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银行强化基金销售适当性管理 - 上调代销基金风险等级、严控越级销售
【基金管理人】银行强化基金销售适当性管理 - 上调代销基金风险等级、严控越级销售
浏览次数:【64】  发布日期:2024-6-20 13:07:45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基金管理人】 【投资者
 


K图 601939_0


K图 00939_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黎雨辰北京报道

  最近,中国 建设银行 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调整部分代销公募基金产品风险等级,将39只代销基金产品风险等级由“R3-中风险”调整为“R4-中高风险”。

  对于调整的原因, 建设银行 在官方网站表示,根据有关规定要求,为履行适当性义务,维护投资者权益,该行遵循产品风险等级评定孰高原则,自公告之日起,该行将调整部分代销公募基金产品风险等级。

  而放眼以银行为领导的全公募销售渠道,随同股票市场的连续性波动,年内机构对基金申购的适当性管理也整体愈发严格。从评级重估、风险警示到严格限定投资者越级申购,明确的危险责任划归,往往意味着对投资者和机构的双向保护。

  年内频现基金风险等级上调

  具体来看,本次被 建设银行 重调了风险等级的39只基金,均为主动权益产品。其中包含了6只股票型基金、22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和11只灵活配置型基金。

  产品背后还涉及8家基金经理,其中银河基金旗下产品最多,有18只,另外还有博时、广发、国泰、汇添富、景顺长城、摩根和易方达基金的在管产品。

  从主题方向来看,成长、科技、智能等则是本次被调整风险等级的基金“关键词”。

  其中,调整列表里还包含一只“银河稳健证券投资基金”。不过虽然其名字中包含“稳健”二字,Wind数据显示,该基金近四年的股票仓位始终保持在70%以上。截直到今天年3月31日,银河稳健的股票占基金总资产比为74.19%,环比上一季度提升了1.55%。

  值得注意的是,多只被调整的基金,之前在 建设银行 的危险等级明显低于其它大型银行。例如在 工商银行 中,银河稳健的危险等级标签为R4(中高风险),而 民生银行 对该基金的危险评级则是高风险(五级)。

  一只基金的危险等级如何评定,又为啥会发生调整?

  “对代销基金进行风险等级的评定和调整是银行的自主行为,通常不用经过基金公司。”华北一位公募基金市场营销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但机构都会定期对基金风险进行重估,甭管是基金公司直销还是渠道代销。所以基金的危险评级发生变化本身还是比较正常的情景。”

  其实,银行调整基金风险等级今年也其实不是孤例。例如今年3月和4月, 民生银行宁波银行 就曾先后公告宣布调整部分旗下代销公募基金的危险评级,主要涉及旗下代销的中风险/中高风险产品。

  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的规定来看,机构在划分产品或服务风险等级时应当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包含但不限于流动性、到期时限、杠杆情况、结构复杂性、投资单位产品或相关服务的最低金额、投资方向和投资范围、募集方式、发行人等相关主体的信用状况、同类产品或服务过往业绩等。”

  具体到每一家机构,对于基金风险等级的评价方式都不尽相同。

  前述基金营销人士进一步指出,基金的危险等级其实不仅来自于基金合同中的基本属性,而是综合大量的危险因子加权评定,最后根据综合分数所在区间来划分相应风险等级。

  “因此即便在基金成立之后,假如基金本身的持仓、基金经理风格、市场风险环境等原因发生变动,都会对评分造成影响。”该人士称,“另一方面,风险评级调整也不排除机构对打分的模型和指标权重本身进行了更新的情景。”

  记者了解到, 建设银行 官方网站显示,其下代销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划分,是“以 中国银河 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公募基金风险等级划分方法为参考”。

  而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曾指出,在其基金评价业务实践中,可能存在某些非标准化分类下,基金的适当性风险等级在相邻区域内两可的特殊情况。在此特殊情境下,基金经理可以主动申请下调或上调其适当性风险等级,不过整体会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准则。

  也有其它大型银行会使用自主构建的基金风险评价模型。从公开披露的评价方式说明来看,产品结构、产品类型、申赎安排、估值方法、投资者最低投资额等,均为常见的危险评价因子。机构会对不同风险因子赋予1-5分的危险分值,并依据权重计算出一只基金最终的分数。

  拓展到公募直销时采用的危险评价方式来看,有的公募机构还会选择在主要风险评价因子之外进一步加入“附加因子”,后者包含产品规模风险、违规记录、外部评级等原因,为基金赋予额外“责罚性分数”,或给予特殊提示。

  部分机构还公开表示,会每6个月对在销基金定期进行一次风险等级重估。

  “现在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有所加剧,调整基金风险等级一方面有助于维护投资者,另一方面也是帮渠道明确做好销售时投资潜在风险的责任划归。”前述公募基金营销人士认为。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也曾在一次基金评级调整说明中指出:“个别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遇到具体基金投资运作风险,遭遇一定亏损或潜在亏损的时候,往往‘怪罪’基金适当性风险等级的定级偏低,从而给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和基金评价机构造成较大影响与冲击。”

  对此,评价中心建议基金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达成共识,普遍、整体地把适当性风险等级提高,不应该为了方便销售而维持较低适当性风险等级。

  越风险等级销售管理同步趋严

  在优化代销基金评级的同时,多家银行也正在收紧公募产品的超风险评级销售。

  《管理办法》显示,经营机构告知投资者不适合购买相关产品或接受相关服务后,投资者主动要求购买风险等级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或接受相关服务的,经营机构应当就产品或服务风险高于其承受能力进行特别的书面风险警示。

  特别地,在投资者仍坚持购买的情景下,《管理办法》表示机构可以向其销售相关产品或提供相关服务。但禁止经营机构向普通投资者主动推介风险等级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或服务。

  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目前管理规定的核心在于,投资者可以自主选择越风险等级购买基金,但销售方不能主动推荐。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线上基金申购,大多也是遵循这一标准。

  例如在 建设银行 APP中,如投资者进行了越风险等级的基金申购行为,系统会提示“该基金的危险等级超出了您的危险承受能力,请确认是否继续交易”。在选择“继续购买”后,系统会表示“您在销售页面的操作将被记录”,并让投资者签署风险不相配警示函及确认书。

  在 工商银行 APP跨等级购买更高风险的基金时,系统也会先后弹出产品购买提示、风险不相配警示函、和投资者确认书3份材料。其中投资者确认书中,包含“自愿承担由此可能引发的一切不利后果和损失”、“该销售机构及职员在销售进程中,不存在直接或间接主动向我推介该产品/服务的表现”等内容,投资者需要在表示同意后方可购买。

  但今年以来,即便符合程序规定,对越级申购行为的准许也正在以银行为领导的销售渠道中被进一步收紧。

  今年4月初,21世纪经济报道也曾获悉,有股份制银行收到内部通知,取消全渠道超风险交易公募基金引发的机构业绩、个人业绩。同时,部分银行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允许超风险推荐的基金计入销售KPI,但现在已变为了强制阻止。

  记者了解到,当前一些银行的APP也已经直接禁止了超风险等级申购。

  如在 招商银行 APP购买超出自身风险等级的产品时,系统会立即弹出超风险提示。提示称:“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我们不允许您购买高于您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为确保您的投资安全,您需提升风险等级至适当水平后,方可进行购买。”

  一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从业人士对记者说,其所在机构始终在产品销售风控上较为严格,销售经理在向投资者线下进行基金推荐时,需要全程进行“双录”(即录音录像),并禁止越级推荐。

  “如果客户坚持要申购超出承受能力的产品,销售经理可以向客户指出,需要在手机银行或线下网点的设备上重新进行投资者适当性测试,但该测试一周最多也只能进行两次。”该银行人士称。

  当前,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趋势正不断深化,费率改革推动管理人业务“去粗存精”,也让代销端的优胜劣汰不断加剧。

  业内人士指出,严格遵循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代销机构,能够更加切实地维护投资者权益、把控合规风险,也能够更好地在公募基金公司的评估和取舍中立身。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5【基金公司】基金管理人应全力提高避雷技术
2024-6-20【基金管理人】银行强化基金销售适当性管理 - 上调代销基金风险等级、严控越级销售
2024-6-18【收益分配】6.18来袭,现金红利带回家!红利国企ETF-510720-今日现金红利发放
2024-6-17【四川信托】资管周报 - 有银行上调代销基金产品风险等级;未托管私募基金启动专项核查整改
2024-6-15【按揭业务】建设银行上调39只代销基金风险等级 - 投资者购买公募门槛抬高
2024-6-12【私募基金】A股增量资金提前入场埋伏!5月备案了467只私募证券产品 只待政策-发令枪-
2024-6-10【私募基金管理人】事关私募!这两类情况被要求整改
 ● 相关资讯专题
基金公司】  【基金管理人】  【成分股】  【上市公司】  【投资者】  【收益分配】  【基金份额】  【红利国企ETF】  【现金红利】  【四川信托】  【基金产品】  【按揭业务】  【房地产】  【建设银行】  【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管理人】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