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重磅揭晓 广东 - 薛其坤院士捧最高奖 14个牵头项目获殊荣
【鼻咽癌】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重磅揭晓 广东 - 薛其坤院士捧最高奖 14个牵头项目获殊荣
浏览次数:【692】  发布日期:2024-6-25 7:06:05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鼻咽癌】 【科学技术
 

  羊城晚报记者黎秋玲李钢陈亮郑明达林园王丹阳

  通讯员陈鋆李建平廖思媚邱清萌华轩郑雪宜费思迎刘文琴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两位院士捧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分别是85岁的摄影丈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院士、61岁的凝聚态物理领域科学家薛其坤院士。其中,薛其坤院士来自深圳,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重磅揭晓。羊城晚报记者获悉,广东有53项牵头或参与合作完成的成果斩获奖项,其中牵头14项、参与39项。这14个牵头项目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其中,“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最高奖!史上最年轻!

  南科大61岁“掌门人”薛其坤:

  逐梦量子世界,引领立德树人

  6月24日,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站上了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61岁的他成为该奖项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薛其坤2005年起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同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0年起任南方科技大学副书记、校长,2022年起任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主任。

  作为凝聚态物理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实验物理学家,薛其坤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国际引领性重大科学突破的杰出科学家之一。他创造性地发展了分子束外延、扫描隧道显微镜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的超高真空互联系统,促进了在量子材料原子标准可控制备和表征方面国际通用的强大实验技术。在此基础上,他率领团队获得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界面高温超导的两项原创性科学发现。拓扑绝缘体中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一次里程碑性突破,异质结界面高温超导的发现则开启了高温超导的全新研究方向,均在国际上发生巨大学术影响。

  薛其坤两次受瑞典皇家科学院邀约在诺贝尔论坛作特邀报告,作为第壹完成人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作为首位中国籍科学家获得国际凝聚态物理最高奖——奥利弗·巴克利奖(2024)、国际低温物理最高奖——菲列兹·伦敦奖(2022)。目前,薛其坤及其领导的研究团队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高温超导的相关研究中仍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继续引领着这两个方向的国际学术进展。

  2020年担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以来,薛其坤通过制定“明德求是、日新自强”的校训,确立了南科大立德树人的核心宗旨,提出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三三五方略”,率领学校成功入选“双一流”,并成立首个与国际著名企业合作的卓越工程师学院,不断推动南科大迈向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华农4个参与项目榜上有名

  记者还了解到,华南农业大学与多个单位联合申报的4个项目榜上有名,包含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其中,华农兽医学院刘健华教授参与的项目“可转移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的发现及其流传机制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针对畜禽源细菌多黏菌素耐药率快速上升但机制不明的现象开展研究,第壹次发现并命名了可转移的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发现了质粒介导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的遗传多样性;揭示了mcr在“动物—环境/食品—人群”全链条的流传规律,证实了动物使用抗菌药及其引发的耐药菌可影响到人类病原菌的耐药水平。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为我国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化行动计划的出台和有效实施提供了关键性科学依据。

  华农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李吉跃教授参与的项目“楸树和闽楠等乡土珍贵树种育种体系创新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解析了楸树和闽楠高质量基因组和种群遗传结构,分生态区建成核心种质库13个;揭示了高生长、耐腐性等育种目标性状分子机制,建立功能标记辅助种质创新技术;建立良种选育和繁育技术体系,育成不同生态区专适良种33个;创新了种苗培育技术与栽培模式,提出栽培模7个、审定良种33个、获新品种11项、发明专利13件、制订标准11项。系列成果有力推动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发展。

  华农资源环境学院卢瑛教授参与的项目“中国土系志与高精度土壤信息网格构建及应用”同样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第壹次建立了我国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鉴别了覆盖全境的典型土系4351个,出版了1760万字的《中国土系志》,建立了中国土壤光谱库,参与建立全球土壤光谱库,提出了地理环境—光谱特征自适应匹配的土壤光谱预测新方法,发明了土壤三维空间变异刻画与环境协变量优选新算法,第壹次构建了我国90m分辨率高精度国家土壤信息网格,极大地推动了土壤资源调查领域的技术进步。

  中山大学领衔5项成果获奖

  获奖名单中,由中山大学作为第壹完成单位的5项科研成果赫然其上,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

  由中大数学学院胡建勋等完成的“数值几何不变量在双有理变换下的变化”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组聚焦辛拓扑与数学物理研究热点,建立了辛流形的双有理等价的二分法分类理论,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数学杂志Invent.Math.上,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为推动人们对由模空间定义的数值几何不变量的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仇荣亮等完成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绿色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组聚焦重金属污染农田和工矿场地的土壤绿色修复及安全利用这一世界性难题,历经20余年联合攻关,研发了“植物阻隔—植物提取—植物稳定”“地貌重塑—土壤重构—生态重建”等技术,建立了完整覆盖污染农田和工矿场地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全利用模式,成果在国内23个省(区、市)应用推广,环境、社会和经济创收明显,为全球土壤污染修复及环境管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大孙逸仙纪念医院林天歆等完成的“膀胱癌精准微创智能治疗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组首创膀胱癌 人工智能 数字化诊断新技术,研发了国产手术 机器人 辅助腹腔镜系统,打破了技术壁垒和外国垄断,目前已在全国600多家医院应用,全方位提升了我国膀胱癌治疗水平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品质。

  另外,中大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等完成的“EB病毒致癌分子机制与靶向干预”项目捧回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大肿瘤防治中心马骏等完成的“鼻咽癌精准防治策略的建立及推广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获奖代表访谈

  中肿两获奖项目

  剑指“广东癌”防治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广东牵头的14个获奖项目中,有两项科研成果“剑”指鼻咽癌这个“广东癌”,均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简称“中肿”)牵头,分别是曾木圣团队的“EB病毒致癌分子机制与靶向干预”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马骏院士领衔的“鼻咽癌精准防治策略的建立及推广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这两项成果有何亮点?于广东甚至全球鼻咽癌患者而言,将有哪些获益?羊城晚报记者分别专访了项目责任人曾木圣和马骏。

  曾木圣鼻咽癌疫苗有望三四年后进入临床研究

  “获此殊荣,特别高兴,很激动!”曾木圣24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若顺畅的话,三四年后鼻咽癌相关疫苗将进入临床研究。

  已在鼻咽癌防治领域深耕30多年的曾木圣,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病毒感染、致癌机制与免疫调控、肿瘤疫苗研发和肿瘤分子成像和靶向治疗研究。他对记者说,此次的获奖项目,期待能为鼻咽癌预防性疫苗的研究奠基良好基础。

  “当前的研究阶段,在动物模型上做了一点重要工作。动物实验显示,鼻咽癌预防疫苗引发的综合性抗体,对病毒感染的措施作用,效果还可以。”曾木圣说。

  他感慨道:“鼻咽癌预防性疫苗研究是长期的、艰辛的工作。一旦成功,将是为数不多能预防癌症的又一个疫苗。”据他介绍,项目围绕我国华南EB病毒相关鼻咽癌高发但缺乏高效筛查手段和上市疫苗的难点展开攻关,突破基础科学瓶颈。成果破解EB病毒上皮感染受体50年未解之谜,奠基EB病毒疫苗设计分子基础;研制EB病毒候选创新疫苗,有望实现EB病毒相关疾病的防治。

  据介绍,鼻咽癌又被称为“广东癌”,每年全球约有新发患者13万人,接近50%的病发人数在中国,其中又有近半病患在广东。因此,鼻咽癌疫苗研发意义重大。

  马骏为鼻咽癌患者诸多临床问题给出解法

  “这次国家科技进步奖对我和团队而言,是极大的激励与鼓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马骏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表示,针对鼻咽癌的诊断与治疗,项目实现多项重大突破,帮助患者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好比早发现肿瘤、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反应等。

  “项目最大的亮点就是实用性强。”马骏表示,获奖项目针对鼻咽癌病患的临床问题给出答案,并且得到了国内、国际社会的认可。

  他介绍,项目建立了鼻咽癌筛查新方案,被并入国家卫生健康委癌症早诊早治规范;明确了化疗联合放疗的合适时机及方案,建立了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增效新模式,五年生存率从78%提高到88%;制定了缩小放射治疗范围和豁免同期化疗的减毒治疗新策略,治疗后遗症发生率从46%降低至17%。众多研究成果被国际指南采用,成为国际标准,在全球推广应用;提高了中国鼻咽癌治疗的同质化水平,也提高了中国鼻咽癌治疗的国际声望。

  其中,鼻咽癌增效减毒研究成果,有益于提高患者疗效,并且改善患者生活品质。在北京协和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等国内134家和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法国Gustave-Roussy癌症中心等国外(北美、欧洲、东南亚等)19家知名医院推广应用,受益患者达4.5万人/年。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培养了许多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接力勇攀高峰。”马骏还谈道,经过项目的锤炼,将来这些卓越的人才可以更好地为鼻咽癌的临床和基础科研作贡献。“凡是过往,皆成序章。我也觉得身上的责任更重了。”马骏说,通过这个项目的评价申报,团队也厘清了工作目标,在鼻咽癌领域依旧有许多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是接着的工作重点。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30【科学技术】科技创新持续开花结果 - 2018年以来沪市累计有164家企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2024-6-30【张家超】潜心科研善为师 - ——记海南大学热带益生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家超
2024-6-29【上市公司】汇聚关键创新要素 产学研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 解码国家科学技术奖
2024-6-28【锂电池】科技盛宴 -海陆空-广覆盖科研水平高精尖
2024-6-26【乳制品】蒙牛集团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24-6-26【科学技术】科技成果蓬勃涌现 - 66家沪市公司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2024-6-25【二等奖】数量大幅上涨 - 广州26项科技成果获2023国家科学技术奖
2024-6-25【力量钻石】科技成果蓬勃涌现 - 66家沪市公司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24-6-25【科学技术】赛博广东 -世界工厂-力图走通千行百业-AI+-链路
2024-6-25【二等奖】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能源项目逾20个 - 涉及这些A股新能源公司
 ● 相关资讯专题
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  【张家超】  【益生菌】  【科学家】  【上市公司】  【信宇人】  【产学研】  【锂电池】  【电动汽车】  【海陆空】  【乳制品】  【蒙牛集团】  【二等奖】  【进步奖】  【沪市公司】  【力量钻石】  【半导体材料】  【世界工厂】  【AI+】  【机器人】  【A股新能源公司】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