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专访北大光华张峥 - 建议成立市场化的-房地产基金-
【房地产】专访北大光华张峥 - 建议成立市场化的-房地产基金-
浏览次数:【368】  发布日期:2024-6-27 14:31:21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房地产】 【市场化】 【房地产基金
 

  当前各地楼市去库存进展不一。若结果不及预期,会造成哪些风险?为了兼顾“去库存”和“完善住房双轨制”目标,还有哪些增量政策空间?

  在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第壹财经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峥。

  当前地产下行存在两大风险

  第壹财经:1-4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0.2%和28.3%,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9.8%,这时,房价已连续25个月负增长。在你看来,如果地产持续下行,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哪些风险?

  张峥:本轮地产下行是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叠加所致,成因较为复杂。结构性问题主要来自于原有的财税体制和房地产投融资体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挑战:在持续30年大量投资之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的高速增长阶段已经接近尾声;进入新发展阶段,高速增长所依赖的央地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所造成项目投融资错配、投资效率不高,和过度投资等诸多问题集中显现。随着楼市供需关系发生深度调整,加之地产周期性下行,发生了大量闲置存量土地和住房。

  当前,房地产风险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房地产企业面临严峻的财务困境。房企流动性紧张,叠加房地产销售收缩引发的钱财流入不足。房价明显下行,根据相关机构二手房价的测算,总体房价目前已较2021年年中高点回撤超20%,一些城市的二手房价下跌幅度超40%。房地产是金融资产的主要抵押物,房价下跌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与金融风险深度关联。首先,房地产、地方债务和金融领域之间相互依赖。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房地产行业是土地的主要受让方,其景气度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支出能力。其次,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极强,房企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一度占到银行信贷存量的40%左右,持有型房地产是资产证券化产品最重要的底层资产。第叁,对于居民部门而言,住房既是居民财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居民支出的主要分项之一。第四,房地产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众多,对实体经济影响较大。

  提振楼市需求,需要更有力的财政政策

  第壹财经:扩大购房需求是房地产去库存的关键。在本轮经济复苏中,地产需求侧政策松绑启动早、持续时间长、力度强,但效果直到今天不彰。在这背后,有哪些因素?

  张峥:长期以来,房地产产业链投资对GDP的贡献在30%左右。因此,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往往将房地产政策视为一个短时间经济的刺激手段。但当房地产走出增量时代,面对供需关系的深度调整,需求侧的宽松政策效果一定不如以往。

  这时,政策出台的时机很关键。目前,资产价格都进入了一个下行阶段。在此环境下,假如不是特别强有力的政策,发出一个特别明显的而且公众可信的信号,从短时间而言,政策效果的确很难评估。另外,居民购房预期的修复,不能仅依靠地产政策。目前,宏观政策仍待继续发力,尤其是财政政策。

  建议成立市场化“房地产基金”

  第壹财经:你刚刚提到目前楼市库存压力还比较大,有一些量化的数据么?

  张铮:我们的研究统计发现,目前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超过7亿平方,应该还有相当规模的在建项目,除此之外,房企还有一定规模的土地储蓄。截至2023年末,48家上市房企土地储蓄总面积13.09亿平方。

  第壹财经:面对这么大的库存压力,你认为当前多地推行的“政府收储”效果有多大?对于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的“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你还有哪些建议?

  张铮:地方政府有多大财力实施收储行为?收储之后,是否能够高效盘活这些资产?是否有更好的措施,以更加市场化的形式,既对稳定房地产市场起到一定作用,长远来看,又能服务解决现阶段的住房问题,并助力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形成?这些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们有个想法,由政府相关机构引导,由有实力有能力的机构统筹成立市场化的“房地产基金”,加快探底各地住房供需情况,及时纾困——在那些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或灵活就业人员占相当高的城市,直接购买住房并将其转换为租赁住房。

  这种由政府启动、通过市场运作的形式有几个方面的价值:

  第壹,以市场化方式激活需求,让房企能够正常运作起来,有相应的流动性渡过难关,避免房地产风险演变为金融系统性风险;

  第贰,这种方式也能避免直接给房地产企业(国企或民企)输血可能造成的道德风险;

  第叁,中国目前有18%的人口住在城市但没有城镇户口,加上未来从农村和农业转移到城市的人口,到2035年中国将有近4亿人需要完成完全的市民化,他们的住房需求需要以商品房之外的形式予以满足;

  第四,市场化机构的收购投资是价值创造导向的,能够提升投资效率;

  第五,有能力的市场化机构,能够将住房资产高效运营起来,为相关住房需求提供更好的居住体验,长远来看,可以提升这些资产的价值。

  “市场真正回暖要等本轮风险出清”

  第壹财经:你认为未来保障性住房需求空间有多大?商品房销售乏力,会成为一个长期问题么?

  张峥:当前,居民住房问题已不再是普遍性的短缺问题,而是结构性的。结构性问题体现在多个层面,例如,区域方面,经济活跃和人口流入的大城市圈,还有一定水平的短缺;在住房质量和类型方面,还存在相当水平的改善性需求。

  大城市青年人和新市民的住房保障需求还面临较大供给缺口。我们研究团队重点关注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房需求。这其中,一部分来自未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引发的农业转移人口,另一部分来自“没有完全解决住房问题”的存量农业转移人口,也即在城市有收入、但还未拥有具备归属感、公共服务齐全的长期住房。这两部分加在一起大概4亿人。因此,保障性住房尤其是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极为重要。

  对于商品房,市场真正回暖仍要等到本轮风险出清,存量房源实现进一步去化。但从长远来看,新发展模式下的“高品质”住房意味着还有新一轮发展机会。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8【市场化】对话无锡尚德董事长 - 光伏惨烈的市场化洗牌已启动,未来这些赛道蕴藏机会
2024-6-27【数据要素】珠海香洲探路数据要素市场化 - 打造数商新场景新业态
2024-6-27【房地产】专访北大光华张峥 - 建议成立市场化的-房地产基金-
2024-6-27【房地产】专访北大光华张铮 - 建议成立市场化的-房地产基金-
2024-6-27【保障房】惠州、江门 - 国资入场去库存 落实-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
2024-6-27【保障房】惠州、江门开启-政府收房-模式 国资入场去库存,落实-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
2024-6-26【商品房】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超7亿平方米 - 楼市打响去库存攻坚战
2024-6-25【宅基地】鼓励放弃、退出农村宅基地进城购房 - 多地出台新政去库存
2024-6-24【低空经济】-高新产业链观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保险为科技创新市场化提供保障
2024-6-24【市场化】探索国资参与创投最优模式 - 寻找利益契合点是关键
 ● 相关资讯专题
市场化】  【数据要素】  【数据产品】  【数据交易】  【新业态】  【房地产】  【房地产基金】  【保障房】  【商品房】  【保障+市场】  【政府收房】  【去库存】  【保障性住房】  【攻坚战】  【宅基地】  【低空经济】  【新材料】  【技术装备】  【创业投资】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