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让金融更安全地拥抱科技 - 外滩大会热议融合安全
【金融科技】让金融更安全地拥抱科技 - 外滩大会热议融合安全
浏览次数:【800】  发布日期:2023-9-7 21:22:06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金融科技】 【金融机构
 

  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融合发展中有何新型风险与挑战?这成为2023年外滩大会“探索下一代安全智能”论坛上的热议重点。

  “融合是大势所趋,处理好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构建‘各司其职、风险分摊’的合作界限是关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7日在外滩大会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他指出,金融和科技合作进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可控事件,要求平台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两方都作出努力,全面实现安全化找到彼此融合的交叉点。

  记者从现场获悉,国际产业组织“云安全联盟”(CSA)大中华区宣布成立“AI安全工作组”, 中国电信 、蚂蚁集团、华为、百度、火山引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金融测评中心等30余家机构成为首批发起单位。该组织致力于共同解决AI技术快速发展所造成的安全难题。

  金融拥抱科技“危”“机”并存

  近年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依托数字化转型契机,利用 大数据人工智能 技术来帮助传统金融领域节省人力成本,减少员工重复劳动,提升运营效率,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改善客群体验;另一方面,科技助力金融机构解决安全问题上的槽点,包含金融监管、金融反欺诈、数据激增等。

  科技为金融领域的革新造成了新机遇,同时也使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着新挑战。“当前,金融科技已经完全融入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各类业务也受到监管的关注,”杨涛称。他举例称,在银行业方面,监管的关键主要是依法合规、守正创新,统筹安全与发展。杨涛解释,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技术的全面性和复杂性需要越来越多的开放与合作,商业银行实现完全自主创新的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

  中国 民生银行 首席信息官张斌也在会上表示,当前大部分银行的数据都由开源软件来运行,存在较高的运营风险和治理成本,单个银行自主解决的成本较高。他呼吁,国家能够针对相关问题出台措施,助力银行解决使用开源软件造成的危险隐患。

  对于证券业务而言,科技助力零售经纪业务扩展到机构业务、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和中后台等领域,推动证券业务全面向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在此环境下, 数据要素 在证券业务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证券公司纷纷开展数据治理工作。

  证券业务全面数字化使得新问题雨后春笋。杨涛提出,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危险:一是数据治理与 数据安全 问题;二是以技术为核心的行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三是自主可控和自主创新问题;四是投顾业务存在风险,尤其是模型与算法方面。

  而对于保险机构而言,金融科技能够赋能保险业务全流程,保险营销渠道多举措创新,互联网保险目前已经具备相当规模,保险业务生态正在被重塑。

  “保险机构与技术最为密切相关,也最容易存在风险隐患。”杨涛认为,首先,要关注互联网保险的规范性,当前保险科技的应用更多地倾向销售和产品设计端,但对于售后、理赔便利性等环节的多技术运用仍有待提升。其次,要关注信息科技外包风险,保险机构技术外包风险的管理能力亟需提升。再次,在数字化技术深入发展的进程中,保险机构要实施新的战略,强化 数据安全 管理建设,从多个维度保证 数据安全

  实现全面安全化是燃眉之急

  科技渗透进金融机构的日常业务和实践中,使得金融机构在业务的全流程范围中存在风险隐患。“ 人工智能 具有算法黑盒属性、数据依赖性、技术易滥用等特点,造成其过程难解释、行为难预测、结果难控制,” 中国电信 研究院副院长李安民指出,当前,AI+金融面临多维安全风险,包含 数据安全 挑战、算法可信挑战、基础设施可信挑战、技术风险及社会风险五大方面。

  杨涛表示,要完善金融科技生态与夯实基础要素,首要是推动金融科技生态的建设与完善,核心思想是通过正确的激励相容机制安排,促使不同条理的金融科技参与主体合作共赢、协同创新,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工具,改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的效率、降低成本。

  业内普遍认为,要推动不同主体在共同生态圈中实现合作共赢,燃眉之急是要将底层的新型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安全化。李安民提出,要将AI安全能力产品化,使其更可控,具体而言,要将安全能力划分为安全测评、安全监控、安全防护三个维度。尤其是在大模型应用方面,针对隐私识别、违规内容、内容侵权、虚假信息、意识形态、提问行为等提升相应安全能力。

  将安全能力接入金融机构的日常实践,中国 民生银行 已迈出了步伐。张斌称:“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务必建立数字安全防御体系,保障数字金融更好、更快、更稳健发展。”他解释称,在安全攻防上, 民生银行 制定了金融数字安全建设目标,一是数字化安全服务,二是数字化安全运营,三是数字基建安全防护;在具体目标上划定安全架构设计的总体原则,提出了“能力导向、架构驱动”的要领论和“1314金融数字安全体系框架”。

  为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安全能力,也需要科技企业从AI技术底层进行突破和支持。当前,蚂蚁集团大模型安全实践已从“事前、事中、事后”作了努力,一是利用蚁鉴测评进行可靠检测,二是包含数据可控、训练可控、推理可控三个维度的安全可控,三是利用自研系统“天鉴防御”进行安全防御。

  在平头哥半导体软件研发总监李春强看来,缔造科技安全,还需要聚焦芯片安全技术,从硬件角度为安全体系提供支撑。李春强称,对安全生态而言,AIoT能够起到释放顶级要挟检测和预防、预测性与主动性安全措施、完全改变监视和监控、保护 数据安全 和隐私等作用。

  在金融科技生态完善、安全能力实践、底层安全生态塑造之下,最受关注的是数据。“大模型安全全面赋能,对数据的量和质要求特别高,这比算力本身可能更重要。”李安民强调。

  在杨涛看来,要使数据真正成为金融业变革的核心力量,需实现 数据要素 链、数据资产链与数据价值链的“三链融合”。一是 数据要素 链,要把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交易、保障等一系列环节做得更完备、更顺畅;二是数据资产链,数据资产体现了 数据要素 里最有价值的部分,意味着数据更加标准化、可识别、可利用;三是数据价值链,为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等造成“增量价值”,最终助力于“科技-产业-金融”良性互动与融合。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9-23【开源证券】金融机构员工成立空壳公司冒充国企子公司诈骗银行贷款 公安机关 - 加强打击力度!
2024-9-23【银行间市场】多家券商布局柜台债业务 - 助力债市分层远景实现
2024-9-20【金融】-金普月-科普花车再升级 重庆27家金融机构携手主管部门亮相光环
2024-9-19【房地产】贵州遵义 - 支持房地产项目并购重整 鼓励金融机构为优质房企开展兼并收购贷款业务
2024-9-18【金融机构】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 - 金融机构移动应用建设获规范
2024-9-17【金融机构】金融业迎重磅新规!
2024-9-16【高质量】广东森林资源管理秩序持续向好 - 两项指标大幅下降
2024-9-14【2024】金融监管总局 - 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2024-9-15【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总局 - 金融机构应加强统筹,将移动应用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2024-9-11【金融机构】上海金融监管局 - 深入开展银行业代销业务专项整治,发现问题700余项
 ● 相关资讯专题
开源证券】  【空壳公司】  【银行间市场】  【金融机构】  【房地产】  【金融服务】  【金融业】  【高质量】  【2024】  【新能源汽车】  【金融监管】  【消费者】  【金融监管局】  【银行业】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