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涉案5.9亿元的银行诉退市公司案件引发关注。
近期, 长沙银行 发布的关于诉讼事项的进展公告显示,该案件原告为渤海国际信托,被告为宜华生活,目前处于二审阶段,涉及借款本金5.9亿元及相关利息、罚息、律师费等。而 长沙银行 是此次渤海国际信托的委托人。
长沙银行 指出,因不服一审判决,宜华生活科技公司等向 湖南省 顶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撤消一审判决中关于质押物监管费的相关条款。同时,该行已对该笔贷款足额计提了减值准备。
渤海信托“追债”宜华生活生变
根据 长沙银行 公告,原告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渤海·长银第4期单一资金信托计划的受托人)就与被告宜华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刘绍喜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向 湖南省 长沙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
9月27日 长沙银行 发布公告披露, 湖南省 长沙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该《案件民事判决书》结果为原告渤海信托胜诉,被告宜华生活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原告渤海信托借款本金5.9亿元;被告宜华生活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原告渤海信托支付质押物保管费约443.6万元等。
因不服一审判决,一审被告宜华生活向 湖南省 顶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人的核心请求为撤消(2024)湘01民初146号《民事判决书》第贰项判决,改判上诉人无需偿还质押物监管费等;一审关于质押物保管费的受理费,和二审案件的受理费,均由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承担。” 长沙银行 公告显示,最近, 湖南省 顶级人民法院决定受理该上诉案件并组成合议庭。
值得注意的是,宜华生活多年前就因财务做假退市。
公开资料显示,宜华生活主要从事家具和木地板等家居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这家公司曾经是一家上市公司,但宜华生活2016年至2019年连续四年财务做假,监管对其及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罚款的行政处理,2021年该公司因此退市。
长沙银行 为何卷入纠纷?
长沙银行 为啥会身陷这桩纠纷?案件还要追溯至4年前。
2020年1月7日, 长沙银行 作为渤海·长银第 4 期单一资金信托计划的委托人/受益人向渤海国际信托(信托计划受托人)交付了5.9亿元信托资金,由渤海信托向宜华生活发放信托贷款本金5.9 亿元人民币,贷款期限为3年。
然而,作为出资方, 长沙银行 并未收回这笔资金。
在财务做假的几年时间里,宜华生活疯狂扩张,资金流非常紧张。2018年至2021年,其收入分别下降7.7%、29.2%、92.0%和60.8%。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之间,该公司财务做假金额高达超400亿。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披露的调查情况,这期间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构销售金额等方式虚增利润20余亿元;通过伪造银行单据等方式虚增银行存款80余亿元;未按规定披露与关联方资金往来300余亿元人民币。
2020年,宜华生活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同年,该公司因一笔20亿元借款,被浙江产融向法院申请司法冻结公司持有的股份。随后规模为10亿元的“17宜华企业MTN001中期票据”未能完成兑付,构成违约。2020年4月24日,因涉嫌信息披露非法,宜华生活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侦查。2021年3月22日,该公司被上海证交所摘牌,正式退出A股市场。
长沙银行 资产质量引担忧
尽管 长沙银行 在公告中预计“本次诉讼事项不会对本行的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造成重大影响”,但业内仍然认为,这不仅影响了 长沙银行 的资产质量,还将渤海国际信托等许多家金融机构卷入其中,可能发生连锁反应。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案件不只是金额上的损失,它反映了在资本市场中很多金融机构在面对高风险项目时的盲目追求与缺乏有效的危险管理策略。甚至在贷款明确有本质质押的情景下,如此巨额的贷款仍然未能如期回款。
根据 长沙银行 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累计收入增速为3.8%,较过往年份收入大幅下降。2021年至2023年,其收入增速分别为15.8%、9.6%和8.5%。从利息收入来看,前三季度累计下降1.0%至149亿。以年度来看,为20十年以来第壹次陷入负增长。
资产质量方面,尽管 长沙银行 整体不良率保持稳定,截至三季度不良率为1.16%,环比持平。不过,其关注类贷款比率却在持续走高,到三季度该数据为2.48%,环比整整提升22个基点,较年初提升66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