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对话-欧盟中国商会方东葵 - 欧盟反补贴调查有意驱动车企赴欧建厂
【电动汽车】对话-欧盟中国商会方东葵 - 欧盟反补贴调查有意驱动车企赴欧建厂
浏览次数:【544】  发布日期:2023-11-1 7:47:27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电动汽车
 

  “更便宜的中国电动汽车,其价格因巨额补助被人为压低,扭曲了欧洲市场。”对于欧方这一说法,可谓完全错误的指控。

  随着10月初欧盟对产自我国的电动汽车启动反补助调查,当地时间10月25日,欧盟委员会(简称:欧委会)表示,经过抽样方式确定选择 比亚迪上汽集团 和吉利汽车作为目标公司。

  10月30日,欧盟中国商会秘书长方东葵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

  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价钱普遍高于在中国市场,有些品牌价格甚至翻倍。对我国产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助调查,其长远目的之一在于增进欧洲企业回到本土生产电动汽车、驱动中国车企到欧洲建厂,避免欧盟“空心化”。

  “欧委会轻率推断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崛起是受补助带动,很不担责、不客观,也不公正。”他指出,从中国企业角度,靠近市场的本土化终究将是发展策略,但欧方此举或加快这一过程。

  方东葵建议,企业要从长远角度深耕欧洲市场,不要因一时一事改变在欧洲发展的战略步伐。

  谈调查

  后续启动反倾销调查可能性小,欧委会不想闹到不可收拾

  贝壳财经:此前传言欧盟会启动“双反”调查,如何看待最终采取反补助调查?

  方东葵:我们观察到反补助调查正式启动前,市场有许多消息提到欧方或发起“双反”调查。但另一方面商业界注意到,从欧方官员表态看,所谓“补助”一直是他们对我国清洁技术包含光伏、电池和 新能源车 的关重视点。

  欧委会最终启动反补助调查而非反倾销调查有现实考虑。首先,对汽车行业的反倾销调查和反补助调查难度不是一个量级。汽车零部件太多,加之欧盟未赋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需通过每个零部件确定倾销幅度和参考价格,使反倾销调查难度和工作量都特别大。其次是调查结果,反倾销调查中如果选取参考价偏差大,反倾销税可能特别高,很难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内部不同国家对是否存在倾销的立场有分歧,从更广泛角度看,学术界也有许多关于全球是否存在倾销价格的讨论。从反倾销角度开启调查的话,欧盟内部不同 意见会很多。

  相较而言,欧委会对反补助调查拥有一套非常“成熟”的经验和流程。另外,反补助税总体比较可控,如果企业应诉情况比较好,可能是个位数,相当高的话是10%-15%,个别企业可能被征收20%的税,而且流程和工作量上都较简易。

  有欧洲专家分析,从这一点来看,一定水平反映出欧委会其实其实不太希望把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境界,有寄希望于谈判或商量的成分,毕竟“双反”对欧洲企业造成的损害也很大。

  贝壳财经:欧盟是否还会对电动汽车启动反倾销调查?

  方东葵:目前来看可能性较小。这次对华电动汽车调查从欧方角度来审视,也不希望“重蹈”光伏“双反”覆辙。

  贝壳财经:欧委会已经确定选择 比亚迪上汽集团 和吉利汽车作为目标公司,反补助调查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方东葵:欧盟的反补助税率(也称为反补助关税)通常由反补助调查确定,包含几个步骤。首先,调查启动,涉及对我国制造商和出口商的调查,以确定是否存在“不正当”补助行为。其次,计算补助金额,欧委会对我国产品生产销售详细审查,确定补助金额。最后,计算反补助税率,一旦确定补助金额,欧盟将根据计算出的补助金额来计算反补助税率,通常以百分比形式。当计算完成后,欧盟将发布最终的反补助税率,作为对我国产品的反补助措施。

  目前调查还在进行中,我们希望企业与专业律师团队合作,积极应诉,关注欧方调查进展,对欧方不得人心结论及时给予反馈。

  谈动机

  电动汽车竞争压力增大,有意避免欧盟“空心化”

  贝壳财经:你怎么看欧盟对我国电动汽车行业“补助—低价—增长”的判断逻辑,包含中国汽车产业从补助中受益,却严重损害了欧盟工业?

  方东葵:这是完全错误的指控。

  首先,相信大伙都明白,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价钱普遍高于在中国市场的价钱,有些品牌价格甚至翻倍。在欧洲的中国电动汽车不便宜,并与本地车企竞争中高端客户。中国电动汽车的优势第壹是技术创新,中国车企、电池等领域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高、申请国家专利数量大,有些龙头企业实现三机自主,在驾驶安全性、体验和娱乐等各维度能为欧洲消费者提供很好的体验;第贰是我国整体供应链产业链优势,中国有完整的电动汽车供应链,有些欧洲车企如宝马的部分电动汽车车型全在中国生产然后运到欧洲;第叁是我国市场的规模优势,中国市场的竞争强于其它市场,需求也大,这反过来继续驱使中国电动汽车车企的技术更迭、推陈出新,不断累积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势。

  欧委会通过短时间的调查,轻率推断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崛起是受补助带动,这很不担责,不客观,也不公正。

  另外,目前中国电动汽车的市占率也还不高,按欧委会数据,中国品牌占据欧盟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为8%。如果排除中国造 特斯拉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表明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市占率低于5%,对欧洲市场的冲击十分有限,还不如欧洲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市占率。

  贝壳财经:其实部分欧洲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也有补助政策,欧盟此次发起反补助调查动机何在?

  方东葵:的确,补助其实很普遍。欧盟也有自己的国家援助规则,好比现在对数字和绿色行业有大量的政策刺激。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更是补助和市场分化的典型。

  欧盟对进口自我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助调查,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政治性举动,其考量主要还是在政治层面。

  在经济层面,欧盟希望借此保护自身汽车产业及相关领域就业。汽车产业是欧洲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尤其对法德等欧洲经济大国而言,汽车产业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让欧盟感受到竞争压力。

  其次,在政治层面,2024年是大选年,欧盟及其多个成员国将面临一系列重要选举。尤其是当下,俄乌冲突持续发酵,欧洲经济陷入高通胀和能源危机泥潭,欧盟部分成员国内部右翼民粹势力有所抬头。为应对这一趋势,这些成员国对保护本国汽车企业及相关就业的诉求进一步增强。

  贝壳财经:根据欧盟中国商会了解,目前收到反补助调盘问卷的企业比较在意哪些问题?

  方东葵:第壹是对敏感信息的保护。问卷要求企业填写大量信息,包含供应链信息,商会期待调查方以最严格标准保护中国企业的商业信息。第贰是要保障中国企业的抗辩权利,要允许企业提交材料证明其实其实不是收到补助,使他们传递重要声音。商会将密切跟踪这一事态发展,切实反映在欧中企的关切及诉求。

  贝壳财经:欧方通过此次调查,释放加速欧洲电动汽车供应链本地化和产业“回迁”的战略信号?

  方东葵:反补助调查其实其实其实不是孤例。从更大范围来看,要看到欧盟在现今语境下,对我国绿色依赖发生了不应有的恐慌。因地缘政治局势加剧、地区冲突和大国关系等影响,欧盟对中欧关系定位更多聚焦在竞争和对手的角色,造成欧盟很多涉华政策出现不理性的一面。

  结合反补助和欧委会最近几年频繁出台的绿色领域新法规,和欧盟单边经贸工具如外国补助法规,新战略如经济安全战略、对华“去风险”等,欧盟在能源价格高企和制造业外流的当下受到多重冲击:其最大贸易伙伴美国通过巨额补助促使供应链“回流”美国本土,中国则具有劳动力成本、市场、技术等优势,欧盟在面对美国和中国制造业竞争中倍感压力。

  对我国产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助调查,其长远目的之一包含增进欧洲企业回到本土生产电动汽车,当然也驱动中国车企到欧洲建厂,避免欧盟“空心化”。从中国企业视角看,靠近市场的本土化终将是发展策略,但欧方举动或加快这一过程。除反补助调查,欧盟还有系列政策、法规或刺激政策增进本土产业发展,反补助调查是欧盟希望产业链“近链化”的一环。

  谈出海

  中国车企没有“偶像”负担竞争力强,不要因一时一事改变在欧战略

  贝壳财经:中 国新能源 车出口较强不是因为获得了巨额国家补助,而是充分市场竞争下的中国产业链竞争力强,对此你怎么看?

  方东葵: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整体正处在上升期,生气蓬勃,富有前景,势不可挡。

  中国电动汽车的优势在于中国制造和数智化实力。中国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强劲,佐以创新发展和激烈市场竞争,这使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明显进展。

  中国电动汽车成为新抓手和新引擎的 势头特别明显。新能源领域,中国走在市场应用和技术发展的前沿,中国具有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动力电池和电池材料等也是自主,这种优势很难被赶超,也还将继续表现出色。

  贝壳财经:欧洲正成为中 国新能源 汽车“出海”的重要目的地。与欧洲汽车品牌相比,中国电动汽车有何优势?

  方东葵:欧洲市场有以下优势:第壹是研发优势,很多车企在欧洲第壹步是建立研发中心,欧洲在汽车行业的技术积累和优势对全球企业来说富有吸引力。第贰是欧盟绿色愿景引领,有政策利好。欧盟提出要率先实现碳中和,且通过立法建立了燃油车退出新售汽车市场的时间表,从产业和消费环境上看有助于车企发展。

  中国电动汽车拥有赛道优势,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是一个新竞争领域,中国电动汽车车企没有欧洲车企“偶像”负担,电动化转型快速、掌握住时间窗口,同时汽车生产链上下游整体展现竞争优势和技术优势,在欧洲市场可覆盖不同消费群体,富有竞争力。

  贝壳财经:国内头部车企已表态要直面挑战,怎样守住汽车市场欧洲阵地?

  方东葵:欧洲是我国电动汽车企业出海的最重要目的地之一,中欧汽车贸易一直亮点频繁。中欧汽车产业是真实的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一些欧洲车企而言,中国市场份额超过欧洲本土,其重要性不问可知。欧洲是汽车起源地,汽车产业是欧洲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对我国电动汽车企业而言,在欧洲市场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企业界尊重欧盟作为绿色发展先行者和领路人,也深刻认识到中欧汽车产业的共同发展可以也应该做到互利共赢。

  贝壳财经:于中国车企而言,未来如何走好全球化发展这一步?

  方东葵:本地化是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建议企业从长远角度深耕欧洲市场,不要因一时一事改变在欧洲发展的战略步伐。其次,要关注欧盟营商环境包含政治、经济产业、科研、人才、基础设施等维度的变化,做好前瞻性的布局和研判。最后,要充分利用好商协会及“抱团取暖”的力量,在国外市场多与友商交流,携手并进,共同做大市场“蛋糕”。

  商会关注到,很多中国车企都把建厂作为在欧扩张的战略选项之一。我们期待欧方给中企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预期的商业环境,并为中企在欧展业提供更多便利。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9-5【玻璃纤维】欧盟对华玻璃纤维长丝发起双反期中复审调查
 ● 相关资讯专题
玻璃纤维】  【反倾销】  【日落复审】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