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频繁“剁手”,满载而归;
有的人保持“理性”,货比三家、谨慎下单。
“双11全球购物狂欢节”,如同一场消费者的购物盛宴,年年如约而至。今年的“双11全球购物狂欢节”,比以往来得更早。
人民网 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场“购物盛宴”中,很多消费者成功淘到了心仪已久的高性价比商品,但一些促销折扣隐藏“阴谋”、物流延迟、货不对板等“老问题”也仍然存在。
“在直播间购物踩过雷,我媳妇儿我们时常在直播间买东西,一二十块的退也不值当,基本都扔了。”部分消费者在接受采访中谈到。也有消费者对记者说:“今年还没有‘踩雷’,大都在头部主播那儿购物,品控还是有些保证的。”
“建议在货源上要进行把控”“平台要加强监管”“要出具更加详细的产品报告”……更多消费者们向记者建议。
在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中心主任吕来明看来,今年的“双11全球购物狂欢节”显现出“1”个不变与“3”个变化。
“1”个不变,是“双11全球购物狂欢节”作为电商全行业参与的商业促销活动,对增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功能始终如一。
“3”个变化,一是热度下降、时间拉长,消费者可以自在下单,享受理性消费和比较过程,商家也有更多时间备货,提高售后服务品质;二是活动从追求业绩数量转向多元化、精细化服务,重在改善消费服务体验,如边远地区包邮、生鲜商品退货处理等;三是价格竞争仍然存在,但低价竞争水平相对弱化,说明经营者已经意识到单纯低价其实不是长远之计,要从提高商品和服务品质入手,才是持续发展的正道。
围绕直播带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吕来明建议,首先,要明确披露带货主体和商品来源,强化对直播间运营者和主播的约束;其次,直播平台应加强对运营者和主播的身份核验和动态监测,通过黑名单制度净化市场秩序;还要明确夸大宣传、货不对版的责任主体,严格要求头部主播承担起社会责任。
走过16年的“双11全球购物狂欢节”,不仅是消费的狂欢,更是品质与服务升级的见证。要通过加强监管、提升质量,让每一次线上消费都能成为一次满意的购物体验,如此才能持续激发消费者的热情,共享电商节日盛宴。(实习生高艺桐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