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荒山里长出-生态宝贝- ——重庆市巫山县脆李产业发展调查
【巫山县】荒山里长出-生态宝贝- ——重庆市巫山县脆李产业发展调查
浏览次数:【920】  发布日期:2024-6-24 5:39:22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巫山县】 【重庆市】 【生态宝贝
 

  这两天, 重庆市 选育的地方李子品种巫山脆李已经开始采摘了。作为重庆三大特色水果产业之一,其从农户零星种植的小水果发展成为年产值超过70亿元的大产业,变身 乡村振兴 的“生态宝贝”。秉持“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的目标,巫山脆李产业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夏日的阳光洒落,巫峡两岸一片碧绿。在 重庆市 巫山县 曲尺乡权发村,漫山的李子树生气勃勃,丰满圆润的脆李挂满枝头。“今年的脆李长势非常好,个头大、甜度足。”70岁的果农王恩海站在李子树下,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巫山脆李是 重庆市 选育的地方李子品种,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主席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了巫山脆李等 乡村振兴 的“生态宝贝”。今年4月,习主席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近年来, 重庆市 牢记总书记嘱托,将巫山脆李作为全市三大特色水果产业之一重点培育,脆李产业发展质效不断攀升。巫山脆李产业的成长秘诀在哪里?未来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经济日报记者近日深入巫山脆李起源地—— 巫山县 寻找答案。

  因地制宜选产业

   巫山县 曲尺乡坐落在长江北岸的峡谷地带。过去,这里石漠化严重,山荒、田瘦、人穷;而今,这里种植了2万多亩脆李,山绿、果香、日子甜。

  在曲尺乡,提起王恩海,几乎无人不知。因为他是乡里的脆李种植能手,他家的李子又大又甜,一斤能卖20多元。6月上旬,记者见到王恩海时,他正在果园里转悠,查看脆李的长势。眼前这15亩的果园里,每一棵果树都倾注了他大量心血。“这几年,脆李产量年年增加,效益越来越高。”王恩海说,去年,脆李为家里造成25万元的收入。

  权发村地处长江北岸的高山上,是巫山脆李的核心种植区,全村960户,家家种脆李。靠种脆李,这个村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人民币,远近闻名。

  山清水秀就是金山银山,乡亲们是有切身体会的。“放在10多年前,许多村民都想象不到,这块贫瘠的山地上能长出如此丰硕的果实。”曲尺乡党委书记李家庆说, 巫山县 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过去,农民在山地间见缝插针种植洋芋、苞谷等农作物艰难度日。怎样在“石头缝”里“掘金”?当地将目光投向农户栽植在房前屋后的李子树。

  记者调查了解到,巫山很多地方有种植李子树的传统,但过去都是自发零星种植,数量少、个头小、品质差。2007年, 巫山县 开始把发展脆李种植同石漠化治理相结合,通过选育优质品种,在曲尺乡、大溪乡等乡镇开展适度规模的脆李种植试点。

  选择将脆李作为特色产业培育,当地政府是经过综合考量的。 巫山县 委书记曹邦兴说,首先,脆李是“土特产”,在当地有着悠久栽培历史;其次,巫山处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具有独特山地立体气候,自然条件特别适宜脆李生长;再次,李子树根系发达,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治理和预防石漠化的梦 想经济作物。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种植脆李有着良好经济创收,能有效帮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曹邦兴掰着手指头,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而言,如果管护得好,1亩脆李产量能达3000斤以上,根据每千克5元的市场批发价来计算,能造成1万多元收入。”

  发展其实不是一帆风顺,巫山脆李也曾遭遇“成长懊恼”。作为曲尺乡最早种植脆李的村民之一,王恩海清楚记得,当地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后,极大调动了大家种植脆李的积极性,很多人把撂荒地开垦出来种上脆李,盼着有个好收成,卖个好价钱。可是一季收成后,大家一算,发现产量不小,但果实个头小,口感不好,卖不上价。许多村民开始犯嘀咕:曲尺乡的气候和土壤是最适合脆李生长的,为啥李子的品质提不上去呢?

  曲尺乡专门从县里请来农业技术专家,深入调研后发现问题:由于对栽培管护技术知之甚少,家家都用老办法,在地里挖个坑,脆李苗栽下去,再放点农家肥,然后放任生长,看天吃饭。果农们一心想着多种多收,造成出现许多栽植密渡过大的果园,产出的脆李形状不一、大小不匀、口感酸涩,自然不好卖。

  改变脆李品质以适应市场需要,成为 巫山县 上下共同蹈厉奋发的方向。为迅速扭转果农的粗放型生产方式, 巫山县 逐渐组织果农到外地考察学习。“非常奏效!”王恩海说,学习回来后,经过修枝、剪叶、疏果等一系列科学管护措施,第贰年结出的脆李个头变大了、甜度增加了,一斤卖到8元钱都僧多粥少,果农们个个喜笑颜开。

  2015年是 巫山县 脆李产业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年份。从这一年起, 巫山县 把发展脆李产业写进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以贯之。也正是在这一年,“巫山脆李”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并在全县规模化种植,小规模的产品优势逐步累加为区域产业优势。

  看到脆李发展风生水起,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90后”彭斌就是其中之一。在曲尺乡柑园村1组,彭斌正跟着爸爸在果园里忙碌。“小时候,我们这里穷,大家拼命往山外去。这些年环境变好了,脆李还挣钱。”彭斌说,如今家里的脆李种植规模已经从2011年的不足10亩扩大到150亩,年销售金额超50万元。

  本着“不与粮争地、不与生态发展争空间”的产业发展宗旨, 巫山县 不断夯实脆李绿色标准化种植基础,每年拿出5000万元脆李产业专项资金,鼓励支持农户把不适宜发展粮油作物的撂荒地和荒山荒坡缔造成脆李种植基地,以脆李产业发展增进长江两岸绿化提质,实现了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截至2023年, 巫山县 脆李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覆盖全县23个乡镇222个村,为6万多户农户铺就了“靠山栽树、靠树致富”的增收之路,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写照。

  科技支撑促变革

  庙宇镇与曲尺乡一山之隔,脆李熟得要晚一些。庙宇镇镇长贾继垚说,这里海拔比曲尺乡高,栽种的脆李大多属于晚熟品种,挂果时间长,果子成熟期在7月中旬。

  55岁的覃传德被称作庙宇镇脆李种植第壹人,因为他种脆李最早、技术最好、规模最大,李子卖价也最高。这段时间,他忙于与经销商讨论脆李的收购事宜。“2012年直到今天逐渐种了120亩脆李,预计产量在20万斤左右。”覃传德说,今年的脆李大部分已经被老客户定购。

  脆李长得好,卖得俏,得益于与时俱进的技术创新。覃传德说,这些年,他优中选优,通过高接换种等技术,对本地脆李品种优选纯化,逐步淘汰早熟、味苦、果小的不良品种,实现品种更新迭代,让老果园焕发出新生机。品质提高了,产量上去了,效益显而易见:2023年,覃传德家的脆李销售收入超90万元。

  在巫山脆李发展历程中,始终烙印着求新求变的基因。记者了解到,2007年, 巫山县 在曲尺乡柑园村上世纪80年代种植的李树母株上选出芽变单枝,开始进行品种提纯选优试验;尔后,经过数年的去杂去劣、DNA分子鉴定等试验后,于2016年成功培育出具有抗逆性强、丰产性好、果个大特点的脆李品种。

  2018年,巫山脆李获得农业农村部授予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这对巫山脆李品种推广、品牌缔造及产业规模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近年来, 巫山县 在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缔造上持续下功夫,大力开展技术创新试验研究,为脆李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巫山县 果品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仁鹏说,他们与中国农业大学、 重庆市 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研究,解决了脆李裂果、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选育出一批耐早春低温、抗裂果、中晚熟的优质新品种,果实采摘期由之前的50天延长至120天。

   巫山县 还将种植技术、管理经验转化为标准,制定实施《巫山脆李种苗繁育技术规程》等3项团体标准和1项地方标准,构建起涵盖种植环境、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投入品管理等多个方面的产业技术标准体系。这时,当地整合人才资源,建立县、乡、村、生产一线“四级网格化”技术服务体系,有效提升脆李生产管护水平。

  数字技术的应用,也不断推动着巫山脆李产业迈向高质高效发展新阶段。庙宇镇水磨村村民刘保安种植了5亩脆李,一遇到技术上的困扰,他就会打开手机上的“巫山未来果园”小程序寻找答案,“天气、土壤、种植技术、市场价格……啥信息都有,方便得很!”

  去年以来,为破解农村劳动力缺乏、生产管服技术落伍等诸多问题, 巫山县 立足脆李产业发展实际,利用 大数据云计算 技术,建立“产业大脑+未来果园”数字化平台,集成脆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个环节数据。目前,巫山脆李产业大脑接入果园2000多个、供应链企业30多家、社会化服务组织29个,归集相关数字资源超900万条,覆盖种植面积超17万亩。

  从记者的调研情况看,“产业大脑+未来果园”的数字化应用是对传统脆李种植业的一次重大变革,给巫山脆李至少造成3个转变:生产方式从经验种植向精准种植转变;管理方式从粗放低效向多跨协同转变;服务方式从标准化向精准定制化转变。

  链式发展谋增值

  乡村产业的竞争已经从单一的产品竞争走向产业链竞争。如何推动脆李产业实现全链条发展,成为摆在巫山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

   巫山县 从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的思路动身,纵向推动脆李种植向深加工、包装、贮藏、物流、营销等环节延伸,提升脆李附加值和销售规模;横向推动脆李产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多维度深条理让“巫山脆李”增值,让农民从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中获得更多收益。

  做大精深加工,培育新增长点。在 巫山县 脆李特色加工产业园,3条脆李加工生产线已经建成投用。 巫山县 农业农村委主任易前聪说,目前,园区内企业已经研发出脆李酒、脆李蜜饯、脆李果酱、脆李月饼等深加工产品,有力解决脆李鲜果保存、残次果销售等诸多问题。仅脆李酒一个单品的生产,今年就可实现15000吨脆李精深加工。

  构建物流体系,助推“山货出山”。中国邮政 巫山县 分公司总经理李拥军介绍,为解决脆李销售“最后一公里”问题,重庆邮政实施了“邮政专车直发”服务,在全县脆李主要乡镇和村社设置198个邮政收寄服务点,通过冷链专车发往国内各地。这时,从2022年开始,重庆邮政还开通巫山脆李专机航班,实现全国一二线城市“次日达”。

  聚焦农村电商直播新赛道, 巫山县 启动实施“村播计划”,搭建以“村播”为主的电商销售网络体系,持续拓宽巫山脆李等农特产品线上销售渠道。重庆荣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秀琼说,去年,他们通过线上平台销售巫山脆李3万件,其中直播贡献的销售金额接近35%。今年公司将加大巫山脆李的产地直播频次,线上销量预计至少翻一番。

  最近一段时期, 巫山县 福田镇松柏村党支部书记肖裕兰都在为村里的脆李销售忙碌。她一边统计各家各户的产量,一边四处联系经销商,扩大销路。肖裕兰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巫山县 好脆李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记者了解到,这个联合社由13家脆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共同组建,通过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管护、统一收储、统一销售的模式,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目前, 巫山县 已经发展出8个脆李产业化联合社。刘仁鹏说,产业化联合社建立了联农带农的要素联结和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脆李产业链上各经营主体间的协同合作,破解了过去脆李种植技术标准不统一、技术推广力量薄弱、农业投入品不规范、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诸多问题,提升了产业链的组织化和现代化水平。

  在品牌建设的赛道上,巫山也在加速奔跑。近年来,一场场巫山脆李品牌推介活动在北京、南京、广州等城市开展。 巫山县 以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为核心,在全国多个城市建立巫山脆李品牌直营店,不断扩大巫山脆李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巫山脆李先后获得“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金奖”“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到2023年,“巫山脆李”品牌价值已经超过27亿元人民币。

  如今,巫山脆李已经成为 重庆市 一张响当当的“水果名片”,种植区域覆盖三峡库区6个区县。从“小李子”到“大产业”,巫山脆李的发展,既是大自然的山水馈赠,更是重庆人民创新求变的努力见证。放眼未来,曹邦兴信心满怀:“我们将始终牢记习主席殷殷嘱托,将巫山脆李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导产业依山就势发展好,持续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缔造三大工程,增进脆李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8【地质灾害】仍需警惕 - 重庆这4个区县地灾风险高
2024-6-27【中小企业】-重庆市中小企业促进条例-7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24-6-27【传染病】洪涝发生后如何开展卫生防疫?川渝举行联合演练
2024-6-27【74.06】以修路为名非法采矿50万吨 - 重庆警方破获一起非法采矿案
2024-6-26【重庆市】重庆建筑垃圾被批 - 黑渣场132个、违规倾倒点2071个
2024-6-25【重庆市】重庆今年以来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600余起 - 缴获毒品120余公斤
2024-6-24【巫山县】荒山里长出-生态宝贝- ——重庆市巫山县脆李产业发展调查
2024-6-21【热电联产】上游直击股东会 - 三峡水利今年营收目标超121亿元 拟5亿元投万州热电
2024-6-20【热电联产】三峡水利拟5亿元投建万州九龙园热电联产二期项目
2024-6-19【小程序】川渝师生看过来!微信小程序全球编程创新挑战赛川渝赛区选拔赛启动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