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河源连平司前村 - 深耕-讲信修睦- 探索基层社会多元共治-司前样板-
【多元共治】河源连平司前村 - 深耕-讲信修睦- 探索基层社会多元共治-司前样板-
浏览次数:【293】  发布日期:2023-10-16 9:35:44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多元共治】 【讲信修睦
 

  “村里环境美了,文化氛围浓了,生活品质提高了,我们的日子过得很舒心。”聊起 河源市 连平县 忠信镇司前村这些年的变化,当地村民敞开心扉,说出了心里话。眼前的司前村,村道平坦宽阔,村居庭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在村里走一圈,随处可见的家训文化、村规民约、箴言警句,成为引领当地文明新风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近日召开的全国调解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施展调解作用,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这是司前村学习“枫桥经验”的直接体现和生动实践。为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实质化解,司前村以忠信镇推进“1+6+N”工作体系建设为契机,聚力增进讲信修睦,聚焦“镇村风险排查、就地矛盾化解、强化溯源治理、增进讲信修睦”,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用心、用情、用力,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将自治、法治、德治优势,转化为加快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动能,缔造出符合河源实际具有当地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司前样本”。


  重视德治教化,“讲信修睦”淳民风

  “一厚伦理;二尊王法;三救急难;四和乡里;五勤本业;六莫非为;七周贫乏;八谨祭祀”,在司前村的吴氏宗祠家训文化墙上,这八条家训镌刻在四面墙壁上,庄重肃穆,有目共睹。家训文化墙前面,司前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吴俊峰正在为当地群众讲解传承了数百年的“吴氏家训”,让村民更好地理解家训文化内涵。

  挖掘家训精髓,把家训文化转化为懂法、学法的形式,增进“讲信修睦,亲仁善邻”,构建起和谐的村居氛围,是当地实施德治的一个典型做法。近年来,司前村在自觉传承家训的条件上,对家训文化正面引导、教化育人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充分挖掘和发扬,在利用家训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方面进行许多有益的探索。司前村利用家训在村民中开展道德教育,充分挖掘家训的积极意义,赋予新的内容,使家训的积极意义在传承中得到发扬光大,与时俱进。在走访进程中,记者发现,该村家家户户都有一本传承家训文化小册子,这些小册子不仅记载了家训文化内容,同时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家训内涵。

  村民参与基层治理,才能共享治理成果。在施展家训文化、宗族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的条件上,司前村还建立了包含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相处、婚姻家庭、环境卫生等内容的“村规民约”,并在该村的“合约柱”“合约碑”等载体上予以展现,形成了德治乡村基层治理方式。“村规民约”与“吴氏家训”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既扩充了家训的内涵,又注入了时代要求,村民易记易懂,入耳入脑,更加自觉地遵守各项约定,成了村规民约的践行者、捍卫者和弘扬者。

  司前村利用各种形式和载体,挖掘家训文化、宗族文化、村规民约的内涵精髓,施展德治教化作用,构建起村民和谐关系。当地还通过每年传统节日——忠信花灯节,通过“学家训、明村约、强文化、树新风”活动、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等,对积极践行家训,在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村民,给予公开表彰和奖励,在全村营造了积极传承家训文化、崇尚道德模范、争做司前好人的浓厚氛围。

  激发自治活力,多元共治促和谐

  群众自治在基层治理中施展着基础性作用,事关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忠信镇综治中心吸纳司前村宗族理事会、同年会、红白理事会等民间自发互助团体、社会组织,延伸基层治理的触角,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精细化服务、精准化治理,群众幸福感持续“满格”。

  2023年初,司前村吴氏家族人吴建成(化名)两兄弟与吴汉力(化名)一家存在山林地纠纷,吴建成兄弟两人对吴汉力家族的祖坟进行蓄意破坏。一方认为占用山林地建坟超出界线,一方认为界线是父辈商议的并未越界,双方争执不下,造成事态越来越恶化,矛盾也不断激化。

  这是一宗因用地纠纷被损坏造成的宗族纠纷事件,司前村充分意识到该事件如不及时得到化解,随时都有可能升级为群体事件或刑事案件。为了避免矛盾升级,宗族理事会、同年会的宗亲们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介入调解,吴伟忠、吴耿标等多位理事长、同年会会长屡次奔赴现场和走访双方,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通过摆事实、讲事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最终双方当事人接受了调解方案,握手言和并签订了调解协议书,由吴建成两兄弟赔偿费用修复被破坏的祖坟。这起纠纷用了十余天就成功化解了,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维护了当地社会和谐稳定。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基层治理亦是如此,需要精细“绣花”,久久为功。在村民自治组织中,司前村成立了同年会、宗族理事会、红白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禁毒禁赌会、妇女互助小组、群众事务党员代办站、基金会、妇女儿童之家、计划生育协会等自治组织,广泛发动党员、退役军人、退休干部、同龄村民、青年志愿者等力量投身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积极参与村务民主管理,在化解村民间矛盾纠纷、监督村务透明公开、代办村民行政事务、帮助妇女儿童弱势人群、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等方面施展了关键作用。

  近三年来,司前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自行调解民事纠纷15宗,当地没有出现一例群众上访事件,也发生过一例村民刑事犯罪案件。

  在营造文明风气中,司前村还通过红白理事会引导村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宣传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定期研究理事会工作,为村民操办红白事提供互帮互助,完全做到群众有需求、组织有服务,让村级自治组织成为居民最放心、最放心的助手。

  用好法治力量,诉源治理止纷争

  “根据目前法律规定,你这个请求是不符合的,我们还要综合考虑其它情况来定夺,希望你们双方心平气和来商量”。2023年4月份,位于忠信镇司法所二楼的老吴调解工作室,一场纠纷调解正在进行,涉事的司前村村民双方就一方建设房屋影响另外一方出行提出己意,争执不下。一旁,当时担任忠信镇司法所所长、老吴调解工作室责任人吴镜明边听着双方的说法,边给予调解。到了中午,这场矛盾纠纷的双方初步达成和解,并最终签订调解协议书。

  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法理情相结合,及时就地妥善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矛盾不上交。为实现源头治理,依法依规就地化解,司前村对于村级层面无法调解的矛盾,村领导会将情况反馈镇里,由镇级司法机构介入调解。为充分施展调解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和资深调解员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升辖区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的综合能力,2019年, 连平县 司法局建立了以吴镜明为带头人的个人调解工作室——老吴调解工作室。“有事找老吴”成为司前村群众遇到纠纷矛盾、在村里无法调解时最常说的一句话,老吴调解工作室成为当地 老百姓 解决矛盾纠纷的“专家门诊”,专治“疑难杂症”。

  工作室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了各类矛盾纠纷320宗。要让司前村的百姓们更加知法懂法,就需要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长时间以来,老吴调解工作室的成员走遍了司前村的家家户户、沟沟坎坎,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用心聆听群众的心里话诉求,用情办好群众的大事小事,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第壹线,及时把各种矛盾纠纷解决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

  及时、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才能为群众提供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为此,忠信镇还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为司前村配备驻村法律顾问,为村(居)的重大决策、重大合同提供法律意见,积极参与司前村的矛盾纠纷化解和法治教育宣传工作,充分施展了律师服务社会的专业优势,为司前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法律服务。司前村还于2022年全面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推行培育与评选“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充分施展好“法律明白人”的角色作用,为 乡村振兴 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国调解工作会议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更高条理、更广领域施展好调解的条件性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基层治理,自治为本,法治为纲,德治为根。只有用一根根“针”串起“千条线”,才能绣出“中国之治”画卷。实践证明,在社会治理尤其是基层治理进程中,司前村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河源“1+6+N”工作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和缩影。当地充分施展法治保障作用、德治教化作用、自治强基作用,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新格局,为实施践行“1+6+N”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