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 养老金 启动一年来,中国居民对于个人 养老金 制度和养老财富规划的理解有所提升,但同时也显现出行动力不足、投资短时间化倾向。新华财经记者为此专访富达基金联席投资主管聂毅翔。他表示,养老投资是超长线投资,需要进行全生命周期规划,厘清人生不同阶段的养老投资需求;同时,也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养老投资体系和模型,推出更好的养老产品设计,和丰富的养老投资资产标的。
个人 养老金 落地一周年居民养老储蓄意识向好
2022年11月4日,多部委联合印发《个人 养老金 实施办法》,标志着健全多条理、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规范发展第叁支柱养老保险的措施正式落地。
如今,个人 养老金 业务在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稳步推开。据人社部披露,截至6月底,个人 养老金 开立账户人数达4030万。个人 养老金 产品也在不断扩容,包含基金、保险、储蓄、理财在内的个人 养老金 产品总数已超700只。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个人 养老金 体系的现状?富达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开展养老业务多年,在英国、德国和中国香港等地均有成熟的 养老金 运作业务。新华财经记者近日专访了富达基金联席投资主管聂毅翔,他表示,根据富达此前的调研,中国居民对于个人 养老金 制度和养老财富规划的理解正在提升。
个人 养老金 实施一周年之际,今年11月,富达基金联合 中信银行 和华夏基金调研发布2023年《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报告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表示对个人 养老金 制度有所了解,已经有养老财富规划的人群占比相较于去年也上升了5个百分点。
根据报告,从个人 养老金 制度的参与意愿来看,调查显示,38%受访者表示特别愿意参与,53%处于考虑和观望状态。从年龄层来看,3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的参与热情较高,达到40%,这表明年轻一代有望逐步成为推动 养老金 制度发展的积极力量。
但报告也显示,养老投资行为偏保守、投资短时间化等倾向也仍然阻碍着中国居民的个人养老储蓄进程。选择随存随取和投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产品的受访者比例较上年增加,预期产品持有期超过十年的受访者仅占12%。
多举措发力改善养老投资短时间化倾向
聂毅翔表示,养老投资是超长线投资。从全球经验来看,居民进行养老投资,首先应该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开展养老规划,厘清不同阶段的养老投资需求。这也是改善养老投资行为偏保守、投资短时间化倾向的有效举措之一。
纵览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务情况,养老资产配置需求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资本成长期、资本保值期及资本支付期。资本成长期长达20年到25年,以养老财富积累为主要任务;资本保值期在退休前十年左右,以保护养老财产不出现太大亏损为投资目标;第叁阶段为退休后的资本支付期,该阶段的投资工具需匹配资金流支出的安排,以保障良好的养老体验感。
聂毅翔介绍,富达当前正与我国的合作伙伴一起推动投资者教育,以期提升中国居民对于养老投资的认知。另外,富达希望在中国推进建立养老投资体系和模型,推出更好的养老产品设计。
“在 养老金 融发展中需要平衡‘养老产品标准化’和‘养老需求个性化’。 养老需求千差万别,每个人的 利润率要求、风险承受能力,退休年份也不尽相同。值得庆幸的是,这些不同大多数时候可以量化,有部分特殊情况也可以通过顾问的形式获取客户真实的切实需求。所以标准化永远是起始点,最终我们的目标是对每一个养老投资者负责,做到每个人都老有所养,即千人千面。”聂毅翔表示。
据了解,富达对于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做法是“投资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服务个性化”。“富达的核心能力是投资,投资标准化才能真正保障养老投资的稳定性。目前富达投资流程里对大类资产、细分资产、投资标的的研究讨论有严格的流程和规范。产品设计的标准化可保障投资的可执行、可跟踪,从而做好长期业绩。服务个性化可将投资的标准化和客户的个性化进行有机结合。”聂毅翔说。
另外,聂毅翔表示,改善居民投资短时间化倾向的另一项有效举措,是进一步丰富养老投资资产标的。聂毅翔用“杠铃”来形容当前中国养老资产的分布特征。“目前中国两类资产比重最高,要么是安全性很高、但收益率很低的储蓄型资产;要么是风险、收益都较高的股票型资产。我们希望看到‘纺锤’形状的资产分布特征,出现更多收益、风险性适中的标的。”
“富达期待将更多国际 养老金 融市场的经验引入到我国的进程中,助力中国居民自在养老。”聂毅翔说。同时,他也表示,富达其实不是简单将国外养老投资经验“拷贝”到中国,“与一些‘先发’的养老投资市场相比,中国少了很多历史负担,借鉴海外经验、少走弯路的同时,可推动更多创新。富达也将秉持适者生存的宗旨,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适应中国市场,与中国投资者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