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券商对再融资愈发审慎 - 纷纷转向发债融资
【电力设备】券商对再融资愈发审慎 - 纷纷转向发债融资
浏览次数:【103】  发布日期:2024-6-21 0:19:42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电力设备】 【机械设备】 【再融资
 

  6月19日晚间,有两家券商的再融资事项迎来新进展,面对定增议案即将到期失效的情景,这两家券商作出了不一样的“选择”。其中, 南京证券 拟将定增议案的决议有效期延长12个月, 财达证券 则宣布定增决议有效期满自动失效。

  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时机

  有益于行业健康发展

  当前,券商再融资愈发审慎。一方面,部分券商选择将再融资事项的有效期延长,除 南京证券 外,4月29日, 天风证券 也拟将定增方案的有效期延长12个月。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券商决定等待再融资事项有效期满自动失效,除 财达证券 外,3月18日, 浙商证券 宣布定增方案有效期满自动失效;去年10月23日, 中金公司 宣布配股方案到期自动失效。到今年6月底, 中泰证券 的定增计划也将到达12个月的有效期而自动失效。

  除了延期及期满自动失效,也有券商选择主动终止再融资事项,去年7月21日, 中原证券 宣布主动终止定增事项。同年10月30日, 华泰证券 宣布终止配股。今年4月25日, 国联证券 宣布,鉴于公司正在规画收购事项,公司决定终止定增事项并取消申请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延长再融资事项有效期的券商十分重视契合监管导向。去年6月20日, 南京证券 就已经对定增方案进行了修订,主要对募资投向进行了调整,更加聚焦主责主业。其中,公司拟向投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和资管业务分别投入不高于5亿元人民币,用于提高服务能力;还将投入不高于5亿元用于购买国债、地方政府债、企业债等证券;拟投入不高于10亿元用于增加对另类子公司和私募子公司的投入,用于股权投资、科创板和创业板跟投;拟投入不高于7亿元用于信息技术、合规风控投入;拟投入不高于13亿元用于偿还债务及补充其它营运资金,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与修订前的定增方案相比,修订后的版本删去了拟投入证券投资业务的25亿元人民币,和拟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的5亿元人民币。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开创院长朱克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券商纷纷对再融资计划进行调整,主要体现了券商对聚焦主责主业、坚持稳健经营,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新路等政策的响应,同时也是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和公司实际情况等原因的结果。上述券商融资计划的安排和调整,有助于推动券商更加重视内生式增长,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既有益于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也有助于增进证券行业的健康发展。”

  充分运用债务融资工具

  降低对单一融资渠道依赖

  对于券商此前频繁的再融资行为,5月1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中提到,“证券公司第壹次公开发行证券并上市交易和再融资行为,应当结合股东回报和价值创造能力、自身经营状况、市场发展战略等,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时机,严格规范资金用途,聚焦主责主业,审慎开展高资本消耗型业务,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券商纷纷对再融资事项进行审慎思考与调整,正是对上述政策提倡的响应。同时,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引导行业机构树立正确经营宗旨,处理好功能性和盈利性关系”“推动行业机构加强投行能力和财富管理能力建设”。由此,如何平衡好轻、重资本业务发展和处理好资本补充与业务发展的关系,成了券商需要面临的困扰。

  “重资本业务对资金的要求较高,是券商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但过度依赖重资本业务也会造成券商面临较大的危险和压力。”朱克力对记者进一步表示,因此,未来券商需明确自身业务定位和发展战略。在轻资本业务方面加大投入,提升专业能力,形成不同化竞争优势;在重资本业务方面更重视项目的筛选和风险控制,避免盲目扩张和过度融资。同时,券商应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多样化方式筹集资金,降低对单一融资渠道的依赖。

  不过,在现今行业的竞争形势下,雄厚的资本实力仍是券商防范风险、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券商正持续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积极补充资本金。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今年以来已经有63家券商境内发行债券264只,金额合计达4648.87亿元;境外发债11只,金额合计达20.49亿美元。其中, 招商证券 境内发债规模居首,金额达475亿元;其次是 国信证券广发证券 ,境内发债规模分别为324亿元和289亿元人民币。整体而言,年内共有16家券商境内发债规模已超百亿元人民币,其中以实力较强的头部券商为主。

  艾文智略首席投资官曹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较于再融资而言,发债融资具有多重优势。首先,从当前市场环境来看,发行债券的利率整体较低,对于券商而言募资的成本和风险更低;其次,债券具有丰富的种类,券商可根据自身融资的切实需求灵活选择债券的类型、规模、期限等;同时,发债融资的审批流程较为简洁、速度较快,成功概率较高;另外,相较于股权融资,发债融资不会改变券商的股权结构,有益于保持公司治理的稳定。因此,在审慎进行再融资的 势头下,更多券商纷纷转向发债融资。”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8【电力设备】-新华财经调查-从-拖油瓶-变-顶梁柱- 券商自营为何逆市而上?
2024-6-28【融资余额】创业板两融余额减少9.72亿元
2024-6-28【融资余额】两融余额缩水39.13亿元 - 杠杆资金大幅加仓117股
2024-6-27【融资余额】11只创业板股获杠杆资金加仓超10%
2024-6-27【机械设备】129股融资余额增幅超5%
2024-6-26【融资余额】创业板公司融资余额减少8.76亿元 - 31股遭减仓超5%
2024-6-24【财政部】沪指震荡调整跌0.7%,全市场逾4800只个股下跌 - 早市热点
2024-6-24【分别为】融资最新持仓曝光!减仓电子、汽车、机械设备
2024-6-23【电力设备】券商出海 -掘金-东南亚
2024-6-21【电力设备】20日北向资金净卖出32.7亿元 - 电力设备、石油石化、房地产为增持前三行业
 ● 相关资讯专题
电力设备】  【机械设备】  【新华财经】  【顶梁柱】  【拖油瓶】  【融资余额】  【深股通】  【创业板】  【两融余额】  【计算机】  【交易日】  【杠杆资金】  【爱乐达】  【公司融资】  【财政部】  【东方集团】  【特高压】  【分别为】  【东南亚】  【中资券商】  【石油石化】  【房地产】  【净卖出】  【北向资金】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