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基金存量约有14万亿元人民币,正面临退出期与清算期,“募投管退”中的“退”则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核心环节。若退出不通畅,则会加剧募资端和投资端压力。
在此环境下,由证券时报主办的第十二届创业投资论坛暨全国 创投 协会联盟走进上海张江活动于7月19日举行。在圆桌论坛二“ 创投 退前途径新探索”环节,与会嘉宾深度探讨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最重视的“退出”流动性话题。多家机构都认为,当前国内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机构在退出策略上,高度依赖IPO的单一退前途径,在A股IPO收紧环境下,更应该激活并购基金、S基金(私募股权二级市场投资基金)、老股转让等退出方式,打通一级市场投资再循环。
博世 创投 中国区责任人孙晓光提到,中国市场每年有约1.5万家至2万家企业成功融资,但真正实现IPO退出的企业仅300余家,而通过回购退出的企业则有680余家。一级市场目前有约5万个项目尚未实现退出,凸显了退前途径多元化的必要性。
洪泰基金投资者关系总经理潘杨认为,IPO受阻后,大家在探索多元化退前途径,但在实际操作进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首先,好比并购退出,由于VC/PE机构持有的股权较少,话语权不够,短时间内并购退出不会成为一个主要的退出方式。
其次,老股转让退前途径方面,当前募资环境是由地方国资主导,造成VC/PE机构的有限合伙人(LP)结构基本上以国资为主,但国资又不太支持投新、投早,在老股转让环节估值如何计算等,是否涉嫌国资流失,怎么投、怎么退都是当下面临的困扰。
一村资本开创合伙人于彤则表示,IPO放缓的环境下,大家把期望寄托在并购上面,但其实从去年到今年,整个并购数据是下滑的,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国内并购生态其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二是并购退出在投资标的的决策上和以IPO退出为主的投资标的决策上是不同 的,若以并购为企图的投资,就需要跟产业方不断沟通,了解产业方到底需要啥样的标的。
OCS企业服务集团执行董事孙蔚蔚指出,近两年通过企业并购方式退出的机构越来越多。从效率上看,企业并购退出方式相当高效和灵活;从确定性上看,并购的交易价格、交易条件都比较确定,更受人民币机构的欢迎;从资金流方式上看,当前机构预算收紧,募资困难,并购退出可以大大缓解机构的钱财压力。
当然除了并购之外,当前国内VC/PE机构还寄希望于S基金接盘激活一级市场流动性。汉领资本副总裁、中国代表战铮认为,S基金在国内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S基金属于非常耐性的资本,可以助推 创投 基金实现经济周期跨越的同时,是提升资产流动性的一种新退出方式;但另一方面,S基金要成为卖方的合作伙伴,不应该只是所谓的打折,做干完就撒手不管,一锤子买卖,更多应该是常态化提供流动性方案,甭管是对LP还是GP(管理合伙人)。
执中开创人及首席执行官李淼称, 创投 机构需要在多元化退前途径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在现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她还提到, 创投 机构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尤其是在并购贷款等方面的合作,将有助于解决退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