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中国平安清仓碧桂园 - 曾频频举牌的险资为何悄然离场?
【中国平安】中国平安清仓碧桂园 - 曾频频举牌的险资为何悄然离场?
浏览次数:【623】  发布日期:2023-11-10 9:04:28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中国平安】 【碧桂园】 【房地产
 

K图 02007_0


K图 601318_0


K图 02318_0

  继前一天发布声明后,11月9日, 中国平安 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中国平安 ”)再次发布澄清公告,除继续表示“该公司被有关政府部门/机构要求收购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并承继其债务”的媒体报道完全与事实不符外,还透露直到今天并未持有碧桂园股份。这也意味着 中国平安 从成为碧桂园第贰大股东到出清历时8年,正与房地产从上行到下行的周期相吻合。

  其实, 中国平安 清仓碧桂园仅是险资撤离房地产的一个缩影,近两年,险资忙于“换仓”,此前已经有大家人寿减持 金地集团 ,泰康人寿和泰康养老转让阳光城股份,前海人寿减持华侨城等。那么险资悄悄撤离房地产的背后逻辑是啥?对于仍处融资难的房企来说将造成哪些影响?

   中国平安 从第贰大股东到未持有碧桂园股份

  11月9日, 中国平安 发布澄清公告称,为避免公司股东及潜在投资者被误导并确保公司信息披露的准确完备性,公司谨此作出以下澄清及声明:该报道完全与事实不符,公司从未收到任何有关政府部门/机构的相关建议、要求,且公司没有任何与此相关的交易计划或讨论。直到今天,公司没有持有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碧桂园”)的股份。

  而在前一日(11月8日)传出 中国平安 收购碧桂园的消息后, 中国平安 A股方面股票价格下挫。对此, 中国平安 发布声明称,公司注意到路透社发布的一篇有关公司被有关政府部门/机构要求收购碧桂园并承继其债务的媒体报道,“该报道完全与事实不符。”

  对此,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网传 中国平安 将收购碧桂园,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受此影响, 中国平安 及碧桂园股票价格出现明显异动。 中国平安 做出解释的同时也明确已经清仓碧桂园的股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其是主动澄清了和碧桂园持股的关系。“险资持有地产股本身是大方向,也符合险资稳定器的导向。可是对于有债务问题的企业,持股方面的确要有更加审慎的判断。类似的收购提法容易误导投资者,因此险资公司快速辟谣。”

  从目前来看, 中国平安 自成为碧桂园第贰大股东到出清历时8年。从出资入股至减持出清,也是房地产行业所经历的上行到下行周期。

  早在2015年4月, 中国平安 以63亿港元(约人民币49.5亿元)收购碧桂园9.9%的股份,交易完成后, 中国平安 成为碧桂园的第贰大股东。但从2021年末,其又开始不断减持。截至2023年6月30日,碧桂园持股5%以上的股东有两家公司,一家为杨惠妍的必胜有限公司,持股52.6%;另一家则为 中国平安 ,持股比例为5.37%。

  今年8月11日,据港交所权益披露资料显示,平安资产管理在场内出售碧桂园1409.4万股,完成交易后, 中国平安 持有的碧桂园持股数减为13.82亿股,股权由5.04%降至4.99%。而这一次减持是在碧桂园发布亏损公告,公开承认其遭遇阶段性流动压力之后。

  由于彼时 中国平安 的持股比例在5%以下,在此之后的减持不用再履行披露义务。通过此次 中国平安 的澄清公告可见,其完全出清碧桂园股份。据了解,早在三季度末, 中国平安 便不再持有碧桂园股份。

  在房地产行业, 中国平安 一直是背后的“隐形大佬”,其先后投资过碧桂园、融创中国、 华夏幸福 、朗诗集团、旭辉控股、金茂、蓝光发展、富力地产、 中南建设 、华润置地等许多家房企。不过,在房地产行业处于流动性危机环境下, 中国平安 开始减持了手上持有的地产股。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既是出于保护自身资金流安全的考虑,也是及时止损的表现。

  多家险资频繁撤离地产股

  其实,近两年来,随着房地产股票价格持续低迷,险资撤离地产股时有发生。好比,今年4月中旬,泰康人寿计划在半年时间内减持 保利发展 ,减持比例不高于 保利发展 总股本的1.3%。截至8月10日,泰康人寿减持 保利发展 2734.76万股,占总股本的 0.23%,套现3.92亿元人民币。

  另外,大家人寿减持 金地集团 ,泰康人寿和泰康养老转让阳光城股份,前海人寿减持华侨城A等。

  受险企频繁撤离房地产的影响,10月26日,金地第壹大股东、持股比例近30%的富德生命人寿被传要转让金地股份,深圳福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60亿接盘。随后被传的接盘方紧急发布声明称,网传“富德生命人寿60亿转让金地股权予深投控”为不实信息。

  而在此前的10月16日, 金地集团 人事变动引发市场关注。老总凌克因身体原因辞职,为此 金地集团 债市股市经历了双双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险资持续减持上市房企股权,但在房地产的投资仍在持续,只是由房企的股权转向了具体的项目。好比,9月份,中邮保险收购 大悦城 旗下的中粮·置地广场项目,总交易价格达到42.56亿元人民币。

  相比被险资放弃的房企,万科则是幸运者,因为有深圳国资委、大股东深圳地铁撑腰。在镜鉴咨询开创人张宏伟看来,虽然深圳国资委没有明确说具体的支持措施,可是可以预计大股东对于万科的支援力度不会小,好比进一步增持万科,或回购万科的股票,或直接为万科注入资本金等等,使万科有更强的体能可以穿越这轮市场周期。

  防范和化解房企风险成为燃眉之急

  不可否认,险资撤离房企股权与当前房企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心心相印。为了规避风险,及时切割成为部分险资的决策,尤其是对已出险或有出险危机的房企更是如此。在业内人士看来,险资出逃无疑加重房企的化债风险。防范和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成为燃眉之急。

  “整体来看,目前房地产企业风险仍在蔓延,防范和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需要供需两端‘左右开弓’”。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要加大房企融资政策支援力度,加大“三支箭”政策落实力度,如支持增信发债常态化、股权融资加快审批等。另一方面,加大需求端政策调整放松力度,增进房地产销售企稳回升,改善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预期,其投资意愿才会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到,增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天公地道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尔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债券部有关责任人表示,下一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激发债券市场活力;坚持底线思维,全力做好房地产、城投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这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壹次提出“防爆雷”的说法。

  对此, 广东省 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宇嘉认为, 上述金融机构对于房地产的表态,彰显出防风险与惠民生的统一,也彰显出金融向新模式转型和支持房地产向新模式转型的统一。

  在严跃进看来,房地产风险化解是多部门关注的,需要持续跟踪关注,也进一步说明房地产风险防范化解的重要性。随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和金融街论坛后,或有新的支持房企举措,这是行业值得期待的,也有助于增进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新京报记者袁秀丽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9-25【易方达】易方达香港发布声明,否认违规并称已启动独立调查
2024-9-25【医疗机构】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就-无锡虹桥医院涉嫌骗保-发布声明
2024-9-18【中国平安】保险机构正加大逆市布局力度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