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留学圈的-爱马仕-效应 - 背后是解不开的-名校情结-
【爱马仕】留学圈的-爱马仕-效应 - 背后是解不开的-名校情结-
浏览次数:【299】  发布日期:2023-8-15 7:04:10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爱马仕】 【名校情结
 

  文/羊城晚报记者孙唯实习生邹茉

  “对名牌大学的崇拜,正如对爱马仕的追求一般。”某大学咨询公司顾问Eric Sherman打了一个这样的例如。近些年来,海外名校录取率持续走低的同时,学费却居高不下。奇怪的是,令人咋舌的高额学费不仅没有冲淡留学生及家长对于名校的热情,反而使名校情结日渐攀升。高额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缔造一个“名校梦”是否值得?留学圈的“爱马仕”效应是否只是我国爸妈的“自作多情”?

  多所名校学费高涨家长热情不降反升

  近年来,以藤校为领导的海外名校年均学杂费逐渐突破8万美元的大关。其中,哈佛大学2023-2024学年的学费上调至54269美元(约39万元人民币),整体就读费用在82950-87450美元(60万-63万元人民币)之间;耶鲁大学2023-2024学年学生就读的款项为83880美元(约61万元人民币),较上一学年上涨3.9%。除哥伦比亚大学之外,其余藤校均已突破8万美元/年的大关,直逼9万美元/年。

  除美国藤校以外,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等英国头部院校的学费也均有不同水平的上涨。通货膨胀、政府资金减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高教投资市场化等都可能影响学费波动的直接或间接因素,为了保证有充分的经费运营学校,上调学费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学费高涨的背后并没有浇灭人们对于名校的巨大热情,名校吸引力仍广泛存在于中国考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在前不久结束的2023申请季中,甭管是美本、英本或是其它热门海外留学地,大部分知名院校的申请人数或申请材料数都有增长,英美两国更是有很多院校申请纪录再创新高。

  而录取率却不容乐观,美国多所藤校录取率跌破5%,哈佛大学在2023申请季实际录取人数为1942人,总体录取率约为3.4%;耶鲁大学实际录取人数为2275人,录取率约为4.4%。另外,其余世界排名靠前的美国名校录取率均为百分之几至百分之十几不等。英国世界排名前列的伦敦大学学院和帝国理工学院录取率也跌至近几年来的新低。

  高标准、严要求的海外名校使更多留学生及家长想要奋力争取这张入场券,顶尖学习资源造成的不仅是更广阔的视野、更健全的人生观,同时也像是一张留学圈“奢侈品”标签,对于部分家庭而言,甚至可以成为身份的象征。

  这时,名校高额的学费开始使人们反思“精英”教育是否真的需求这么多钱?世界排名是否变相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性?顶尖大学对于学费波动也有一套说辞,布朗大学表示:“不管一个家庭经济状况咋样,上大学都是一项重大投资。”因此,虽然学费高企,但能使孩子有机会在名校接受高等教育,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一场不亏本的“买卖”。

  为求职增加竞争力读名校成自我投资

  某位家长曾经花费75万美元(约543万元人民币)请一位顾问,帮助孩子从7年级开始规划路径,只为了申请上一所更卓越的名校。当被问及这一切是否值得时,他的回答是肯定的。在不断打磨申请材料和各类考试成绩后,他的儿子共申请了22所学校,最终获得了耶鲁大学的垂青。

  当然,精英阶层们也其实不是只是为了一张标签买单,更多人选择将名校当作一场自我“投资”,且大概率拥有较高的回报率。乔治城大学劳动力和教育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入学后十年及40年的平均债务和工资中位数,名校的回报率极其明显。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前五位分别是: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和乔治城大学,其中前四所均为2023年QS排名前十的顶尖名校。

  更直观来看,入读大学十年后,常春藤盟校结业生的收入是其余大学结业生收入的两倍有余,以哈佛大学最为明显。随着国内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更多学生希望通过留学经历提升学历,为求职增加竞争力。因此,想留学、读海外名校的切实需求也会只增不减。

  在全国青联委员,法国劳动部特聘外国专家,巴黎第贰大学外国语言文学院、信息及数字化学院客座教授卢宇看来,顶尖教育资源代表着学校拥有卓越的师资、丰富的教育内容和顶尖的设施。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获得高水平的学术指导和实践机会。对于中产家庭的学生而言,接触这些资源有助于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升职业竞争力。

  这些充分的教育资源最终大致落在两个方面: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拥有强大的内心,成为更好的自己。卢宇认为,虽然顶尖教育资源对于中产家庭的学生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可是否能够实现阶层的跨越,还需考虑个人的专业选择、兴趣发展和职业努力等多重因素,甚至某些情境下,校园内认识的朋友,比专业选择对未来发展的影响更大。

  标签承载巨大红利背后压力不可思议

  曾任耶鲁大学教授、同时是招生办人员的William Deresiewicz曾经发表过一篇知名文章《Don't Send Your Kid to the Ivy League》(别把你的小孩送进藤校)。即便藤校结业生的高就业率和高回报率有目共睹,可在他眼里:“名校背后的精英教育体系造就了那些聪明、有才气、有动力的年轻人,但他们也会存在焦虑、胆怯和迷失,没有啥求知欲,目标感不强。”相反,他认为处于普通院校的同学们往往更加有趣、更开放。

  学生不应当被一张标签困住,虽然对于大部分我国的学生和家长而言,从诞生开始,每一次升学背后,“名校情结”一直困惑着许多人。然而,名校的光环其实不是适合每一个人,标签承载着巨大红利的背后,也同样承载着普通院校不可思议的压力。

  据KnowYourself发布的《中国留学生心理自助手册》中的数据显示,参加调查的一万多名留学生中,高达83.95%的被访者在整个留学进程中经历过至少一次心理溃散;44.58%的被访者想到过放弃,但其中的绝大多数(94.59%)还是坚持完成了学业。留学生在国外独自求学的进程中,需要面临类型多样的作业和研读大量资料和文献,学业造成的压力在名校留学生中更是普遍存在。

  不可否认的是,“名校标签”的确具有相应的影响力,但不能单纯地定义一个人的价值,要重视个人的全面发展。卢宇指出:“要理解成功的路径多样。进入名校固然有其优势,但成功不仅仅决定于学校的名气。无法进入名校的留学生应当坚信,个人的能力和努力同样可以在其它领域取得卓越成绩。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和职业路径,不仅有益于个人的成长,也能在将来的职业领域中取得成功。”他还强调,只要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关注自身的发展进步。不一样的教育路径都能为自己创造机会,只要保持努力和坚持,同样能在职业历程中取得成功。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