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确是很艰难的一年,其实,2008年、2011年、2018年的市场都很难,但没有出现连续两年下跌的情景。” 基金经理杨程(化名)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说不焦虑是不会的,我旗下有些组合是绝对收益导向,如果连续2年没有给投资者造成较好的投资体验,容易失去投资人的信任。”
从前,基金圈流行“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2023年,尽管我国经济持续复苏,但资本市场却仍显低迷,截至12月14日收盘,上证指数年x内跌4.22%,深证成指年内跌14.51%,创业板指年内更是跌了20.73%,相应的,基金产品尤其是权益类基金也出现较大回撤。
作为基金操盘手,“肩负重任”的基金经理们怎样在2023年不明确的市场中,寻找更大的确定性?有基金经理通过频繁调研,不断验证自身的投资逻辑,还有基金经理更愿意学习海内外经验丰富的机构或专家观点,从全球视角进一步分散资产配置,丰富收益来源。
连续两年市场负反馈
“今年的焦虑更多源于创造相对收益”
2023年公募基金挺难。Wind数据显示,截直到今天年12月13日收盘,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已跌13.43%,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更是跌了11.56%,但债券型基金指数表现还可以,年内微涨2.42%。
基金经理陈延(化名)对记者坦言,今年比去年更难,核心原因在于,从历史来看,基本没有出现连续两年权益基金收益率中位数为负的情景。“连续两年市场较差,各方面的负反馈会多一些,首先,投资者会疑问长期投资,疑问是否投的时间越长,亏损越多?第贰,去年、今年主动权益基金都跑输了被动权益基金,可能大家会认为,主动权益基金是否已经没有逾额收益了,没必要再去做主动投资了。”
陈延认为,今年的市场更多是主题炒作,中小市值和高股息是表现最好的两个主题,而成长股表现最差,这是因为市场对将来的信心不足,只能看当期到手多少分红,而将来的成长性并没有体现在当期估值上。“因此,今年是科技成长、消费成长型基金经理特别艰难的一年。”
杨程也深有同感,2022年、2023年(截至12月13日收盘),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分别下跌21.03%、13.43% ,连续两年亏损双位数,且大多没能跑赢基准,在历年表现中,过去2年的表现均处于后四分之一。拉长时间来看,连续2年有这样的市场走势,过去20年没有出现过。“因此,从这个视角而言,连续2年市场表现欠安,主动基金既没有绝对收益又木有相对收益,投资者挣钱效应不明显,国内投资机会较少,外部环境承压,今年的市场的确很难。”
“今年的焦虑更多源于创造相对收益。”方正富邦基金权益研究部行政责任人、基金经理乔培涛则对记者表示道,“其实,今年大盘跌得其实不多,万得全A指数全年下跌幅度也不高于6%(截至12月14日收盘),但权重股和机构持仓股跌得很多,在这种情景下,如何选择更好的配置结构极为重要。”
30天三周出差调研
寻找更大的“确定性”
“我今年调研很多,平均每月1-2次,每次会调研2-4家公司。”乔培涛说。
在今年资本市场低迷之下,基金经理也不断寻找更大的确定性,通过调研验证或调整自身投资逻辑便是主要方式之一。
陈延也对记者表示,今年调研挺多,基本上30天要出差三周,平时我们时常还有线上调研。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两位基金经理的调研感受,则是“变”。
在乔培涛看来,今年企业都在变,好比拓展一些新业务,进入一些新赛道等。背后的原因,一是有的企业所在行业已经发展到了天花板,企业主动求变;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也让部分企业转变,比较典型的如汽车零部件企业,更多参与到整车厂商的定制产品生产中。
陈燕则从调研中感受到,企业的整体信心在下降,但仍看好将来的发展,也在努力寻找新业务增长点。这其实也是一种“变”。
还有基金经理倾向于向经验更丰富的机构和专家“取经”。杨程表示,在现今环境下,我更愿意向国内、国际上优秀且投资经验丰富的专家、机构学习,听听他们对短时间、长期问题的意见,做深度研究,好比,当前市场的症结何在?市场何时才能均值回归?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是否已经出现?等,“其实,很多问题都没有完美答案,但作为基金经理,总想找到可能性更大的定论,应对日益加大的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控制组合风险,丰富收益来源。”
当前,宏观大环境在变,市场在变,企业在变,作为基金经理,又咋应“变”?杨程今年的精力一方面放在投资组合的内部结构调整上,包含板块切换、风格调整等;另一方面则放在寻找外部投资机会上,包含配置更多黄金资产,增配美股、美债等,从全球视角层面配置资产,以分散风险,丰富收益来源。
杨程进一步表示,长远来看,经济仍有较大增长潜力,但就目前而言,受各种因素扰动,消费升级等趋势有些放缓,而政策发力也需要一个过程。“在现今市场下,我们更认识到,未来或许只有不断地科技创新才能让中国经济持续释放活力,科技创新是顶尖的机会。”
乔培涛则以不变应万变,他对记者表示:“我还是会沿用之前的投资框架,毕竟之前的投资框架也木有明显的偏成长或偏价值的导向,更倾向于均衡状态。我期待能较好地控制回撤,基金走势不大起大落。过去一年,市场轮动热点很多,但大部分我都没有参与,因为这些热点板块并未回落到适当的位置,我非常看重估值指标,倾向于选择便宜的股票,更关注企业困境反转造成的机会。这样的投资风格在大牛市尾端泡沫期会跑输,但在熊市和振荡市时却非常有效,拉长时间来看,这种投资策略还是比较有效的。”
陈延也坦言,不太会改变自己的投资方法,“我始终认为,不管环境怎么变,总会有成长的企业跑出来。过去2年,虽然成长赛道表现其实不好,但市场总是轮动的,这个赛道仍有机会。”
今年有人离场有人入局
“去明星化”成大势所趋
放眼整个公募基金行业,2023年基金经理的流动性也比较明显,有人离场,但也不乏新人入场。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4日,年内近200家公募基金公司及证券公司新聘基金经理数高达661人,离任基金经理数则为307人。
更为明显的是,基金经理“去明星化”已是大势所趋。今年,有“顶流”基金经理离场,如蔡嵩松在今年9月份便已卸任全部5只产品的基金经理,据媒体透露,其下一站或将转战私募。还有明星基金经理主动“瘦身减负”,更好适应当下的市场需求,好比信达澳亚基金的冯明远,在11月中旬卸任了两只基金,管理规模再减25.73亿元人民币,减负后,其管理规模合计为162.08亿元人民币。
有业内人士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如果以球队来比喻,基金经理只是前锋,是负责进球的人,但对于一个球队而言,能不能打胜仗,需要集体的配合,基金经理也是如此,基金业绩更多是公司整体投研结果的输出,没必要过于强调个人作用。
明星基金经理单打独斗的模式越来越难以持续,这也倒逼基金公司推动投研一体化建设,为基金经理打前阵提供更大支持。
政策取向“偏积极”
有人期待“明年让投资者都挣到钱”
面向未来,基金经理们仍然满怀希望。“2024年我的 利润率目标是希望做到20%以上的 利润率,旗下基金业绩能排在行业前1/3。”乔培涛对记者说。
近期,接连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诸多表述,冲淡了市场的灰心情绪。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益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条件。
向往2024年,陈延则称,今年没有完成给投资者造成收益的目标,希望明年市场能更好,基金能创新高,让投资者都挣到钱。
扬程说:“今年我们大多数产品的相对排名还可以,面对大变局正在构建新的投资范式和框架,希望经过细致打磨,明年能够运行得更加顺畅、更加成熟、更能适应新的环境。”
从行情修复节奏和具体投资方向来看, 中信证券 研报观点认为,疫情所造成的滞后性冲击有望在2024年进一步减弱,经济在新阶段企稳复苏,或推动市场预期波动的收敛,而全球流动性有望在极致紧缩后转向宽松,预计股市修复行情也将随之展开。股市的修复行情或分为两阶段。第壹阶段股市的主要矛盾在于国内经济温和修复与海外经济恶化风险加剧的冲突,股市可能显现海浪式上行行情,成长风格可能依旧占优;第贰阶段股市的理论主线可能在于国内政策托底和全球流动性转向的共同催化,这一阶段A股反弹弹性可能更大,大盘蓝筹有望迎来更迅速的价值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