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诞生!都学啥?
【职业教育】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诞生!都学啥?
浏览次数:【790】  发布日期:2024-7-25 12:40:24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职业教育
 

  学“白事”,也有本科了。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关于同意设置民政职业大学的函》,明确同意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民政职业大学,并赋予其职业本科大学的定位。

  首批设置包含现代殡葬管理在内的5个职业本科专业,根据招生计划,现代殡葬管理专业今年将面向全国16个省份招生120人。至此,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横空出世。

  过去,世俗眼光往往恐惧和忌讳去世。殡葬似乎是一门让人不敢轻易靠近,甚至要退避三舍的行业,“低调”一直是其代名词。

  记者了解到,此前我国开设殡葬专科专业20余年,10余所院校开设了殡葬专业,培养的最高学历条理为专科。

  随着殡葬职业本科专业官宣诞生,殡葬行业也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许多人感到好奇,殡葬专业需要升格到本科条理么?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学的是啥?结业后能干啥?

  连日来,记者对话多位从业者、高校代表及行业专家,试图揭开殡葬行业和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精湛的神秘面纱。

殡葬市场需求趋向多元

专科结业的他们常感“力不从心”

  婚丧嫁娶,自古以来都是我国人的“大事”。

  尽管生命画下句点,但人们仍努力维护着最后一刻的尊严。收殓入殓、化妆整容、葬礼告别、遗体火化,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对逝者的尊重。

  “诞生和去世是一样重要的。作为人生终点的摆渡人,要让每一个逝者以体面的模样逝去间。”这句话来自杭州殡仪馆的徐宇洲。从业20多年的他在杭州殡葬专业结业生圈子里,算得上“老法师”般的存在。

  2002年,徐宇洲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殡葬专业大专生,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结业,成为杭州殡仪馆招收的第壹批殡葬专业大学生。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1995年,随着该校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精湛的建立,中国殡葬 职业教育 的空白得以填补。自此,越来越多的殡葬专业人才从学校起航。

  老徐回忆道,21世纪初,愿意从事殡葬行业的年轻人凤毛麟角。“早些年,(殡仪馆)能招到的大多是胆子大、文化水平比较低又迫于养一家老小期望的一批人。”专业院校结业的老徐承载了很多期待。

  老徐担起的是殡仪馆里的“手艺活”——遗体化妆师。每天他都要率领同事为遗体做防腐、整容、化妆。

  通常,老徐会提前与同事一起,把预约次日火化的遗体从冷藏柜里拉出来,然后为逝者整理仪表、清洁、消毒、上妆、定妆等。假如是女性逝者,老徐会根据家属要求,给她们擦上适量粉底腮红、画眉毛、涂口红;男性则会刮干净胡子、用发胶固定发型等。

  碰到创伤比较严峻的逝者,遗容整理也更加复杂。往往需用特殊材料填充缺失部位,再细心包扎、缝针、化妆……最长一次,老徐与同事三人,连续操作了八九个小时,才“将将”修复完。

  经过老徐的打理,每一位逝者遗容都变得宁静,显得体面而有尊严,肤色从惨白转为红润。家属们感慨:“就像睡着了一样。”

  即便已经受到许多认可,老徐仍感到有些赶不上年轻人。“如今的年轻人晓得多,遇到不明白的很会在互联网上查,比我们更能适应当下多元化的服务需求。”老徐认为,及时吸收更加精湛的新鲜血液,非常必要。

  1997年诞生的丁洪,正是老徐口中“晓得更多”的年轻人。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结业后,丁洪就在杭州殡仪馆从事告别会司仪主导工作。作为人生谢幕礼的“导演”,他用语言诠释对生命的尊重,抚慰生者的伤痛。

  每次告别仪式前一天,丁洪会提前与逝者家属沟通告别仪式流程和司仪稿。多年的学习让他对需要忌讳的点或是处理突发情况的要领了然于胸。好比,不能说“你好”“再见”,进程中若遇抵家属情绪失控该如何处理...。但偶尔,丁洪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原来,随着思想的解放,大家的“告别”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有的想在告别仪式上弹钢琴、拉小提琴,有的想要全息影像,还有需要用外语来主持……“服务越来越难做了。”丁洪感慨道。

  大专结业的殡仪服务员马敏敏也有同样的技术恐慌。“殡葬目前还是一个比较传统、单一的行业。为了满足家属个性化需求,还是需要一些在其它领域也有所擅长的跨界型人才的加入,好比播音主持人才、信息技术人才等。”

  其实,除了对跨界技术的迫切需求,殡葬专业专科结业生在管理层面的困境同样突出。杭州殡仪馆职员对记者说,当前,殡仪馆管理岗中几无殡葬专业结业同学的身影。年轻的殡葬专科结业生走进殡仪馆工作,造成行业新技术,但就管理岗位而言,还是更需要本科以上的专业对口结业生。

  随着本次民政职业大学推出中国首个涉殡葬本科专业,从业者的诸多困境似乎有望被打破。然而,站在新的节点上,从业者也有所疑虑:“会不会只是多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头’?”“学习内容上有没有升级,能不能为家属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殡葬专业本科生是否更能满足管理岗的切实需求?”……

“白事”本科怎么学?

让生命文化教育浸润人才培养

  其实,不仅是从业者有所疑虑,很多民众同样感到困惑——学“白事”读三年不够么?殡葬专业真的需求升格到本科条理么?在我国殡仪教育开创者、民政职业大学(民政部培训中心)生命文化学院荣誉院长孙树仁教授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记者了解到,国内开设殡葬专科专业20余年来,每年培养殡葬专业学生数量总计1200人左右。这从一定水平上解决了一线的技能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但远远不能满足殡葬行业发展和群众对于高品质民生福祉的切实需求。

  孙树仁分析,以往殡葬教育重视中专和高职高专条理的人才培养,而当前殡葬事业正处于“传统殡葬向现代殡葬转型”“殡葬管理向殡葬治理转制”“殡葬文化向生命文化升华”的三大转变期,人才需求也有了新变化。殡葬行业亟须本科条理的 职业教育 来满足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殡葬专业升格到本科的目的,是应对老龄化社会对民政服务需求的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去世人口1110万人,平均每3秒就有一个人离去,“老龄化社会就需要有更多、更高条理的殡葬领域人才。”

  现代殡葬行业期望的高条理人才是啥样的?

  孙树仁将偏重点放在研究上。他认为,当前殡葬行业所需人才主要包含现代殡葬研究、策划、创新人才,现代殡葬服务项目开发人才,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布局人才,体制与运作机制改革研究与创新人才等。

  民政职业大学生命文化学院院长何振锋则认为,技术型人才同样重要。“随着殡葬行业从技术含量低向人文、生态和科技殡葬转型升级,‘互联网+’、AR、 3D打印 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智慧殡葬管理、殡葬文化研究等新需求对高条理技术技能人才的切实需求也愈发迫切。”

  那么,殡葬专业专升本又能为当前困境造成哪些改变?

  记者了解到,现代殡葬管理专业面向殡葬行业的民政管理、殡葬服务管理、殡葬文化研究、殡葬设备与产品研发、遗体防腐整容、遗体火化与殡葬设备维护岗位等职业群,课程设置大致包含生命文化教育、殡葬管理学、殡葬信息与智能技术、殡葬服务机构管理、安宁疗护与哀伤抚慰、遗体防腐整容技术、公墓规划设计等。

  何振锋认为,殡葬本科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是更高维度的,涉及的学科体系也会更多,好比医学、机械、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等。

  在何振锋看来,在殡葬本科精湛的培养下,学生除了具备技术与服务层面的能力外,制定标准与技术研发和管理层面的能力同样具备。好比,要能够参与制定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工作方案、进行殡葬文化研究,具备技术研发、科技成果或实验成果转化的能力;要掌握民政管理和殡葬服务机构运营与管理的专业知识,能够对殡葬服务机构进行管理,并对殡葬从业人员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指导、解决现场较复杂技术问题和现场创新的能力等。

  “殡葬本科教育不仅让殡葬人才的就业渠道得到拓宽,胜任管理岗位,也为后续相关行业提供更具人情味、更个性化的服务奠基了基础。另外,殡葬专业专升本释放的信号也有益于大众建立正确的生活观、生死观和生命观。”孙树仁说。

“歧视与偏见”未消

殡葬 职业教育 仍需久久为功

  当专升本解决了一部分掣肘殡葬教育、殡葬行业进步的现实难题时,还有一部分突出问题仍旧存在,且严重影响行业发展。职业偏见正是其中典型。

  近些年,人们对殡葬行业的了解和接受水平已经有所提高。但即便如此,殡葬行业的职业歧视和偏见还是普遍存在。多位殡葬行业从业人员向记者坦言,旁人偶尔表现出的“忌讳”或是“好奇”,令他们颇感压力。

  1999年诞生的杭州殡仪馆殡仪服务员吕晓宁来自山东,她表示,结业直到今天除了爸妈,没有人知道她做的是殡葬相关工作,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此更是蒙在鼓里。

  “老一辈人还是会觉得‘晦气’。我在外面工作,回去的机会少,倒不怕别人的冷眼,但我家人不行,我无法接受家人因为我的职业而被歧视。”吕晓宁说。

  不止是吕晓宁,记者在与多位殡葬行业从业者交流后发现,他们大多不会和任何外行人谈论自己工作相关的任何话题,即便是非常亲密的朋友——

  “有些人会避忌这个,我们也不想去触别人霉头。”“聊起工作,逃也逃不开的问题就是‘你不怕吗’,已经不想再解释了。”“之前我们有一个同事,跟对象谈了三个月恋爱,对方得知他在殡仪馆工作立即提了分手。”……

  这些偏见从哪里来?孙树仁分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去世一直被视为禁忌话题,这也造成殡葬行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神秘的,偏见从未知中发生。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认为,我国 职业教育 的条件相对薄弱,加之社会大众对 职业教育 的理解较为偏颇,也是造成殡葬行业存在职业偏见的因素之一。

  其实,很多业内人士指出,职业偏见给行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好比从业者难有职业荣誉感、人才流失、行业难以创新发展...。“职业偏见”该如何被打破?孙树仁认为,进一步向社会大众进行生命文化科普非常重要。

  近些年,殡葬工作的生命文化教育功能日益受到重视。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埋葬的指导意见》和2018年民政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增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皆提出要建设一批生命文化教育基地,缔造优秀殡葬文化传承平台。

  据孙树仁介绍,当前,各地启动了开展生命文化教育的多种探索,力求为公众提供生命文化体验。好比,殡仪机构在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开展生命文化开放日、生命文化教育日等活动,缔造可供公众浏览的生命文化长廊、生命文化教育馆等,编写通俗易懂的生命文化读本……

  “当大众能正确、坦然地面对去世,恐惧、焦虑等心理有所缓解,偏见也就迎刃而解。”孙树仁说。

  樊秀娣则建议,要构建更具开放性、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学校结构体系,建立 职业教育 、普通教育各环节都打通的教育“立交桥”。在培养出更多社会急需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保障技术技能型岗位职员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收入。

  “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会有更多劳动者愿意加入到技术技能型工作群体中, 职业教育 也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樊秀娣说。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