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私募配资-黑吃黑-被调查!牵扯多家管理人
【管理人】私募配资-黑吃黑-被调查!牵扯多家管理人
浏览次数:【750】  发布日期:2024-6-26 21:30:47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管理人】 【私募基金】 【黑吃黑】 【FOF
 

  私募风险正在加速排查中。最近,一则“沪上一50亿元规模以上私募被调查,涉嫌配资黑吃黑”的消息在业内流传。记者多方核对确认,近期部分私募FOF管理人配资问题正在被调查,牵扯较多机构。

  值得强调的是,今年以来监管不断加码引导私募业出清风险,回归主业。好比针对未托管的私募证券基金开展专项核查整改,对部分私募开展现场检查等。多位业内人士称,在此前的野蛮生长中,私募行业的确存在配资、通道业务盛行等诸多问题,其中隐藏较大风险且极具隐蔽性,未来行业的“灰色操作”将加速出清,以扎实的投研功底为投资人创造价值,才是私募的生存之道。

  私募配资问题被调查

  近日有传言称,沪上一50亿元规模以上私募被调查,涉嫌配资黑吃黑。对此,记者联系相关人士确认,相关部门已经在调查私募配资相关问题,牵扯多家管理人,截至上周五尚未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沪上一位私募高管坦言,私募FOF管理人配资明面上很难识别。举例而言,一家私募FOF管理人会对特定投资人发行私募产品A,将A投向另一只私募产品B。需要配资的个人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可以将自己的钱也投入B产品中,而后与B产品所在私募签订通道协议,由需要配资的投资者全权操作B产品,并通过签订“抽屉协议”承诺付给A产品资金使用利息和B产品通道费。这样一来,部分投资人便可以借助私募产品获得极高的杠杆比例。

  该人士称,传言中的“黑吃黑”则是指B产品的私募将钱据为己有,即卷款跑路。其实,私募FOF配资的确存在此类风险。

  还有量化私募人士称,配资的模式较为多样,部分资金充裕的人(以下简称“金主”)还会设立“伪FOF”,与资金需求方签订协议约定配资比例。好比,资金需求方有1000万元人民币,需要配资9000万元人民币,便可以将自己的1000万元通过隐蔽的形式转给金主,并设立由自己管理的私募基金,金主再以FOF的形式投资1亿元到私募基金,从而实现配资,资金成本支付的形式则可以是投资顾问费等。

  “近年来股票策略私募业绩承压,固定收益策略产品收益率也不可避免下行,因此部分FOF私募管理人会为了较高利息收益帮助他人配资。另外,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而言,两融加杠杆的杠杆比例有限,利用私募可以加10倍杠杆,非常具有吸引力;对于提供产品B的私募而言,既能躺赚通道费,还可以实现规模扩张,何乐而不为?因此,私募配资行为时有出现。”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不过,记者采访获悉,在私募基金门槛不断提高环境下,配资行为的生存空间正在快速压缩,尤其是此次调查后,相关操作会加速出清。

  私募多维度整改进行中

  除了配资问题,今年以来私募行业的多重“灰色地带”被并入整改范围。

  最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官方网站信息公示页面新增特别提示,即“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募资条例》《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等,私募基金经理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不得包含‘财富管理’等字样或内容,同时应当体现受托管理私募基金特点。请关注相关机构整改情况。” 图片

  还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最近,中基协向部分私募管理人发布了《关于开展未托管私募证券基金专项核查整改的公告》,针对目前未托管的私募证券基金开展专项核查整改。中基协要求,自通知发布之日起3个月内,未托管私募证券基金应当聘请托管人,提交2023年度由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这时,相关基金整改完成前不得新增投资者、不得新增募集规模、不得展期,基金合同到期后予以清算。

  另外,5月31日,中基协发布提醒通知,针对专职员工不足5人、高管缺位等现象,要求私募管理人自查整改。

  聚焦主业方是正道

  据了解,私募基金操作灵活,投资范围较广,因此在满足投资人多元化配置需求的同时,也滋生了诸多通道业务、“灰色业务”。

  在此环境下,4月30日发布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一步细化了私募基金的管理规范,使得雪球结构产品、结构化发债等通道业务生存空间明显压缩。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行业监管的一系列举措,将引导私募管理人聚焦主业,加速构建优胜劣汰的行业生态。

  记者采访获悉,今年以来多家通道业务占比较大的小私募面临生存危机,此前凭借雪球结构产品跻身头部梯队的多家中大型私募,规模也明显压缩。

  一位私募开创合伙人认为,未来私募需要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在投研层面,聚焦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领域,如科技创新、 新能源 、生物医药等,集中资源,深耕细作,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在资源整合层面,强化与外部资源的合作力度,如与大型机构、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关系,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技术支援;在公司治理方面,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品牌影响力,保持团队稳定性和进化能力。

  “未来没有扎实的投研能力,私募很难活下去了。”黑崎资本开创合伙人兼首席战略官陈兴文表示,在监管指引下,凭借通道业务“虚胖”的私募会逐渐被遗忘甚至淘汰。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不断提升投研能力才是私募活得久、活得好的重要基础。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7【私募基金】人民来论 - 警惕直播卖-古董- 严打-坑老-骗局
2024-6-27【私募基金】有公募缺少直播资质被断播
2024-6-26【管理人】私募配资-黑吃黑-被调查!牵扯多家管理人
2024-6-26【私募基金】视频号发布!事关金融直播
2024-6-25【李佳琦】-白天操盘晚上直播-行不通了?视频号暂停私募直播准入资格 有私募基金经理已停播
2024-6-25【私募基金】又被禁!私募基金被传暂停视频号科普直播准入 业内人士 - 影响或有限
2024-6-25【私募基金产品】又一例私募基金-非吸-案普通员工担责案例 良卓资产多名销售员获刑并退缴违法收入
2024-6-24【私募基金】监管趋严所致?视频号暂停私募相关用户直播准入资格
2024-6-24【下半年】七位FOF基金经理研判下半年资产配置 - 权益市场存结构性机会 配置宜稳中有进
2024-6-21【养老目标基金】投资者体验不佳 - 养老目标基金规模持续下滑
 ● 相关资讯专题
私募基金】  【管理人】  【黑吃黑】  【FOF】  【李佳琦】  【基金经理】  【业内人士】  【私募基金产品】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良卓资产】  【销售员】  【下半年】  【资产配置】  【养老目标基金】  【投资者】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