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应对加征关税的-逆风-?这场圆桌对话会给出建议
【新能源汽车】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应对加征关税的-逆风-?这场圆桌对话会给出建议
浏览次数:【219】  发布日期:2024-6-27 22:17:06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新能源汽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北京报道6月27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主办的“全球绿色转型下中 国新能源 汽车产业发展与合作机遇圆桌对话会”在京举行。

  2023年中国电动车、 锂电池太阳能 电池出口第壹次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0%——顺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及绿色转型的 势头,海外市场对我 国新能源 产品的切实需求大增。在中 国新能源 产品全球竞争力提升的同时,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也盯上这个行业。

  5月14日,美国对外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加征301关税的条件上,进一步提高对华进口的电动车、 锂电池 、光伏电池、关键矿产等产品加征关税。其中,2024年对电动车加征301关税进一步提高到100%,光伏电池加征关税进一步提高到50%,电动车 锂电池 加征关税提高到25%。

  6月12日,欧委会对外发布对华电动车反补助调查的初步裁定,决定对我国进口电动车加征17.4%至38.1%不等的临时反补助税,如果欧盟和中国通过谈判无法达成解决方案,加征反补助税的举措将在7月4日生效。

  面对欧美所谓“产能过剩”“政府补助”等论调,和已经或尚未落地的加征关税行为,中 国新能源 产业站在了风口浪尖。中 国新能源 产业的竞争优势是怎样得来的?中国车企要如何应对外部贸易保护主义“逆风”?中 国新能源 产业的发展趋势如何?这场圆桌对话会邀约了相关领域专家,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市场开放和充分竞争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法宝

  2020年,中国明确对外承诺,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的负担负责。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西方国家首先提出来的。中国2020年对外做出明确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后,便推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2021年中国出台了国家层面的做好“双碳”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个顶层设计文件,对“双碳”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随后,中国各个部门制定了12个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科技、财政、金融、标准、消费等18个支撑保障方案,全部31个省份都出台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从近几年数据来看,中国在减排减碳上的确获得了不俗的成绩。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近3亿千瓦,占全球新增装机一半以上。中 国新能源 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居全球第壹,2023年中国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过31%,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041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第壹大市场。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提升,2012至2023年,中国煤炭消费比重降低了13.2个百分点。

  中国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助推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基于完备的工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等,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一批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全球前5家风电整机企业中有4家中国企业,10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里有6家中国企业,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表示,中 国新能源 产品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主要得益于中国持续多年、比较早地进行科技研发投入,得益于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有丰富的人才人力资源,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中 国新能源 产业的发展,既不是“保”出来的,也不是“补”出来的,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是比较优势的真实写照。

  黄汉权指出,中 国新能源 产品出口是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开放竞争的结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中国光伏风电产品已经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各国提供了高质量的绿色产品。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它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亿吨,合计减排规模占全球同期减排量的41%,这个比例特别高。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主任金瑞庭表示,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是4500万辆,这个规模是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3倍,是我国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的5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有着巨大的切实需求空间,中 国新能源 汽车出口不存在“产能过剩”一说。

  金瑞庭在现场展示了三张图片,一定水平上反映了中 国新能源 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表现。这三张图分别是 比亚迪 的奥拓,这款车在英国卖得很好;第贰张图是吉利的几何,这款车在非洲的卢旺达卖得很好;第叁张图是长城的哈弗,这款车在南美的巴西卖得很好——这些中国不同品牌的电动车在不一样的市场大受欢迎。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最开放的汽车市场,跨国企业和中国本土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同台竞技、公平较量、充分竞争,形成了一种蔚为壮观的格局。中 国新能源 汽车产业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核心就在于市场开放和充分竞争。中 国新能源 汽车在国外市场上大受欢迎,在于既绿色、又经济、还可负担”,金瑞庭指出。

  中 国新能源 汽车需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逆风”

  6月12日,欧委会发布对华电动车反补助调查的初裁结果,在原有10%的普通进口关税之上,拟对抽样的三家企业 比亚迪 、吉利、上汽,分别加征17.4%、20%、38.1%的关税;对参与调查但未被抽样的制造商,包含爱驰、江淮、宝马、奇瑞、一汽等,加征21%的反补助税;未配合调查的制造商,将加征38.1%的反补助税。欧委会表示,若与我国的谈判未能达成解决方案,这些加征的临时性关税举措将在7月4日生效。

  6月22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举行视频会谈。双方商定,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助调查案启动商量。6月27日,商务部新闻讲话人何亚东表示,中欧双方工作团队正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助调查案保持密切沟通,抓紧推进商量工作。

  中欧还在密切商量,欧盟是否对华电动车加征反补助税还有待最终结果。可是,部分国家或地区启用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加征更高关税,无疑是我 国新能源 汽车产业出海务必要应对的情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表示,根据欧盟拟加征的临时反补助税, 上汽集团 出口欧洲电动车的关税可能高达48%, 比亚迪 出口关税提高到27%,这个关税水平很高。对我国车企而言,利润会被大幅压缩,出口贸易量也将受到影响。可是,欧盟加征临时反补助税,不仅会影响到中国品牌,也会影响到很多外资品牌,像德国从2019年开始在中国境内生产的汽车数量已经超过了德国本土生产的汽车数量。有些外资车企在加快向 新能源车 的转型,研发投入力度很大,欧盟加征这么高的关税,对这些品牌影响很大。最新消息显示,加拿大宣称也要提高关税,这会进一步扰乱全球贸易秩序,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造成不良影响。

  “2023年我 国新能源 汽车出口120万辆,占全 国新能源 汽车产量的12.8%,说白了我 国新能源 汽车产业主要依赖于庞大的国内市场,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另外,很多中 国新能源 汽车企业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此很是欢迎,因为中国企业去投资设厂能带动当地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增进当地制造业的发展,这方面市场空间比较大。尽管我 国新能源 汽车行业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其发展会受到一些感染,可是总体向上发展的 势头不会变”,崔凡指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吴松泉表示,现在中 国新能源 汽车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核心在于竞争力。像中国本土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价钱,基本上是我国本土价格的两倍左右,但这个价格仍然有很强的竞争力。当前中 国新能源 汽车出口面临一些新形势,好比“逆全球化”下的贸易壁垒增多,包含加征关税、加征反补助税等,还有一些新型合规要求,好比碳排放、数据等合规要求。

  “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其实不只是卖车,还仰赖于背后的售后服务体系。中 国新能源 汽车的国际化才刚刚起步,除了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还要建立销售和服务网络,包含配件的维修、充电设施建设、汽车回收等系统,这些围绕汽车消费的各个方面都要提前布局”,吴松泉指出。

  吴松泉表示,汽车是移动的交通工具,涉及安全、环保、节能等社会重大公共利益,各国政府都对汽车产品实施严格的准入和准入后管理。各大汽车市场的市场需求、消费使用、产业发展、车辆管理、产能投资、社会文化等情况和政府的相关监管要求、法律法规等存在很大不同。借鉴欧美日韩汽车品牌的发展经验,中国电动车企业走国际化路线也要实施本地化的战略,要选取适当的地方,当地有足够大的市场,要有相应的产业链供应链基础,政策环境相对友好等。中国电动车走出去,需要结合当地市场的切实需求,有针对性地改善相关产品;还要重视配套服务的提供,甚至可以商酌供应链体系一起往外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安琪表示,我国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十五五”期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这意味着2026年到2030年期间,一方面要严控化石能源,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其中,严控化石能源方面有许多着力点,好比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等。中国不仅在全国层面提出了明确的减排要求,有些省市甚至提出了更有雄心的目标,好比海南提出到2030年新增汽车销量中100%为新能源汽车。

  安琪指出,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是一个渐进式、分阶段、分场景的过程,其实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像中国市场目前增程式油电混动车卖得很好,因为该类车能很大地缓解里程焦虑;像重卡领域不仅有电动汽车,还要用到 燃料电池 ——未来中 国新能源 汽车市场会给各种技术提供发展机会,也将为各国技术合作、企业合作提供很大的舞台。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9【海底捞】海底捞换帅 -最牛服务员-杨利娟转战海外市场
2024-6-28【中联重科】中联重科 - 海外市场仍是蓝海 全球二级网点年底有望突破400家-直击股东会
2024-6-22【海底捞】海底捞换帅!原CEO转战海外市场,-火锅一哥-着急寻增量
2024-6-22【海底捞】海底捞换帅 - 苟轶群接任CEO,杨利娟转任特海国际CEO转战海外市场
2024-6-21【怡和嘉业】怡和嘉业 - 出海拉动耗材业务毛利营收大幅增长 海外市场改善可期
2024-6-14【电动汽车】商务部回应欧盟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 - 涉嫌违反世贸组织规则
2024-6-14【上汽集团】欧盟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 - 中外车企巨头纷纷发声反对
2024-6-11【开源证券】韩国银行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 相关资讯专题
海底捞】  【净亏损】  【人民币】  【最牛服务员】  【特海国际】  【中联重科】  【乡村振兴】  【CEO】  【怡和嘉业】  【医疗器械】  【2023】  【电动汽车】  【反补贴】  【欧委会】  【世贸组织】  【商务部】  【上汽集团】  【欧盟委员会】  【电动车】  【开源证券】  【银行业】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