救的措施。在其它方面,好比在信息量、写作技术、写作技巧等方面,(超越人类)是毫无问题的。”

  董润年认同这一观点,在他看来,当算力足够强大,积累足够多的时刻,一定会发生质变, 人工智能 的发展绝不会止步于此。他向第壹财经表示:“我相信通用 人工智能 将来一定会发生智慧,我也期待看到它从纯粹理性角度,综合人类所有的文学、艺术、科学的历史和知识以后,身为一个总体的人是怎样思维的,它对世界的意见是怎样的,我期待看到它进一步的发展,而不仅仅只是工具。”

  AI作为题材正在丰富电影的内容,作为工具提高着电影制作的效率。在 中国电影 导演协会秘书长王红卫看来,它还有更开阔的前景。 人工智能 所造成的技术更新,当前受众对于娱乐方式的新需求,很可能会催生一些全新的叙事艺术、叙事体验、场景体验的艺术。电影人未来适应新一代观众的切实需求,都要将这些变革并入考量,AI所能解放的生产力、造成的全新体验模式,都是电影人的机会。

  艺术与科学需增进交流

  日本动画导演、机甲设计师河森正治创作的科幻动画系列《超时空要塞》影响了许多科幻作者。早在30年前,他就在《超时空要塞Plus》中设计了一个 人工智能 偶像莎朗·埃普。“那时我们制作团队跟我说,没有人会喜欢AI偶像,而现在AI偶像已经普及。AI从一个供观赏的对象变成了实际使用的东西,它的发展让我感到十分震惊。”

  河森正治谈道,动画制作分为创意类工作和量产化的流水线工作,在他看来,AI可以从创造性没有那么高的部分入手,加速动画制作流程,“动画要花很多时间在绘画上,很多时候动画的制作进度赶不上现实世界变化速度”。他对AI能否拥有人类同样的感情很感兴趣,“目前主要是将数据和文字提供给AI生成内容,但影像和文字之外,好比味觉、嗅觉和触觉这些难以输入的感觉,今后能否输入给AI,瞧瞧它能制造怎样的东西,我也很期待。”

  在河森正治看来,艺术家要思索AI能够做什么,更要思考AI做不到的东西,“我们不用寻找一个来自AI的正确答案,而是AI能够做出啥好玩、有意思的东西。”河森正治希望借助AI创造出具有原创性的新角色形象,“我们之前都是用人工手绘,很多画师都是设计一些比较好画的光辉形象,现在可以用AI技术让它显现很多选择、更独特的设计,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做调整和更改,这也是我正在尝试的。”

   人工智能 的变革日新月异,从艺术到科技,不同行业的人感到“推翻”即将到来。科学家身处其中,在振奋的同时,既有压力也感到责任,“现在AI的发展以天计算,技术迭代很集中,每一周甚至每一天我们都害怕睡觉,可能醒来之后就有新的变化了”。在 人工智能 青年科学家戴勃看来,今天与40年前,乔布斯收购工业光魔的电脑动画部,建立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时代有相似之处——当年,电影艺术与计算机科学的深度融合,深刻影响了现今的电影类型和电影制作系统。

  戴勃与科研团队非常期待推动电影制作全面的又一次升级,但这需要时间。目前AI在电影或泛娱乐领域更多停留在灵感启发阶段,缺乏应用到实际生产流程的能力,从文生视频到真实的电影,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今年年初利用Sora生成视频《气球人》的Shy Kis团队汇总了制作进程中一大堆问题,好比仅依靠文字很难真正解决可控性的问题,生成的视频分辨率低、渲染时间长。由此该团队发出感慨:OpenAI在让艺术家试用Sora前,并没有考量到真实的电影制作人是怎样思考的。

  戴勃向第壹财经解释,AI引发电影行业的向往,但让AI真正在行业里施展价值,离不开行业的引导。“我们做AI的毕竟不是在电影行业里工作,缺乏艺术创作的经验和理解,有点夸夸其谈的感觉,只能从技术的视角做一些推断,这种推断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的。很多时候我们感觉研发了不错的算法和技术,但在电影艺术家看来其实不实用。只有AI与电影的生产流程真正结合起来,才能慢慢兑现它的潜力,形成正向循环。”

   人工智能 与电影的双向赋能,需要打破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壁垒。董润年也发现,目前阶段,程序员、工程师其实不理解艺术和视听方面的语言,在设计时只能抓取网上能够找到的所有视觉素材进行研究分析总结,而做艺术创作的人又不了解设计程序时的理论思维,“这就需要双方沟通,互相理解对方的思维,才能够使得这种通用 人工智能 ,更能够理解我们对视觉、对视频或艺术的切实需求,才有可能达成一致。”

  作为AIGC数字化内容生成领域研究者,戴勃期待能和电影行业的从业者加强讨论,将现阶段的制作流程、模型和数据分享给研发团队,让研发团队更针对性地做研究和设计:“AI也经历过好几次寒冬,这一次技术迭代对AI的研究者来说很振奋也有压力,关键在于抓住机会,有本质的推进,让它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施展价值,而不是变成泡沫破碎。”

  更多科幻影视作品正在路上

  去年6月,上影节以科幻之名召集科幻电影创作者相聚,探讨科幻电影的前景与未来方向,今年则看到许多创想已经实现了从概念到项目的落地。

  在推介活动现场,由松江区政府和上影集团共同发起的“上海科技影都AI创制生态中心”,宣布将通过建立影视制作一条龙服务平台,缔造上海本地算力和云网结合的智算中心基础底座。诸多正在筹备或即将上映的科幻影视作品、科幻文学IP也公布了最新进展,显现出类型多元、题材新颖的特质。

  好比讲述未来时空中,航天员在一次返航行动中遇到危机的《群星闪耀时》,将通过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特技场景,塑造一个富有张力的未来太空世界。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科幻悬疑剧《梦之海》,讲述在未来地球上所有的地表水上升到太空,形成环绕地球的冰环,人类面临史无前例的生存危机的故事。中法合拍科幻片《瓦朗索尔1965》作为本届上影节世界首映新片来到推介现场,它根据真实事件创作,是法国著名的第叁类接触事件。

  根据王晋康8篇科幻小说改编的《生命之歌·王晋康短片集》以短片形式讲述8种未来人生,围绕虚拟世界、基因编辑、硅基生命、时空旅行、 人工智能 、外空生存等主题,对未来世界进行预演,在该短片系列中担任导演之一的仇晟也造成长片新作《好比父子》。另有青春奇幻片《教室外面很危险》亮相推介现场。

  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离不开科幻文学打下的坚实基础。本次推介会还邀约了6部具有影视改编潜质的科幻文学IP原著作者来到现场,与电影人一同推动优秀科幻IP的影视化进程。

  科幻作家张冉新作《止水》讲述编剧妈妈与患有渐冻症的儿子之间的故事,他们尝试了一种名为“止水”的架空科技,通过深条理记忆渲染让病患在沉睡中体验剧我生。监制王红卫认为这部作品很适合改编成电影,“它集中展现了人类对生命价值、理性和情感的思考,有着非常丰富的视觉化潜力”。

  任青的科幻悬疑作品《向北方》布满东北硬冷影像气质。这部小说讲述科幻悬疑故事,随同情感与谎话的交织,狂热者对于意识界限的设定也很有想象力。杨晚晴的《麦浪》则讲述一个关于生存空间的故事,通过描述气温变化引发的环境灾难和人类迁徙。另外,谢云宁的《穿越土星环》、孔欣伟《当爱情成为瘟疫》和何夕的《异域》等科幻文学作品也在现场获得推介。

  基于这一年对现实中AI的观望,也让董润年对以往科幻作品中对AI的显现发生了推翻性的意见和启发,在他的下一部电影作品中,会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设计和场景显现。董润年也期待与国内优秀科幻作家合作,在他看来,中国科幻影视作品会出现比较突出的发展趋势,“甭管是数量、品质还是参与者的创造能力上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我认为不会让观众失望”。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4【Synthesia】英伟达投资的-虚拟人-公司上新 -AI半身像-登场 简化视频制作流程
2024-6-24【文化传媒】浙大百万网红回应质疑 - 没有网传的-年入千万- 鼓励更多短视频创作者-坚持自我 勇敢追梦-
2024-6-23【AIGC】360与创作者之争 - AI生成内容版权与产业发展的平衡难题
2024-6-21【AIPC】导演陆川谈AI对影视的影响 - 让年轻创作者跨越门槛,并快速缩短创作链条
2024-6-13【DynamicWang】AI生成图片版权归谁?360陷-盗图-风波 周鸿祎被创作者索赔1元
2024-6-13【DynamicWang】AI生成图片版权归谁?360陷-盗图-风波 周鸿祎被创作者索赔1元
2024-6-13【支付宝】大厂逐鹿内容
2024-6-13【保障性住房】央行部署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推进工作 - 将尽快印发具体实施细则 - 明确监管政策和操作流程
2024-6-13【阅文集团】阅文设立10亿元生态扶持基金 - 持续释放IP价值
 ● 相关资讯专题
Synthesia】  【英伟达】  【虚拟人】  【AI半身像】  【文化传媒】  【短视频】  【有限公司】  【创作者】  【AIGC】  【版权保护】  【AIPC】  【联想集团】  【DynamicWang】  【360】  【梁志辉】  【知识产权】  【周鸿祎】  【支付宝】  【蚂蚁集团】  【保障性住房】  【再贷款】  【阅文集团】  【侯晓楠】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