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爸爸 - 有件事情我要认真地说
【需要】爸爸 - 有件事情我要认真地说
浏览次数:【123】  发布日期:2024-6-22 6:00:59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需要
 

  一个走过风雨的家庭,历时数年,三地沟通,出版人、作家金惟纯与两个女儿的30封往来家书,是他们写给彼此的爱与谅解,也是写给困在与爸妈的关系中直到今天感到虚弱的人,写给为人爸妈的人,写给在亲密关系(爱情和家庭)中出现问题的人,更是写给每一个终日在生活中忙碌,可是感到焦虑、困顿、不知路向何方的年轻人。

  本文选自《人生总会有答案》,有删节。

  ■金惟纯金默蓝

  来信①

  爸爸:

  所幸我们生在电子通信的时代,能够完整记录了一段我们2022年初因矛盾而引发的手机短信对话。真实的事物往往是最有意思的,况且我认为你有别于一般爸妈的地方正在于你对我这番话的第壹反应。故此,那段对话原文如下(除了些许错别字与语法校正之外,未经润饰):

  我:爸爸,有件事情我要认真地说。通常我跟你讲我个人的事情和规划时,并没有想要征求你的意见或是寻求解答的意思——只是跟你分享而已。如果真的有问题或是困难,我会直接提出问题或是咨询你的意见。其它时候,我期望的只是聆听和理解。有时候,跟你说话时会觉得你“有听,但没有听到”的感觉,疑似比起想要理解我讲的事情,你已经更快地形成了自己强烈的说法和偏见,并且想要说服我做出某些决定或是打消我的感受与抉择。我时常跟你讲话的时候有一种受到质问和评判的感觉。遇到某些你认同的话题时没问题,可是碰到很多你似乎不是很喜欢或是不太倾向的话题时,我会强烈地感受到种种疑问和否定。我每次也都会一一跟你透彻地解释,可是我不喜欢这种务必要为我个人喜好和自我认知不断辩解、解释的感觉。我知道你可能只是想通过问题来更深地了解我的思路,然而你表述的语气和用词让我无法感受到你想明白的心,只感受到疑问和直接的否定。好比,我跟你讲我在世界各地遇见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对我对于服装和物品的审美大为夸赞,每隔一两天都会有人问我各种东西是从哪里找到的,是啥牌子,为啥风格如此独具一格,你就马上说:“真的假的?!”你时常说“真的假的”这句话,含义有好几种,有时候这么说是开心或是诙谐的,可是此时此刻,你好像是很受惊还有不太相信的样子,让我感到不太舒适。又或是我跟你分享我对于服装设计的个人兴趣时,你就开始问东问西,而且问题的方向让我觉得不像是出自好奇,而是想要引导我认同你已经形成的意见。

  题外话一:我只是讲我感兴趣,你就好像突然很怕我想成为服装设计师的样子,开始各个方面质询我的计划。我有一份工作、有薪水可以过生活,并没有务必依附于我的亲人,闲暇之余研究我喜欢的事情,没有经济产出、没有预设的目标、没有竞争力,又有啥问题呢?这全球不是一切种种行径都需要有成绩、有影响力、鹤立鸡群、有成果发表才是值得的。为别人、为自己造成喜悦的事就是最有价值的事。

  题外话二:话说,假如你惊讶我“有品位”,也许是因为我过半衣服都不会带回台湾,即便带回去也不会在家里穿,尤其家中长辈在这方面向来有种种令人身负重伤的意见和评判。

  题外话三:创造力、好主意和美的事物务必在临危不惧的、不受思想框架限制的环境之下才能够全然发展。一位工业设计师、科学家或是艺术家,可能有上百个离奇的点子,虽然其实不是所有离奇的点子都是好点子,可是许多最经典、最具正面影响力的点子却几乎都是有些离奇的点子,或是由离奇的点子激发、淬炼而成的点子。如果一个设计师在思考时就已经受到大脑中各种框架和否定所限制的话,许多好主意就一定胎死腹中。

  不可否认,爸妈对孩子通常有特别大的影响。一个刚来到世上的脆弱婴儿要顺畅长大务必确认自己能够获得大人的疼爱和认同才能受到照顾,得到资源分配。我想即便孩子长大成人了,多数人的心智中应该还是不免有爸妈或是长辈的投射在不断地默默下评论、做指示,左右他们的思想和道路。更何况,你我也的确还不时亲自审视我的感受和选择,这些都对我造成了发展可能性的制约,限制了我敢想敢当的范畴。我出的点子,只要不顺应你的喜好,就像就急着要被你革除,没有机会让我一探到底。你也明白人生的抉择没有对错,也木有浪费时间或不值得。只要是全然经历的抉择都是丰富的、有收获的,又何必阻挡?

  我们已经确认过了,你跟妈妈看起来应该不会需要我的钱财支持,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之下,应该不太可能有啥事情能够给你们造成困难。从今天起,我将请你意志的投射和框架离开我的人生设计簿。就算有一个想法发展到最后发现是“错误”的,也得等到发展完才能一探到底。即便最后发现的确有问题、行不通的话,我还是会很开心全然经历了我选择经历的,学到了一课。而假如是正确的决策,我更会非常感谢你让我有机会活出我的天命。至于你我要是希望参与我的创作过程,可以为我做出的最好的事情,就是陪伴我探索每个点子,不仅是你喜欢的点子(例如冲浪),而且包含你没那么喜欢的点子(例如当模特儿)。

  我澄清一下,不是说你不能有想法、意见或是疑问:1.在哲学思想、社会时事、公共事务和科学真相等主题上我完全愿意辩论、辩解我的论点或是考虑接受他人的说法。这些事情不仅跟我有关,跟所有人都相关,应当有超出个人认知的共识或是观点交流。举例:非洲大陆是否有条件即将在全球市场上发生它在过去几世纪之内从未有过的影响力,这是个社会、政治、经济话题。至于我感兴趣更加了解非洲,到非洲走走,不排斥到非洲发展,这是我的个人兴趣和抉择。2.如果我有事情需要你的协助或是援助,你合乎情理可以质询或是否定——毕竟是我邀约你参与了我的事情。

  除此之外,只要是我对于自己的思路(其实不是对于别人、社会或是科学的思路),请你给予尊重和聆听。毕竟人生教练和修行人的最高条理是不用指示他人该怎么想或该怎么做,而是通过有觉察的聆听和纯粹明白的心来陪伴他们更了解自己或是通过内在的智慧找到属于自己的真实的定论。因此,我希望你可以调整你关心我的表达路径。我可能压根不用寻求开示,只是想要分享而已,尤其是我出于喜悦和灵感而分享的个人事情,更不用被泼冷水或是疑问。你不用永远是老师或是高人。有时候,你的小孩期望的只是一个用心聆听的朋友。

  相对地,假如你感受到我对你个人的决策和感受有让你不舒服的疑惑或否定,没有用心聆听,我也相信你会跟我说。

  最后,我要坦诚地说,我不是你,我不晓得你的模式背后真实的思路,是纯粹习惯了以辩论或是开示作为沟通方式,还是不信任我,觉得我需要被保护?1.假如你习惯议论,我们有许多事情可以辩论黑白是非和解决方法。就只请你不要疑问我的感受和向往,因为它是啥就是啥,硬要顺应别人的思路也只是压抑或是蒙骗自己,从而造成里外不一样的埋怨、阻碍和后患。2.假如你不相信我,请你相信所有的定论都在我内在的智慧之中。你唯一需要做的事情是静待我穿透属于我内在的最真实的定论。3.也有可能以上皆非原因。不管咋样,你明白了我的感受,也请你理解。

  女儿(金默蓝,金惟纯二女儿)

  回信①

  默蓝:

  收到了。很高兴你能如此坦率和清晰地说出你的感受和建议。我承认自己的确有不自觉的某些模式,尤其是在做爸爸对女儿的角色上,更容易流露出来。我会更有觉察地修正自己,如果有时候没做到,也请你像这次一样,继续提醒我……我很欣赏你能如此清楚而自信地表达,比爸爸强多了,爸爸以你为荣!

  爸爸(金惟纯,中国《台湾商业周刊》开创人)

  来信②爸爸:

  感谢爸爸愿意聆听且尊重我的感受和心理界限,这就是我最期望的陪伴。我更觉得爸妈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禁得住他人的反馈,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自幼,爸妈对于孩子而言一向是命令和“正确”知识和价值观的施予者。对于很多家长而言,面对孩子在两人之间互动、沟通模式上的挑战,应该是一件极其难受或是不被允许的事情才对。身为一位爸爸,面对孩子对你的反馈,你是怎样消化的呢?

  默蓝

  回信②

  默蓝:

  收到你那封信时,我正有事忙,只简单回复,很高兴终于有机会好好讲一说。

  先说收信当下的感受。在事理上,你说的每一点,我都完全同意,而且正是我平常在说、在做的。你能如此清晰表达,我认为女儿真的长大了,真不愧是我女儿!

  但在情感上却十分复杂,好像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连挨了几记闷棍。我真的像你信中所说的那样,满大脑评判、不晓得聆听、好为人师?这真的是我么?假如你的感受的确如此,那就一定是真的。我平日总跟别人说“孩子是一面镜子”,还说得真对,只是自己很久没机会照镜子,劳你费尽心血把镜子凑到我眼前,是该好好照照了。

  你好奇爸爸沟通背后真实的心理状态,是惯性?不信任?还是保护心切?我仔细想了一下,“不信任”应该是没有的,因为你打小就不让人费心,每个当下该做什么,一直都清清楚楚。在我的印象中,你甚至没有青春期的叛逆,怎么可能长大后我反而不信任起来?

  至于保护,那倒可能有一些。身为人父,我有一种不自觉的奇特信念:当孩子有“出格”的思路时,做爸妈的就有义务泼冷水。但如果泼了冷水后,孩子仍然坚持要做,那他就可能是玩真的。这种状况下,我通常会心中窃喜,默默祝福,甚至转为支持。我这信念,当然是从自身经验得来的。因为我小时候,除了读书以外,想做任何事你奶奶都一定说“不”。但结果呢,所有她说“不”的事,我都自己想法子用自己的形式做了。我认为自己的好奇和热情,就是来自妈妈一直泼冷水,但怎么也浇不熄。

  因此,虽然我的教育观和妈妈判然不同,但仍时不时地对女儿们泼点冷水,略尽为人父的职责。但我忽略了,自己是一个叛逆的小孩,女儿们却不是;自己一向自行其是,不太受妈妈影响,女儿们却不是;自己从没想过可以跟妈妈像朋友一样,女儿们却有时只想像朋友一样跟我聊天。总而言之,我可能是个不泼冷水就会火花四溅的人,我的女儿却完全没这个需要。

  真是误会大了,爸爸完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其实,因为你始终在轨道中鹤立鸡群,我也时常鼓励你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未来;因为你一直做啥事都很认真,我也常对你讲,也需偶尔做纯粹只是愉快的事。这些都是我平常在说的,怎么当你真正这么做的时候,我居 然又启动了“泼冷水”模式咧?真是业力深重啊!

  却是有一点,你在信中用了“阻挡”“革除”等词,我认为有点太严重,那绝对不是我的本意。我想可能是因为爸爸在你心中分量很重,你也把爸爸的话看得很重,所以才虚构了话语背后的意图。至于我呢,可能低估了自己在女儿心中的分量,所以忽略了我的用词给你造成的强烈感受。这是我以后要提醒自己的。至于你呢,如果日后又觉得爸爸在“阻挡”或“革除”你的思路时,也无妨换个角度想,说不准爸爸只是想分享他的说法呢,而且即便观点不同,他一定会尊重我最后的决定的。

  这样想,会不会让你舒服些?

  你在信中还陈述了几点我们相处的注意事项。有关公共话题的讨论,你也明白的,我很感兴趣;做你用心聆听的朋友,这是我欣然接受并期望做到的;注意对话中的表达路径,这也是我乐于不断改善的……但在你私人领域的范畴,除了你提出询问外,希望我不要主动提出任何建议,你的意思我了解,也会更加注意,但不保证自己可以完全做到。我应该可以做到的,是在注意你的感受的条件下,偶尔还是会“主动”提出建议,但我会在认真聆听之后才提出,并且尊重你最后的决定。

  我知道,这跟你的期待有一点落差,我认为这可能是东西方文化不一样的问题。你在美国读书、工作七年,难免受西方隐私权概念的熏染,和我这个主要受中华文化影响的老爸,在隐私范畴和亲密关系的界限上会有不一样。不一样其实不表示一定有对错,也不表示未来会原封不动。我推荐我们接受彼此在这一点上略有不同。但不管咋样,我们最重视的还是父女关系,都会愿意为了关系圆满而修正自己。对吧?

  另外,我还犯了另外一个爸妈常犯的错误:忘记儿女已经长大,尤其是成年离家的儿女。过去七年来,你在海外读书、工作,虽然我们常越洋通话,但毕竟不像过去那样朝夕相处。我假如不刻意提醒自己,难免有时会用过去的记忆看今天的你。而这种时候,你就有可能发生被贬低、被不信任甚至被评判的感受。所以日后你要更多地和我分享,我要更耐心地聆听和了解你,才能缩短时间差造成的隔阂。另一种相对的时间差,是我年龄渐长,也进入不一样的人生阶段,假如你没有用心了解,可能也会带着过去的印象看今天的我。就我所知,人生在末期的某些阶段,其变化的速度,也就像青春期的成长一样迅猛。有必要先行预告一下。

  最后,你也明白,我自小就爱讲事理,后来不幸又成了专栏作家、当了老板、做了老师,讲事理的功力自是大增,也更加积习难改。中年后渐有觉察,也愿意修正,可是最难修的对象,还是自己的子女。

  不久前,我想起儿时的一个小场景。大约是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妈妈训斥我吃西瓜没吃干净。我那时为所欲为,就发表了一番谬论:吃西瓜是为啥呢?不就是为了好吃么?不就是吃得开心么?西瓜皮又不好吃,吃了又不开心,为啥务必要吃西瓜皮呢……不难想象,气得妈妈头上冒烟,怒斥我:都是你有理!(这是她最常教训我的话)如今回想起来,妈妈这么生气,应该是担忧我这么爱讲事理,以后会和人不好相处,在社会上会吃亏,人生道路上会走得辛苦。唉,可怜天下爸妈心,等有一天你当了妈妈,应该会更能体会吧!

  爸爸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