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允许俱乐部对球队冠名 - 重启商业价值和竞技能力的正循环
【俱乐部】允许俱乐部对球队冠名 - 重启商业价值和竞技能力的正循环
浏览次数:【639】  发布日期:2024-1-3 17:16:21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俱乐部】 【赞助商
 

  1月3日,中国足协通过官方渠道向各地方会员协会和俱乐手下发《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和球队名称管理规定》 。新规最明显的变化是职业俱乐部可在保持俱乐部中性名称(非企业化名称)的情景下,在2024至2028赛季为各自一线队、梯队寻求冠名合作。据统计,从2018至2022赛季,中超、中甲、中乙三级联赛已经有44家俱乐部被取消相应联赛的注册资格,这一数字在国际足坛极为罕见的。

  始于2021赛季的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政策,终于迎来了重大调整。三年光景,时移世易,物是人非。当下,中国足球深陷泥潭,竞技水平、行业声誉和商业价值等各项指标,几乎均跌落谷底。在此时刻,足协宣布,“允许俱乐部未来5个赛季对所属球队冠名”,着实有些逆周期调理的意思。当然了,规则虽然开了个口子,到底有没有投资人愿意来砸钱“抄底”,还要打个问号。毕竟,伤痕效应的阵痛,或许仍会持续一段时期。

  复盘此事的前因后 果,一刀切推进的中性名称政策,很难说不是一步烂棋。一个基本的常识是,中超联赛整体的商业开发和盈利能力极为有限,具体到俱乐部层面,大多数球队更是无法实现收入与支出平衡。本就是赔本买卖,再全盘封杀其“冠名变现”的创收路径,相当于掐断了球队为数不多的输血管。这一决绝之举,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很多俱乐部因之收入断崖、资金链断裂,东挪西凑,摆烂、离场者,有很多。

  当初激进的俱乐部中性化命名政策,据说初衷乃是“强化球队文化基因、缔造百年俱乐部。”看起来,也是学习先进经验,与国外主流联赛的做法接轨。但非常致命的是,这一布满理想主义的照搬照抄,忽略了中超联赛根基不稳,国内足球投资、足球消费基本面孱弱的现实。最终,形成了多米诺骨牌一般的连锁反应。在“没有冠名,收入减少,紧缩开支,成绩滑坡”的负向循环中,整个职业联赛不出所料地消沉下去。

  不可否认,特定历史时期,一系列去泡沫化、去金元化的举措,对于中国足球的生态健康,确有必要。然而,从去金元化到去商业化,从降温到速冻甚至“冰封”,让中国职业足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时直到今天日,痛定思痛,“在保持俱乐部中性化命名的条件下,重新允许对球队冠名”,这一姗姗来迟的纠偏之举,有望一解很多俱乐部的燃眉之急。重新接上输血管,先续上命、活下去,比啥都重要。

  当然了,可以预见的是,在现今的市场环境下,俱乐部面对冠名商并没有多少议价的底气——但终究,有总比没有好。“身价”是靠成绩踢出来的,金银财宝的激励,历来是竞技的核心驱动力。我们期待着,有了冠名、有了盼头的各级职业球队,能够早日走出阴霾,一步步把失去的斗志、把属于自己的价值找回来。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9-15【俱乐部】收钱操纵比赛足协开60张罚单 - 多名球员辩称以欠薪名义转账
2024-9-10【足球协会】雷霆反腐后,中国足球要找到自己的方向
 ● 相关资讯专题
俱乐部】  【足球协会】  【公安部】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