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需要有自己的平准基金,但这个基金不是用来将股市维系在某个点位上的,而是用来帮助市场正常运行的。了解了这一点,投资者即可以对市场的正常运行抱有稳定的向往,同时也会纠正有了平准基金,股市就不会下跌的错误认知。
有关设立A股平准基金的问题,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被提了出来。尤其是2015年股市出现异常波动,一度出现千股跌停,相关部门随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事后有人提出,如果有平准基金,在市场刚出现异动时就予以干预,也许问题不至于发展到极其严峻的水平,以至于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力度保护市场的平稳运行。不过,也有人提到,那时市场存在较大泡沫,并且有违规资金入市。在这种情景下,平准基金如果轻易入市,其实不能起到有效释放风险的作用,还是应该更多地让市场机制来施展作用。
9年过去了,在今年很长一段时期内,股市的运行又一次遇到了困难,尤其是1月份大盘的持续下跌,和8月份指数处于低位时流动性风险凸显,令人感觉的确需要有外部力量才能改变这种被动的格局。当时也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消息利好政策,并且安排专业机构投资者加大对股市的投资力度。这些举措当然有助于稳定市场,但如果只是表现为头痛医头式的仓促应对,而没有一套完整的应对机制,那么即便市场最后得以稳定下来,也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实属事倍功半。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表报告,明确建议国家发行2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以组建股票市场的平准基金,通过对蓝筹龙头股和ETF的低买高卖来增进市场的稳定运行。对于这样一个建议,市场各方反响强烈,几乎一致表示赞同。毕竟A股市场已经积弱太久,并且成了全球股市的估值洼地。实践证明,为了市场的长治久安,确有必要引入并且积极发展平准基金。
那么我们期望的是啥样的平准基金呢?或说引入并发展平准基金是派什么用场的?一种极为常见的说法是用来“救市”。通俗地说,就是在股市非正常下跌时出手买入,以阻止其进一步下跌。其实这种说法有点似是而非。如果股市处于估值的高位,或是遇到了系统性风险,这个时候动用平准基金进行干预,多半是难以取得相应的效果。如果估值过高,那么下跌就是个挤泡沫的过程,此时人为地去托市,不仅违反市场规律,同时也无益于行情的理性运行。当市场因为基本面发生变化而下跌时,其实是估值的回归。如果平准基金轻易出手,那么很可能就是逆势操作,同样不会有好的效果。历史上有过很多这方面的案例,事实证明,不管如何使用平准基金,都不会改变市场的基本运行趋势。
平准基金的意义,实际上就是在市场机制因为某种原因失灵时,通过买卖行为给市场注入流动性,促使其恢复常态化运行。在这里,平准基金客观上是监管职能部门某种意志在市场上的真实写照。对于股票的涨跌,一般情境下,政府是不应该干预的,而是要让市场自行进行调理。但市场也有可能失灵,譬如出现了恐慌情绪,投资人的交易行为失据,并且出现了流动性风险,这样不仅会影响市场功能的正常施展,也会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甚至实体经济的运行。此时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干预,而干预的目标是通过注入流动性,让市场机制重新能够施展作用。客观而言,相比股票市场的总规模,平准基金的数量总是有限的。好比,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建议组建两万亿元平准基金,也就相当于当前一天多一点的成交量,因此它对股市走势的实际影响其实不会很大。可是,平准基金在市场处于重要的时刻入场,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给出了积极预期,也促使投资者理性地来看待市场。这样,一方面能够抑制行情的无序波动,另一方面也会调动投资人的信心。一旦投资者有了信心,那么行情也就能够恢复正常运行,在正常的多空博弈中寻找到自身的合理点位。
央行有关责任人表示,有关平准基金的问题,现在正在研究。的确,中国证券市场需要有自己的平准基金,但这个基金不是用来将股市维系在某个点位上的,而是用来帮助市场正常运行的。了解了这一点,投资者即可以对市场的正常运行抱有稳定的向往,同时也会纠正有了平准基金,股市就不会下跌的错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