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夷
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持续进行中。为有力遏制网络戾气流传扩散,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得到众多网友的一致支持。
近年来,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不合即骂的暴戾心理状态屡见不鲜,网络戾气、网络暴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有成为社会公害之势,相关部门一直下大力气、下大决心重点打击。此次专项行动,既聚焦“借社会热点事件恶意诋毁、诽谤攻击”顽瘴痼疾,也瞄准“网络茅厕”“开盒挂人”等新现象新问题,既整治7类内容方面的突出问题,也向违规账号、群组和平台重拳出击,针对性更强、措施更有力,有望进一步查找问题漏洞,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
古人有云:“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作为社会戾气在虚拟空间的反映与延伸,网络戾气有几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危害性,网络戾气会造成不友善言论集中扎堆出现,对网暴起到火上加油作用;也会使一些网民毫不忌讳、恶俗黑话不断,影响社会情绪,污染网络环境。二是隐蔽性,网络戾气我们时常出现在评论区和贴吧、频道、圈子等环节,有时还通过拼音、谐音、指代词等方式出现,“隐秘的角落”不容易发觉。三是沾染性,尤其是虚拟和现实社会中的戾气容易交织,更加无益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甚至可能助长暴力事件、群体性事件。
网络戾气固然有着无可避免的一面,但也存在有效治理的可能与空间。要明确网络戾气复杂的社会根源,包含个人主体性凸显,平台监管的欠妥,媒体信息引导偏差等多方面原因,在此基础上有的放、标本兼治。一方面,从加强对一些媒体、自媒体和社交平台监管入手,最大限度防止他们为了追求时效或流量,不惜恶意渲染对峙情绪,制造低质量、高悬念的短视频产品,甚至发布一些未加考证的内容,成为谣言发酵的“帮凶”。另一方面,还要从整个网络生态环境入手,不断提升网友自主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网络自净能力。换言之,要“管好”更要“用好”,以积极信息、新风正气引领舆论导向,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网络空间,作为亿万人民的精神家园,某种水平上众声喧哗,或出现交锋、对峙亦是一种常态。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务必把握好秩序与活力之间的关系,将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作为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在集中整治之外,通过大量、长期工作来实现“疏”“堵”结合,引导网友通过理性合法途径、方式表达诉求。
整治网络戾气关乎个体,也系于个体。套用“90后”“00后”整顿职场的网络热梗,面对一些蓄意破坏网络生态的表现,网友也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整顿网络戾气,共同缔造能造成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清朗”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