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戚耀琪
近期,“苏宁被曝强制员工刷单”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有媒体联系到苏宁易购官方客服,对方表示,苏宁易购官方明令禁止员工刷单,如果出现刷单的状况,则可能为员工的个人行为。然而,刷单行为其实不会因“禁止”二字而从此消停,甚至刷单本身已经成了企业潜在规则和商业“惯例”。
据河南电视台12日报道,前苏宁店长小王曝门店“刷单”任务,称每逢节点活动,公司都会要求门店达成一定销售金额,如果完不成剩余的缺口需要店员自己先刷出来,后期完成相应的指标再退掉,即“刷单”。多的时候,店长一次要刷3万-5万元人民币,店员得刷1万-2万元。
对于门店的刷单,企业当然会严厉表达禁止,可是禁止的愿望其实不能杜绝现实的表现。原因就在于,从上到下销售金额层层下达,不完成任务轻则扣罚,重则滚蛋,作为趋利避害的人之常情,制造业绩假象以活过当月,就会成为员工迫不得已。甚至员工不刷,店长都会要求强刷。尽管如此,没有一个门店或平台会承认有刷单行为。很多员工自己掏钱请人去刷,最终都是为了完成看起来好像很美的这个销售金额。
然而这种无非是幻梦成空的业绩数字,对于企业而言,只不过是内部官僚主义积习而成的怪胎。只看数字,不管水分,只求汇报,不求回报。这就是企业内部价值观混乱、业绩设置高度扭曲,市场真实状况和员工真实表达无法传递到决策层引发的。时间一长,企业亏损还是会在真实的全年销售与利润中得到体现。而作为企业高层,又只会简单粗鲁地认为是员工不够进取,于是就会在各种威逼加利诱中制定更加复杂的考核,造成新的刷单行为。
不仅门店内部,“双11全球购物狂欢节”同样也是网商对外刷单的高潮时期。刷单才有销售量,才有排到搜索前列的可能。而究竟是不是刷单,平台未必都真的有能力和意向去揭发制止。对消费者而言,很多明显是山寨的商品,却因为销量与好评数多,结果还真的会给消费者以幻觉:“或许这是正品”“或许是捡漏了”“或许是尾货”,总之,“既然这么多人买,应该假不了”。偏偏很多行业的代工和做假水平已经特别高,的确也就给很多无从比较真伪的消费者造成了大量“性价比极高”的名牌商品。
一方面,刷单本身是非法行为,因为它刷出的是不存在的交易信息、交易记录和评价,形成了对别人的误导。以至于刷单本身,都能成为一种诈骗手法。另一方面,刷单又是商业里常见的“惯例”做法,因为它有助于企业的竞争,当然,这种竞争就是一种不正当竞争。然而,刷单能够方兴未已,长期存在,这也显示出客户对于商品的真实状况,并没有太丰富的知识储蓄与认知能力去应对。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清清楚楚消费,诸如视频直播、7天包退包换、网上申诉等做法,都能起到一定的纠偏作用。然而,唯有刷单本身危害性最大而隐蔽性又是最强的。看销量决定购买与否仍然是大多数人的判断坐标,因此甭管是企业内部监督还是市场行政监管,都要保持充分的压制能力。全力把泡沫挤掉,才能让市场更健康,让消费者少掉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