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欧盟反补贴调查纯属作茧自缚
【电动汽车】欧盟反补贴调查纯属作茧自缚
浏览次数:【470】  发布日期:2023-10-13 5:49:20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电动汽车】 【桑切斯】 【西班牙政府】 【汽车行业】 【作茧自缚
 

  欧盟对我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助调查,无非是想要通过贸易保护,阻碍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问题在于,汽车是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需要开放的市场,进行公平竞争,而不是保护主义。如果欧盟对我国电动汽车随意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势必给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蒙上阴影,迟滞包含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打不过就坑”,似乎已成为欧美西方国家遏制中国优势产业发展的惯用套路。如今欧盟又把这样的套路用在了中国电动汽车身上。最近,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进口自我国的纯电动载人汽车发起反补助调查,不仅激起中方强烈不满,也引发包含德国在内的很多欧盟成员国担忧。

  反补助调查和反倾销调查都属于贸易救济范畴,其规则有追求公平贸易的涵义。不过,此次欧盟对我国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助调查,仅依据对所谓补助项目和损害要挟的“主观臆断”,缺乏充分证据支持,其实不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则。毫不客气地讲,欧盟此举是在以“公平贸易”之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乃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今天中国汽车企业提供性价比高、可满足不同细分市场和多样需求的电动汽车,赢得包含欧洲民众在内的全球消费者青睐。这种产业优势不是凭借所谓“国家巨额补助”形成的,而是整车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并在激烈的中国本土市场竞争中累积出来的。欧盟应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进步与发展,而不是随意动用单边经贸工具来阻止,或提高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在欧发展和经营成本。

  欧盟称中国电动汽车获得“巨额国家补助”,人为压低价格扭曲了欧洲市场,根本站不住脚。其实,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售价远高于中国国内。例如, 比亚迪 海豹售价为44990欧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国内售价18.98万元起;而 特斯拉 从上海超级工厂出口到欧洲的Model Y和Model 3售价也明显高于国内。

  不得不说的是,中 国新能源 汽车财政补助政策在2022年年底已完全退出。为了强化公平竞争,早在2018年年底,国家就要求地方取消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助。相反,时直到今天日,欧美对新能源汽车的补助仍在持续。例如,德国对4万欧元以下纯电动车型最高补助4500欧元;法国的普通消费者购车补助为5000欧元,低收入家庭的电动汽车补助为7000欧元;而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对符合其专设条件的电动汽车补助高达7500美元。

  欧盟对我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助调查,无非是想要通过贸易保护,阻碍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问题在于,汽车是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需要开放的市场,进行公平竞争,而不是保护主义。面对跑在自己前面的选手,如果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奋力追赶,而是总想给别人腿上绑上沙袋,既不现实,也不公平。

  中欧汽车产业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经过40多年互信和深耕,双方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欧盟汽车企业在中国投资经营多年,中国不仅为欧洲车企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而且中国市场已成为众多欧洲车企最大的海外市场。我国的马路上,行驶的大多是德国车、日本车、美国车和法国车,这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开放度和多元性,应该得到欧盟各国的注意和珍惜。

  不管对欧洲消费者,还是欧洲车企而言,中国电动汽车都不是“狼来了”。要看到,当前欧洲本地产的电动汽车卖得都很贵。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入,不仅让欧洲消费者有了更多更实惠的决策,也有益于倒逼欧洲车企在新能源赛道上加快创新。如果对我国电动汽车一言不合就“砌墙”,一定会对欧洲消费者因中国电动汽车入欧所造成的实惠造成损害。更何况,指望“砌墙”也弥补不了企业因为缺乏创新与先进技术落下的差距。毕竟,作茧自缚是无法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壮大变强的。

  更要看到,电动汽车对于交通行业减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助推作用。如果欧盟对我国电动汽车随意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势必给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蒙上阴影,迟滞包含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显然,这也无益于全球碳中和愿景的实现。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9-10【电动汽车】丰田下调电动汽车预期产量
 ● 相关资讯专题
电动汽车】  【桑切斯】  【西班牙政府】  【汽车行业】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