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投入不到10万 半年获利550余万!揭秘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权的-黑色生意-
【维权】投入不到10万 半年获利550余万!揭秘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权的-黑色生意-
浏览次数:【138】  发布日期:2024-9-23 13:59:43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投入
 

  9月10日,一家地方性律师事务所突然被查封,引起业界强烈关注。

  记者多方了解到,这家律所之所以被查封,起因是它与一家“同名”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共用办公场所,涉嫌违法犯罪。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这背后,是这家律所与当地原先负责P2P催收的黑产组织“合作”,参与所谓的民众债务“优化”、证券投顾类代理维护权益业务。且这家律所将自己的律师资质“借给”上述黑产组织设立的法律咨询公司,令后者在注册法律咨询公司后,对外声称律所服务,实则涉嫌诈骗,帮个人客户“虚构”证据(行话叫“证据补充”),进行恶意代理维护权益。

  在他看来,这家律所被查封,也揭开当前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现象日益泛滥疯狂的“冰山一角”。

  在保险代理维护权益、减免债务代理维护权益遭遇严打后,近年黑产组织正将魔爪伸向上述领域。

  记者独家获得的行业数据显示,2021-2023年期间,证券投顾领域的用户投诉数量快速增长,其中去年超过23000起,较2021年增长约400%。

  “目前,该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机构显现中介化、独立化、专业化发展,并形成完整的黑色产业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与侵害投资者权益。”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目前在证券投资咨询非法代理维护权益领域,营业收入最高的三家代理维护权益机构年收入均超过5000万元。

  一起案件揭开黑色产业链的“暴利操作”

  年初,某地公安部门破获的一起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案件,揭开了这个黑色产业链的“操作内幕”。

  2022年7月12日,一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有关人员报案称,其公司在2021年8月18日与一名用户签订《用户服务协议》、《软件许可使用协议》,约定由其公司向这位用户提供公司自行开发的证券投顾类软件服务,用户因此支付服务费26232元人民币,服务期限至2022年2月18日。

  签订协议后,这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根据协议约定向这位用户提供服务。但在2022年4月15日,上述用户通过一家代理维护权益公司恶意申请退费,并称若不全额退还服务费,将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最终,这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被迫全额退还服务费。

  之后这位人员发现,从2022年1月起,涉及恶意投诉维护权益的顾客超过600人,退赔费用达到数千万元人民币。

  在接到报案后,该地公安部门通过走访排查、资金分析、数据分析等侦查手段,发现从事代理维护权益团伙30余个,主要分布于湖北、安徽、福建等多地。

  可是,由于当时打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在全国范围内尚无典型案例,司法途径仍处于需要摸索的阶段,地方公安部门经过反复斟酌,决定对其中一个代理维护权益团伙进行抓捕。

  经查,相关犯罪嫌疑人曾在投顾公司工作,期间发现投顾公司害怕客户向金融监管职能部门投诉举报,且一般投诉的顾客都会得到公司的退钱,因此他从公司辞职后,开始经营“维护权益公司”,并以“维护权益公司”名义唆使投顾公司用户以向金融监管职能部门投诉举报相要挟,向投顾公司讨要服务费退钱并从中收取劳务费,仅6个月获取利益550余万元。

  截至破案时,相关公安部门在其电脑查获20余家证券投资咨询(投顾)机构的逾5万条客户信息。

  这背后,是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机构向运营商渠道购买证券经营机构的顾客电话名单、和借助手机操作系统漏洞获取证券经营机构的APP安置名单,甚至通过大型三方平台投放广告,从而获得大量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用户个人信息,从中挑选服务合同到期或即将到期的用户,教唆他们寻找各种“理由”或虚构事实,申请全额退钱。

  记者获悉,随着公安机关对买卖公民信息的打击力度加强,近年这些代理维护权益公司转变策略,开始通过编造发布虚假信息的形式获客——尤其是最近数月,很多非法代理维护权益公司利用自媒体平台的监察管理漏洞,借助短视频流传力,通过在各大三方平台捏造和编辑“凄惨段子”诽谤股市和证券经营机构,教唆用户申请全额的投顾类服务退钱,并与他们签订所谓的委托代理维护权益合同。

  在获得用户“授权”后,这些非法代理维护权益公司开始编写某些话术话本,通过向主管部门投诉等方式,要求与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在约按时间内全额退钱,不然将采取进一步措施。

  “面对该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虽然知道所谓的投诉材料都在虚构事实以博取相关部门同情,但为了避免投诉量激增干扰公司正常经营或引发监管问责,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处理。”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目前,证券投顾领域非法代理维护权益俨然成为全新的“暴利行业”——在获得全额退钱后,非法维护权益代理机构会向用户收取20%-50%服务费,基本实现“日进斗金”。

  通过这样的行径,有非法代理机构在短短4个月内获得逾3000万元总签单金额,创造总退钱金额逾千万元人民币,获得相应服务费收入逾250万元。

  这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目前在证券投资咨询非法代理维护权益领域,营业收入最高的三家代理维护权益机构年收入均超过5000万元。

  “打击”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难度不小

  针对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现象激增,相关公关部门曾对此深度分析,认为此类案件的操作手法相当“新颖”。

  相较普通讹诈勒索案件,该类案件具有三大新特点:

  一是具有涉网性质,即利用网络广告引流,还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发布大量代理维护权益广告和所谓的成功案例,以虚假法律顾问公司的身份为客户提供服务,并利用客户没有成本,只需“维护权益”的心理,吸引客户与该类团伙签约。客户一旦被广告内容吸引同意进行所谓的维护权益,则会成为该团伙的工具。

  二是部分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人员具有投顾行业从业经验,深知投顾公司忌惮状况,能针对性地制作编写相关话术,采取向主管部门投诉等方式实施违法犯罪,强逼众多证券投顾类机构只能“破财了事”。

  三是犯罪成本低。非法代理维护权益机构的主要操作成本是购买客户信息的款项、房租与办公用品,相关投入金额较小,但其业务收益相当惊人,好比上述破案被抓获的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机构先期投资额不到10万元人民币,却在短短6个月内获取利益550余万元人民币,如此高的 利润率(55倍)造成越来越多年轻人“揭竿而起”。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打击”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之所以难度不小,一个主要起因是该类机构的反侦察意识强,往往注册众多公司并使用他人担任企业负责人,且不使用实际地址经营,造成其中一家公司被侦查或一个窝点被摧毁,他们又能很快另起炉灶,重操旧业。

  另外,由于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领域尚未形成首例根据“讹诈勒索罪”定罪的案件,目前多地公关部门主要根据侵犯公民信息罪定罪的起刑期与实施罚款力度。

  这位业内人士认为,这未必能给予非法分子足够强的“法律震慑力”。

  他还透露,多家投资顾问咨询公司在遭到报案检举后,某些地方法院要么以侵犯公民信息罪查处非法代理维护权益机构,要么以新兴犯罪问题比较特殊为由未认定讹诈勒索意见,且由于证据不足等原因未提起公诉。

  记者了解到,地方检察院等相关部门之所以对该类新型案件定性仍在研究,一个重要因素是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行为涉及多种犯罪表现,好比讹诈勒索、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破坏生产经营、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非法经营等,且每种犯罪的认定条件又有严格的法律要求,但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行为往往符合法律规定的部分条件,又不能完全适用法条,给其行为性质认定造成难度。

  “目前,打击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现象的表现缺少相关指引。”前述业内人士直言。根据目前对非法代理维护权益团伙打击情况而言,对相关行为的认定、案件性质的认定、相关非法分子的定罪量刑都存在较大难度,若相关部门迟迟没有出台针对打击该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行为的引导文件,各地政府部门对代理维护权益相关行为的打击标准与标准难以统一,无益于各地对该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行为开展精准打击。

  出台打击投顾类黑产指引文件“刻不容缓”

  针对打击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行为所面临的诸多实施难点,相关专家提出多项建议。其中包含多部门联合设立对非法代理维护权益恶意投诉与正常维护权益的判别机制,并进行区别处理——由于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机构往往会教唆服务期已完结的用户进行全额退钱,针对该类用户客群的“投诉”,多部门应迅速识别其是否存在非法代理维护权益机构的教唆。

  另外,多部门还可以联合行动,针对一个非法维护权益的典型犯罪公司进行重点突破,若能形成首个证券投资咨询领域被定为“讹诈勒索”的案例,将有助于增强对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的犯罪打击力度。

  目前,针对日益泛滥疯狂的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现象,多部门已采取措施。

  在文章开头的那家律所被查封前,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司法厅与公安厅在6月下旬发布《关于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类经营主体专项整治工作的通告》,其中包含要求当地公安部门专项整治,发现涉及公关机构管辖的违法犯罪表现,由公关机关依法查处。

  5月1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针对代理维护权益的危险提示,盲目参与“代理维护权益”可能给消费者造成三重风险,一是面临财产损失风险,二是面临信息泄露风险,三是面临法律责任风险。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还指出,消费者因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与金融机构发生纠纷时,请通过与金融机构协商、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金融监管职能部门反映、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渠道提出诉求,不可轻信非法分子虚假承诺,切勿受唆使参与非法活动,防止陷入法律风险陷阱。

  最近,上海金融监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金融监管局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成功打击非法职业代理投诉组织16起,涉案金额6042.67万元人民币,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一位地方办案人员指出,要更有效地打击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行为,持牌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也需巩固自律。在案件办理进程中,他从部分客户的聊天信息里,发现部分投顾公司业务人员为了拉拢客户提升业绩,违反公司有关规定,向客户推荐股票,尽管这属于个别现象,但也是用户投诉的重要依据。他建议投顾公司进一步强化对公司从业人员的管理,避免在服务过程出现违规行为,进而被非法代理维护权益公司“要挟”。

  在他看来,针对代理维护权益公司的惯用作案手段,多部门还可以细化对投顾公司投诉举报件的考核方式,好比区分投顾机构是否担责、根据诉求区分正当维护权益还是恶意维护权益等,避免投顾公司为了减少用户投诉举报,一味向非法代理维护权益机构让步退钱。

  “另外,相关部门对投诉举报平台的登陆方式进行调整,也能增加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的实施难度。”这位办案人员认为。其中包含进一步落实实名制,如采用人脸识别、软件认证等方式,给非法代理维护权益公司在实施代理维护权益行为时设置“障碍”。

  记者多方了解到,为了持续增强针对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现象的打击力度,多位业界专家认为多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指引文件。

  “对于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的相关整治,应采取打防结合的形式进行。一方面从缩减代理维护权益公司客户范围,提高代理维护权益公司经营成本,增加实施代理维护权益行为障碍等方面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另一方面则要从打击入手,多部门协作制定相关的工作指引或整治方案,对涉及违法犯罪的代理维护权益行为严厉开展打击,遏制证券投顾类非法代理维护权益团伙的野蛮发展。”前述业内人士直言。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9-10【违法犯罪】2022年以来中国公安机关查实涉嫌赌球假球比赛120场
 ● 相关资讯专题
违法犯罪】  【从业人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