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何以为食 - 大健康需求下的新机遇
【慢性病】何以为食 - 大健康需求下的新机遇
浏览次数:【978】  发布日期:2024-7-20 5:26:46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慢性病】 【全谷物】 【新机遇】 【大健康
 

  本站记者黎竹刘旺东莞报道

  2024年7月13日,在中国经营报社主办,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食疗分会)联合主办,广东发芽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首届健康主食论坛的“主食信仰”圆桌对话中,学界和业界专家、行业代表,围绕着主要膳食的变迁和其在健康需求下的新技术、新机遇等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提及,要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在“大食物观”视域下, 粮食概念 从狭义的谷物扩展至一切可食用的食物范畴;粮食安全目标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动身,由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相关报告显示,糙米和藜麦因其低糖和高饱腹感的特点颇受健身党青睐,成为主食搭配的热门选手,线上藜麦和糙米消费近两年以超50%的增速迅速扩张,五谷搭配是大多数消费者的优先选择。

  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从健康的视角动身,由于居民膳食结构改变造成营养不得人心,造成慢性病病发风险增高;从生产的视角动身,“大食物观”提倡提高粮食和食物的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和食物的来源。因此,当下我国居民的主要膳食亟须进行调整和变革,使消费者吃得更健康。

  膳食变迁造成的问题

  在圆桌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的膳食已经发生了从原来吃不饱、吃得不好,向吃得营养、吃得过于营养的一个转变。”

  根据我国居民营养调查数据显示,专家们汇总了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的四大变化特点:一是谷类吃得越来越少,精制谷物摄入过多,全谷物吃得很少;二是蔬菜、水果的摄入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尤其蔬菜的摄入量在减少;三是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红肉类的摄入量较多;四是水产品摄入不够。与会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指出,由于动物性食物和脂肪摄入过多,造成能量过剩,加上缺乏锻炼,增加肥胖病发风险。全国50%以上的成人有超重和肥胖的情景,其中男性肥胖人数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4640万人,高居全球第壹;目前这一数字还在上升。

  针对我国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逐年升高问题,南京医科大学教授、 江苏省 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蔡云清指出,我国居民慢性病的高发,已成为国民健康的杀手,这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和懊恼,同时也给家庭和国家造成繁重的医疗负担。慢性病的高发虽存在多种原因,但与饮食不得人心是密切相关的。

  如何科学饮食?

  在圆桌论坛上,对于上述问题,专家也从科学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环球中医药杂志社社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食疗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宏亮提到了食物疗法,即在传统中医和现代营养学理论的指导下调整饮食,注意食物的宜、忌和营养,从而达到科学膳食。

  李宏亮表示:“食疗在古代中医典籍里面就有记录。食疗中的食物既不同于药品,也不同于食物,它取药品之性,采食物之味,公平配伍,相辅相成,实现对疾病预防和身体保健的作用。”

  在活动现场,蔡云清指出:“全世界都提倡吃全谷物,主食的一半要求吃全谷物。”根据国内外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吃约50—100g的全谷物,糖尿病病发风险可以下降26%,心血管病病发的危险可以下降21%,冠心病的病发风险可以下降28%。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每人每天摄入全谷物的量为50—150g。根据调查数据,全国居民全谷物平均摄入量仅12g左右,江苏平均全谷物的摄入量仅9.3g,这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的下限50g还相差较远,应该进一步大力宣传和推广全谷物。

  蔡云清介绍,发芽糙米是以糙米为原料,通过科学深加工,在保存糙米富含 维生素 、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的条件上,通过生物转化,又发生较多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活性成分,如γ-氨基丁酸(GABA),该物质能够增进脑血流、增强脑功能。

  在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单毓娟看来,如果把主食从精白米换成全谷物、杂豆类和薯类,在一定水平上对健康更有益。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谷类200—300g/d,其中全谷物和杂豆50—150g/d;薯类50—100g/d。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全谷物的摄入能够预防慢性病。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8条膳食准则中,第叁条“多食用蔬菜、奶类、大豆”的条件上,增加了“全谷”。

  健康主食破局

  多位专家一致认为,追求膳食平衡,首先应该从主食做起,让消费者了解全谷物的好处,让包含发芽糙米在内的全谷物走进百姓的餐食,增进“ 健康中国 2030”目标的实现。

  丁钢强指出,近几年,我国也面临着糖尿病患病率上升的困惑。2020年,18岁以上的成人患病率为11.9%。最新的文献报道和研究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将会进一步攀升;而且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在上升。

  对于糖尿病人群或高血糖人群而言,血糖生成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这两项指标是选择食物尤其主食的衡量指标。单毓娟在此前的营养干预研究中曾对发芽糙米的GI和GL值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发芽糙米的GI值为54,属于低GI值食物,发芽糙米的GL值为7.78,属于低GL值食物。因此,发芽糙米比较适合血糖高的人群。她还提到:“从学术研究角度来审视,发芽糙米通过改善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机体脂肪酸谱构成、支链氨基酸代谢等多种机制,施展对血糖的改善作用。”

  在现场,广东发芽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创人、首席农业专家梁海泉分享了自己种植水稻米的故事。他提到:“为了从源头解决‘贵族米’的问题,我选择从水稻品种选育方面发力,历经多年培植了产量更高、饱含花青素的发芽糙米。”

  保持着对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的敬畏之心,梁海泉认为:“将糙米品种与加工技术改良相结合,真正能让 老百姓 吃得上、吃得起发芽糙米,这样才能变成我国的主食,这才是真正可以去落地和实现的。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发芽糙米的价钱或许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关于如何让广大百姓吃得上发芽糙米,广东发芽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创人、首席技术专家孙正武从渠道和技术的视角分享了当前的思路:“一是销售渠道,我们目前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更多的社区店,打通从田野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买渠道;二是利用科技创新,通过提高产量来让百姓实现‘吃得起’发芽糙米。”

  孙正武指出,对照国外动辄几十上百元的发芽糙米价格,目前发芽红的双色发芽糙米价格相对平价。“其实对于普通 老百姓 来讲,如果发芽糙米成为替代白米的主食的话,每日三餐就意味着这是刚需高频的食品,也会是很大一笔开支。”

  目前来看,发芽糙米虽然能够满足健康主食的切实需求,但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认知。对此,李宏亮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加大对发芽糙米的宣传,让 老百姓 了解发芽糙米的优势,让发芽糙米进入百姓的日常餐桌;二是建议发芽糙米继续坚持科技赋能,主动和专业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获得更多关于发芽糙米的人群摄食研究资料,以提供更多可靠、客观、有支撑的数据来说明、阐述发芽糙米的优势和功能性。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9-14【财富管理】汇丰人寿总经理胡敏 - 大财富管理为寿险带来发展新机遇,守正创新方能找到行业新蓝海
2024-9-11【Mate】华为-硬刚-苹果,科技舞台诞生哪些新机遇?
2024-9-10【易圣倩】西部利得基金易圣倩 - 水无常形顺势而为,捕捉债市新机遇
2024-9-3【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链或迎新机遇
 ● 相关资讯专题
财富管理】  【汇丰人寿】  【Mate】  【新机遇】  【易圣倩】  【顺势而为】  【西部利得基金】  【电动自行车】  【以旧换新】  【爱玛科技】  【产业链】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