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三方面,制定了到202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出完善算力综合供给体系、提升算力高效运载能力等六方面重点任务。
如果网络是 数字经济 时代的高速交通网络,那么算力就直接影响着这一高速交通网络的通行自由和应用自由。《行动计划》通过提前规划,旨在为中国参与 数字经济 的竞争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将重要任务细分为25个子项,希望从软硬件设备等算力综合供给体系等领域,为行业提供必要的引导和部署,巩固和提升中国在算力方面的国际竞争优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动计划》首先从概念上框定何为算力和算力基础设施,如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主要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概念的有效厘定有助于为重点任务提供可量化的场域,让新型基建区别于传统基建,杜绝各种浑水摸鱼现象。
数字经济 时代,算力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各级政府对其的注意和支持,是其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而这引发出一个务必正视的话题,即如何才能更好地施展政府的作用,让市场在算力领域施展决定性作用。
这方面需引以为鉴的是传统铁公基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些地方的铁公基等基础设施相对当地经济出现超配现象,造成部分地方的超前基础设施,在经济可行性上变得有些冗余,不仅未能成为当地经济的助推剂,反而抬高当地经济社会运行成本、压低当地投资边际收益率等。
算力真正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其实不单纯以有无和多寡展示,而是以是否有效配置来实现。具体到算力上,就是算力作为一种新型要素资源,唯有运行于低成本、可自由探索链接可能性的场景,才能真正转化成新型生产力。
而消费力才是驱动生产力的内核,消费力依赖于市场经营主体在公平竞争秩序下的试错,这无法通过政府自上而下的规划来引导匹配;因为自上而下的规划不仅需克服信息不同步性,而且还需驾驭信息不完备性(理解不同人的主观感知),同时还需克服算法模型本身对描述现实的不完备性等。
因此,《行动计划》要更好施展政府的作用,就更应立足于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平竞争秩序,有效治理算力领域出现的公共外部性等,如营造开放的市场准入门槛,始终为算力行业提供自由竞争的公共服务,而尽量避免直接干预市场对资源的分配。
政府在算力资源配置中要有所建树,需通过政府公开采购等方式参与。如《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2025年的计算力规模为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等众多指标,应通过政府采购引导,而非政府计划指令实现。
这是因为基于具体应用层面,需要怎样的算力结构,与其实际需求偏好直接相关,也是一个市场选择权和试错权问题,同样也影响着算力的市场应用成本等。哪种算力供给体系能跑出来,需通过自下而上的市场竞争进行试错。将算力供给的决策权和试错权交给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才能保障 数字经济 下的算力供给体系健康发展。
当前, 数字经济 是大国博弈的新领域,不同于相对成熟的行业,这一领域需要更多的创新发展。创新发展需要开放准入的市场秩序,需各类参与主体尝试各要素的各种可能链接。
这需要充分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施展决定性作用创造前提,需要人在市场拥有充分的自由张力。因此, 数字经济 下的竞争,不是单纯的规模和数量竞争,而是创造力和好奇心的企业老总精神驱动的竞争。这要求政府在这一布满未知的领域中,将自身塑形为公共服务者,而非 数字经济 下的总工程师和设计师。
当前六部委印发的算力行动计划,是我国进军 数字经济 时代的又一宣言书,向市场发出了更加积极的前进信号。面对 数字经济 这一富有前瞻性的应许之地,政府需做的是遵循社会发展之理,顺应市场经济的运行逻辑,同时做好护卫社会发展规律的应尽职责,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